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七〇


  「第三,就是研究發展的精神」。蔣介石認為,三民主義精神需要發揚光大,田單在退守宮時努力發展自己,不發展便註定滅亡。蔣介石佔有小小臺灣,如何研究發展以採取反攻策略呢?他認為是在政治戰、謀略戰、情報戰和武力戰中求得虛實、奇正的極致。

  「第四,就是以寡擊眾的精神。」既然已失敗到十分弱小,要死而復生,若不能以小攻大,以弱敵強,當然無法最終成功,蔣介石借田單的歷史事實,為自己和臺灣軍民打氣,要以「小小臺灣之寡、打敗大陸之眾」。蔣介石說,必須要有這種精神才行。

  「第五,就是主動攻擊的精神」。蔣介石分析田單不以自己的小莒而示弱,反而採取強硬態度,在關鍵時候先發制人,先下手為強,從中獲得巨大啟發。這一點收穫,蔣介石受用了後半生,所以他在臺灣,雖然力量並不大,但是他的口號卻喊得十分響,這實際上有點外強中乾的味道。不過蔣介石的這種精神算來的確十分可以。蔣介石認為主動攻擊可以變被動為主動,變防禦為攻擊,這是一種軍事策略,是指一定具體條件下的軍事行為,如果他真是要主動進攻大陸,恐怕只會早取滅亡。所以蔣介石的一切理論均是主要取其「精神」,至於實踐,那又另當別論。

  「第六,就是防諜欺敵的精神」。這是蔣介石的拿手好戲,並非真的就是從田單那裡得來的。在臺灣,為強化其獨裁統治,特務組織深入臺灣的每個方面,軍隊和政府機關不用說了,甚而經濟生活領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間諜活動均頗為廣泛。對付大陸,蔣介石自然不會不用他的拿手好戲,在離開大陸前,他就作了佈置,在大陸埋伏了許多國民黨特務,極盡破壞之能事。同時,蔣介石還採用欺騙戰術,引誘對方犯政治、軍事錯誤,或借此激發臺灣軍民的同仇敵代之心。這一點,蔣介石算起來還十分坦白,蔣介石為了鼓吹「反攻大陸」,把這個理論運用得十分到家,有心無心不難看出。

  「第七,就是軍民合作的精神。」蔣介石為加強臺灣的戰鬥力,差不多已將臺灣完全軍事化了,他認為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已無群眾支持,要接受大陸失去民心的教訓,特別加強軍隊與人民的關係,達到軍民一體,共同作戰。

  蔣介石講,1964年的「毋忘在莒」運動,有四個目的:

  自軍中而言,毋忘在莒運動,也就是以軍作家的再開展;

  自社會而言,毋忘在莒運動,也就是革新、動員、戰鬥的再擴大;

  自青年而言,毋忘在莒運動,也就是青年自覺的再號召;

  自党而言,毋忘在莒運動,也就是黨的戰鬥力的新生。

  總之,一切均是為了「反攻複國勝利。」為此他洋洋動情:

  「只要我們人人效法田單,念念勿忘在宮,就更將使雪恥複國的光輝史頁,在我們的手裡完成!」

  蔣介石向來愛以古人古事作為師法,以此體現其高喊「復興中華文化」的真實感,他從不拿當時人當做學習的楷模,因為他總認為他是偉大的領袖,別人無法與他相比,自然不能效法什麼。

  蔣介石這種效法田單的「複國精神」,從人的精神意志角度來看,的確有一定的價值,不過他這樣做,無非是一種希望恢復其獨裁王朝的自白而已。同時,他亦想以此精神「勵精圖治」,發展台省經濟。

  蔣介石在1964年發起「毋忘在莒」運動,主要基於他對當時中國大陸和世界形勢的認識,他認定此時時機已成熟,可以動員臺灣全體軍民進行「反攻大陸」活動,特別是全力的「政治反攻」。

  1966年5月,中國大陸爆發了轟轟烈烈、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毛澤東本想以此「反修防修」,保證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但林彪、江青一夥卻趁機篡黨奪權,給億萬大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文革」一爆發,就引起了蔣介石的關注,似乎「毋忘在莒」的研究成果很快會轉化為現實。

  通過各種情報,蔣介石對「文革」有了初步的認識。他站在自己的政治立場,認定「文化大革命」已毀掉了中國共產黨原有的組織,「文革」是要「重建毛家黨」。他說1969年的中共九大,是為此作準備,九大以前是共產黨內第一階段的鬥爭,九大是「第二階段奪權鬥爭的開始」。這一階段的鬥爭,將是軍事、政治、社會、新舊派之間的「內戰總爆發」。他說:「就『九大』主席團名額看,主席團之主要控制力,仍然在『文革小組』的手裡,因前排就座的22人中,有十位元老已經失勢,而前頭的12人中,又有江青等人為一個核心勢力,林彪的軍方只有4人,此外謝富治、於會詠又是屬￿江青的勢力。」

  據此,蔣介石認為江青與林彪兩派相鬥究竟是「江青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由林彪接班,要看兩個集團鬥爭的結果。

  基於以上封建君王式的錯誤分析,蔣介石認定「反攻大陸」的時機即將到來。他說:

  「蘇聯反對毛澤東,不反對中國共產黨,一旦中共內戰爆發,蘇聯即助中共『反對派』。那時,我們反攻複國的行動,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乃可斷言。」

  蔣介石認為「毋忘在莒」運動可以實現反攻大陸,關鍵還有美國支持他。他對當時世界分析,認為蘇聯和中國共產黨雖有矛盾和邊界之戰,但對美的態度仍是一致,並在世界各地製造混亂,扶持親共產黨勢力,假如時機一到,就會對美國進攻。所以美國絕不會真正拋棄他與中共言和。他甚而批評美國的世界平衡論和「和平共存」政策,因為這是與他之反攻戰略相背馳的。

  他又自我吹噓地說:

  假如我統治中國大陸,就不會有中國共產黨的存在和影響,就不會有今天世界局勢的動盪和亞洲的混亂,美國也不必為此東擋西殺,永無寧日。

  世界的禍根亂源在亞洲,而解決亞洲問題,在先解決越戰,解決越戰,又必須先解決這個禍根亂源的中國大陸。

  分析到此,蔣介石的幾何式推算就有了結果:要解決中國大陸問題,就必須由他「反攻大陸」。

  由此蔣介石力勸美國支持他「反攻大陸」,不要錯過現在的大好時機。如果現在不動手,中共進一步強大起來,並完成洲際導彈的發射,將「擴大其對全世界核子災禍」。

  蔣介石指出當時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引起的混亂,從而認定他的「中華民國政府」才是「大陸人民歸心向義的政府」,美國要對大陸人民友好,就應支持他「反攻大陸」,不能和中共「搭橋」和聯絡,否則就是:

  「求魚而得蛇,索餅而予石,適得其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