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
一五〇 |
|
蔣緯國生在日本,幼年就被蔣介石帶到慈溪撫養,不久又到上海、蘇州讀書,長大後被蔣介石派到德國學軍事,學成後又赴美國學習考察,因此,上海話、英語、德語、國語都很流利。 在蔣家還有會說德語的,一位是蔣緯國的第二任太太邱愛倫,她是位中德混血兒,另一位是蔣孝文的太太徐乃錦——革命先烈徐錫麟的孫女,也是中德混血兒。 在平時的語言交往中,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一起時,用上海話交談,在公開場合兩人均操國語,儘管蔣介石講得並不標準。在外事場合,宋美齡講英語比她講國語更流暢。 蔣經國的家庭語言是國語,大小人等都能聽懂。夫妻在一起時,國語、俄語混著說。當蔣經國在外辦事不順,回家生悶氣時,蔣方良為安慰夫君,會用俄語問候、關心他,使他感到家庭的平靜,回想起年輕時代的浪漫歲月。蔣經國往往因此而愁雲頓消,心情開朗起來,俄語的魁力在這種情況下的作用如此之大。 蔣緯國在公開場合講一口流利的國語,平時講課時,國語、英語、德語串在一起,往往能收到生動活潑,別開生面的效果。在家裡,夫妻之間常常中、德語言混用,夫妻感情融洽。 宋美齡在家庭中使用語言分對象、場合。對蔣經國、蔣緯國講上海話,以體現家庭氣氛。對兒媳們、孫子們講國語,以示長輩威嚴,當然這些人也不懂上海話。 在與孔家、宋家人的交流中,宋美齡通常是上海話、英語輪流用,與自己的同胞姐姐、哥哥、弟弟交往時,還常講粵語,以現手足之情,再返少年時光。 蔣方良是一位以丈夫為重的傳統婦女,蔣經國不喜歡她經常外出,或者到別人家串門,時間長了,難免與外界封閉,逐漸走上了自我禁錮的道路。蔣經國沒做「總統」時,她還會到外面買東西、逛街、看電影,後來,蔣經國做了「總統」,家搬到七海,遠離市區,她便不可能像一般平民百姓一樣上街閒逛。 長期的足不出戶、自我封閉,身心難免造成一些病症。病發的先兆是,她不和任何人說話,和蔣經國一天講的話不超過10句,總是一個人靜坐一旁發呆。日子長了,人們發現她出現了怪異的舉止,才知道情況不妙。 蔣方良發病時,在官邸內翻箱倒櫃,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金銀首飾、衣服用品,搬得樓上樓下到處都是。而這個時候,再勸她出門散心已經為時已晚了。 嫁到蔣家就要奉行蔣家的規矩。蔣方良在生活中遵守浙江的傳統風俗習慣,並用它教育孩子,逢年過節,帶著孩子拜祖先,燒香、磕頭,樣樣都學會。她還穿旗袍,講寧波話。一心一意地做蔣家的賢妻良母。 長子孝文因縱酒導致血糖過低,昏迷不醒,腦部受損失後,蔣方良再也沒有玩興了,整日泡在兒子的病房裡,常常神情黯淡,以淚洗面,盡著一份慈母的愛心。蔣家上下對此莫不動容。 蔣方良60歲生日時,蔣介石手書賀詞:「賢良慈孝」,以表對這位異國兒媳的愛憐之心。 1988年1月13日晚,蔣經國溘然長逝,長子蔣孝文、次子蔣孝武也相繼去世。親生女兒蔣孝章長期旅居美國,惟一的兒子蔣孝勇一家,也遷居美國、加拿大,後染病而亡。獨留蔣方良孤守偌大的官邸,她的際遇更受人們注目。 「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蔣方良對關心她的人說。 事實上,滿足現狀,無所欲求,一直是蔣方良謹守的人生哲學。她平素視臺北為第三故鄉,默默地以坦然的心境面對不幸和哀傷。 有一次,蔣方良向一位甚為親近的友人表示,要將自己的存款分為10份,分給兒子媳婦和孫兒女。在她的計算中,孝文的妻子徐乃錦、女兒友梅;孝武的太太蔡惠媚、子女友松、友蘭;以及三子孝勇、孝勇的妻子與3個兒子,兩代共10人,承繼她的積蓄。蔣方良的每筆金錢支出,都精打細算,好不容易積存的一筆不多的存款,還要留給子孫,看來,她在世上為自己著想的事情實在沒有什麼了。 由於蔣方良的俄籍背景,社會上許多人士公開建議當局,應當允許她回俄羅斯安度餘年,而她則表示俄羅斯畢竟已人事全非,不能算是家園了,臺北才是她的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