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一四九


  3.賢良慈孝

  在蔣氏家族中,如果說來美齡是個「洋化的華人」的話,那麼,蔣方良倒是「華化的洋人」。

  蔣方良原名芬娜,出身於俄羅斯一個貧寒的家庭,與蔣經國結婚後於1937年來到中國。

  當蔣經國領著芬娜來到蔣介石面前拜見他時,蔣介石上下打量著兒媳,見她低眉順眼,很懂些中國禮數,心中的疑慮漸漸化解了。相處兩三個月後,他發現這個俄羅斯兒媳個性溫柔順遜,處處體貼、關懷著自己的丈夫、孩子,孝敬公婆,有著天然的中國賢妻良母的德性。蔣介石從內心接受了她,並給她起名為「萬良」,意為「端正」、「賢良」,冠以夫姓,名日「蔣方良」。

  蔣方良初到中國,語言不通,文字不識,信仰不同,飲食不慣。不過,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品性堅忍,吃苦耐勞的俄羅斯女性,何況蔣方良還有與生俱來的聰明、幹練。一年之後,在家庭教師的幫助下,蔣方良很快學會了中國話,能非常流暢地與人交流,並喜歡上了複雜而且有味的中國烹調技術。在蔣經國出任贛南專員期間,蔣方良除服侍婆婆外,閒暇之餘,開始學習繪畫、書法,山水畫和顏體字的水平不斷長進。蔣介石聞此,頗為滿意,想不到一個生活在蘇聯共產主義制度下近20年的異邦女性如此迅速地被中國文化同化了。

  蔣方良是位大度、質樸、善良的女性,儘管貴為「太子太妃」,但始終保持著平民的品質,從不過問男人們整日奔波的天下大事,以家庭主婦的位置自處,對蔣經國更是百依百順,縱使蔣經國在贛南「紅杏出牆」時,她也只是到自己的「婆婆」宋美齡面前哭訴一番,尋求點安慰,並沒有與蔣經國大吵大鬧,相反,事後更加關懷丈夫,這使蔣經國大為感動,也讓蔣介石心中佩服。

  蔣方良隨蔣經國來臺灣之後,儘管蔣經國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她依然保持著自己的質樸,絲毫沒有「夫唱婦隨」、「夫貴妻榮」的感覺。她遠離自己的祖國,在臺灣無依無靠,對政治不懷半點非分之想,因此在複雜的臺北政治圈中,甚至在「第一家庭」的政治活動中,純屬異數。當初,有些官太太們不知道蔣經國的個性和蔣方良對蔣經國的影響,想方設法討好、巴結蔣方良,幻想著她的「枕邊風」能對自己的先生有好處。蔣方良並不知道這幫女人的用心,別人托她講情面、拉關係的事總是盛情難卻,滿口應承,幫人說話。孰料,起初蔣經國並不在意,也沒當回事,有了幾次之後,蔣經國知道她這是被人利用了,當面對她說:「以後公家的事情,你最好別管!」蔣方良碰了頓釘子,從此再不敢提及別人托她的有關政務方面的事了。那些官太太們見託付無效,也就不懷希望,漸漸疏遠了蔣方良。

  在蔣經國的心目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觀念非常明晰,他對女人過問政治,插手權力非常不滿,甚至對宋美齡在這方面的言行亦有反感。因此,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臺灣,蔣方良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純屬家庭主婦一類,政治上毫無作為,不過,她也習慣於這樣。但是,這也給蔣經國在公開的政治場合活動帶來些尷尬。在蔣經國當上「行政院長」後,為了應付一些場面,「院長夫人」必須露面,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前一個晚上,她肯定會徹夜不眠,第二天一大早,她在天不亮時就起床,翻來覆去地穿戴赴約時的正式服飾,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地等待出發。到場之後,在別的貴婦人們談笑風生、穿梭來往時,她要麼靜靜地坐在牆角,低眉順眼,要麼死死地盯著人家,當別人與她打招呼時,她或是點頭微笑,或是站起來欠欠身子,算是回禮。

  蔣經國整日在外奔波,回家之前,還得先到士林宮邸向宋美齡、蔣介石請安、問好。到家後,除了與蔣方良和一家人吃頓晚飯,幾乎沒有時間陪伴蔣方良,蔣方良孤獨難忍自不堪言,也就想出了不少打發時光的法子。

  飲酒、抽煙是她打發光陰的辦法之一。飲酒對於出生在俄羅斯的蔣方良來說似乎與生俱來,她的酒量之大,豪飲的蔣經國都不是對手。在大陸時,顧及到影響,蔣方良飲酒習慣還有所克制。到了臺灣後,由於孩子已大,都在讀書,蔣方良白天無所事事,一到晚飯時分,蔣經國歸來,夫妻便暢飲起來。伏特加是蔣方良最愛喝的民族酒,由於當時的蘇聯與臺灣當局無任何往來,一些討好巴結蔣經國的人便偷偷地從香港一批批弄來進貢。蔣經國對別人的禮品一般不收,但獨此伏特加來者不拒,夫妻兩人一頓晚飯,一兩瓶伏特加不在話下。

  從來酒煙不分家,抽煙也是蔣方良的一大愛好。年輕時,蔣方良就有此好,來華之後,由於身份所限,特別是老公公蔣介石忌諱別人抽煙,蔣方良一度戒煙。來台之後,由於與士林宮邸分門獨戶,蔣方良再續;日好,且煙量不小。與宋美齡專抽勁小的女士抽的煙不同,蔣方良特別好抽混合型外煙,諸如「良友」、「劍」牌等等。當然,每次去見蔣介石,或者與蔣介石在一起時,蔣方良是絕對不敢抽煙的。

  在「蔣家王朝」來台之後,美國是它的保護傘,台美關係一直不錯,美軍駐進臺灣,為了加強與美方,特別是與在台美軍之間的,蔣經國開始下功夫學習英文,他還特地為蔣方良請來一位美國駐台「大使館」參事的太太做英文教師。蔣方良天生就有學語言的稟賦,兩年之後,他們夫婦在私下場合能用比較流暢的英文與美國人士交談,令美方大為驚歎。蔣方良一人獨自在家時,《中國郵報》(China Post)、《中國新聞》(china News)一類的英文報紙是她消遣的閱讀品。

  京戲是中國的「國粹」之一,當蔣方良來到中國時,由於蔣經國的緣故,時常不情願地聽聽南北各腔,看看生、旦、末、淨、醜各種角色的表演。久而久之,看出、聽出了些門道,結識了些名角。來台之後,由於文娛活動遠不如大陸,加上60年代中葉起,臺灣掀起「文化復興運動」,京劇在各階層和場所紛紛亮相,蔣經國夫婦也加入其中,蔣方良跟著名旦焦鴻英後面學了一段時間,成為一大「票友」,雖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但也能稱得上「字正腔圓,有板有眼」。

  蔣方良儘管在政治上無所作為,但卻是一大玩家,且玩什麼精什麼,有段時間,她幾乎每天都讓人用車送她到圓山飯店的保齡球館玩保齡球,時間不長,球技大長,不過玩興也到此為止,半年之後,保齡球館內再也見不到她的身影。打高爾夫球,是由王永澍夫人和蔣方良的長媳徐乃錦引導的,人們有段時間曾見蔣方良身穿白色短衣褲,頭戴白色遮陽帽,揮舞著球杆的身影,但不久就消失了,因為她氣喘病復發,高爾夫球也就不打了。

  4.語言上的「聯合國」

  「第一家庭」成員複雜,來自海內外的不同地域,因此生活習慣有很大差別,最典型的表現是語言上可稱得上是「聯合國」。

  宋美齡祖籍海南,長在上海,學在美國,後又隨蔣介石奔走南北。因此宋美齡會講粵語、上海話、英語,還會國語。

  蔣介石生於浙江寧波,後到北方、日本學習,長期生活於上海,因此寧波方言、官話、日語、上海話講得非常流利,國語說得並不標準,帶有很濃的浙江口音,此外,他還會點英語。

  蔣經國生在慈溪,後到上海、北京、蘇聯讀書,會說寧波方言、官話、上海話、國語、俄語,英文水平在後來也不錯。

  蔣經國的太太蔣方良是俄國人,俄語是她的母語。來華後,蔣家特意為她請來了一位國文教師教她國語,她學得很快,一年之後,就能非常流利地與人交談。還會說寧波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