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六九


  3.「反攻」變「光復」

  到1954年,蔣介石開始改了點說法,把「反攻大陸」變成「光復大陸」,雖然意義差不多,但畢竟換了個花樣,有了點新鮮感。

  1955年,是蔣介石「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這一年裡,他不但無法反攻大陸成功,反而受到許多挫折。

  原來前不久聯合國對中國問題發表了一個聲明:呼籲國共雙方停火,而且事實上採取了承認中共的立場。蔣介石對此很惱火,該年2月7日,他在臺北大罵聯合國,抨擊其停火建議和「兩個中國」的主張,聲稱只有一個「中華民國」。

  而且,此時此刻,大陳島不能再呆了,只得撤回其殘部,為此蔣介石還鄭重其事地發表《告海內外同胞書》,稱此舉為轉移兵力,增加台、澎、金、馬防衛力量,配合新戰略,重新部置國軍陣線,避免無謂損失,作積極反共準備。這裡像要反攻大陸的樣子,其實是在收縮守衛圈。

  更何況,此時蔣介石在美國人眼裡又有了些變化,美國在朝鮮無法占到中國的便宜,便有意想把臺灣變成自己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即將臺灣交給聯合國來託管。

  要達到此目的,當然得先剪去蔣介石的臺灣與大陸的地域聯繫,放棄金門、馬祖在美國看來是實現其計劃的第一步,加之當時金門受到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連續炮擊,所以美國人要求蔣介石放棄這兩塊地方。

  蔣介石這一次倒還長了些心眼,他顯然也不願自己被美國吞掉,因此對美國的這一要求採取了抵制態度。1955年3月21日,與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塞資伯格談話時,蔣介石就聲稱:

  「我一定為金(門)馬(祖)而戰,決心戰至最後一人。」

  美國軍事顧問勸他撤軍,蔣介石不予理睬美國政府的壓力。在這一點上,是應當肯定蔣介石的。他退居臺灣以來,一直也是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並沒有打算讓臺灣獨立起來的意思,任何外國勢力企圖將臺灣從大陸分離出去的打算,蔣介石均給以拒絕。

  到1956年時,不知道蔣介石是否還記得六年前所說一、二、三、五計劃,也許他年事太高,不大能記得自己以前說過什麼,但是,在他80歲當選「總統」時說的一席話,卻並沒有顯示出他神智不清,他說:

  我本來希望國民黨同志不要提名我為候選人,因為才德兼備,對國家人民有貢獻的老同志很多。但是,最後大家仍然推我,我感到很惶恐。我今年已經八十歲,再連一任,還不能反攻,怎對得起國家?

  又說:

  此次國民大會乃是反攻前的最後一次會議。

  這完全是發空炮,自我安慰而已,像這種明知不能為而卻要說得一定能成的政客,世界上也絕非僅蔣介石一人,只不過蔣介石太具特色,到死都不忘記要「反攻!反攻!!光復!光復!!」看來他也只有死不瞑目了,因為蔣介石的「反攻」和「光復」的計劃直到他死時也沒有出現可能的任何苗頭,新中國一天比一天更強大更繁榮,臺灣的力量與其相對來說,距離越來越大,反攻之說越來越成了天方夜譚。

  後來,蔣介石1959年還開過「再過10年便反共複國」的時間表,可是到了他超過了越王勾踐10年生聚,10年教訓的20年,他仍然未能兌現自己的諾言。

  4.「毋忘在莒」

  蔣介石同樣是一個愛讀史的政客,特別是從歷史人物的軍事活動中,他深受啟發。當他從大陸不得不退到臺灣,並在臺灣有了喘息機會時,蔣介石經常把臺灣比作「莒」,要效法田單,以小莒而成就「複國」之志。蔣介石在臺北陽明山下專門刻了四個大字「毋忘在莒」,其目的在於激勵眾人,奮發圖強,大家齊心協力反攻大陸,以實現「光復大陸」。

  蔣介石自比田單,並對田單其人和其軍事思想作了一番細緻的研究。在多次講話中,蔣介石就田單複國進行了詳細闡述,他號召國人要有田單複國精神,不但要有其毅力,而且要學習其策略。終於在1964年重新發起意在反攻大陸的「毋忘在莒」運動。

  1964年12月20日至22日間,蔣介石到金門視察,對金門、澎湖官兵發表了《毋忘在莒運動的意義和啟示》的講話,通過對大陸形勢的分析,激勵部下勵精圖治。蔣介石在這次講話中重點介紹了田單恢復齊國的長期計劃六條和啟示七條。

  蔣介石總結田單複國的六條計劃為:

  第一是採取持久消耗戰略,以時間改變戰力的劣勢。

  第二是以心理戰、情報戰配合謀略戰,以削弱燕軍的鬥志,並迫使燕軍自亂步驟。

  第三是號召齊國各地志士,在敵後破壞燕軍的行動和補給。

  第四是與苫成互為犄角,對包圍兩城的燕軍形成外線作戰的優勢。

  第五是以戰略上的攻擊和戰術上的防禦,奇正互用,準備對敵奇襲。

  第六是編練士民,補充兵力,在戰局轉趨穩定以後,即行反攻,號召忠義,光復全齊。

  蔣介石從田單複國的六條計劃出發,結合臺灣和大陸的形勢,又總結出七條啟示,即如何在臺灣進行反攻大陸。

  「第一,就是堅韌不拔的精神」。蔣介石把這一條放在首位,說明無論做什麼事決心和毅力多麼重要,他要求官兵要有必死的決心,只要如此,才會不惜用盡全力,這樣,反攻大陸才有希望。

  「第二,就是團結的精神」。蔣介石到臺灣以後,對臺灣的黨、政、軍進行了徹底整治,建立了清一色的蔣氏政權,排除掉異己,消滅反對勢力,因為他一直堅持在大陸的失敗原因之一就是黨內各派不團結。當然,此時臺灣已是蔣介石在一統軍隊、政治和經濟,強調團結奮鬥,主要是指軍民團結一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