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三六


  二、國民黨的改造

  蔣介石退台以後痛定思痛,認為大陸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民黨內許多黨員對信仰三民主義的動搖,導致國民黨人心渙散,戰鬥力不強。蔣介石「複職視事」重新獲得了「總統」名分後,即著手整頓國民黨。

  1.檢討與反省

  蔣介石早年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孫中山逝世後,他背叛了革命,在國民黨內逐漸地奪取了領導權,成為中華民國的總統,國民黨軍隊的最高統帥和國民黨總裁,權傾一時。

  然而,就是以此之盛,卻於內戰中節節敗退,連外國勢力大力支持也無濟於事,其800萬正規軍隊短短幾年時間便差不多全部覆滅,他自己當然也很傷心,以至於痛苦反省。在節節失利中,蔣介石為失敗所作的檢討主要有三次。

  蔣介石第一次對國民黨作全面性的檢討,是在1947年召開的中國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上。此時內戰爆發已有兩年,1945年日投降後,蔣介石便積極準備打內戰,以「消滅中國共產黨」。初是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到1946年便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爭,在華北麻北等地蔣介石的進攻雖遭頑強抵抗,但也算是連連得手。六屆四中全會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召開的,這次大會的中心內容,是「結束訓政,促進憲政」和用武力解決中共問題,會議公佈了國民黨四中全會宣言和現階段的任務方針。

  在宣言中,蔣介石把內戰責任完全推到中共身上,說中共及其武力是國家「統一障礙」,發誓要用武力消滅之。然後又假意勸告中共覺悟和知「武力之不可終恃」,把自己說成是和平的使者。這是蔣介石慣用的手法,他一方面要發動全面內戰,一方面都又極盡粉飾之能事,還要把自己扮成聖人,目的在於掩蓋劊子手的本質。

  關於「現階段的任務」問題,蔣介石分成四項來解釋。由於其在軍事上,儘管佔據了不少地盤,但兵力損失不少,國民黨的戰鬥力減弱,腐敗盛行,已顯敗相,因此蔣介石把對過去的檢討放在首要位置來闡述。

  蔣介石在此次檢討中,主要指出國民黨對理論研究的忽視,致使「本党不足以滿黨員之意而厭國人之望」。具體說是研究不夠,缺乏思想領導和政治領導,政府工作又流於形式化和衙門化,缺少實際效果。「吾等忽視革命理論,對於三民主義與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之農、工群眾的關係沒有深切的瞭解。」

  他接著指出:在六全大會以前徵收黨員偏于知識分子。蔣介石認為這種知識分子,看重于個人自由,使黨的組織訓練紀律感到困難。這些人在生產不發達及其他各種事業未有開展的情形下,均往機關方面走,使國民黨不能深人民眾,當然更談不上看重民眾運動了。

  蔣介石說,他所領導的國民黨執政以來,許多人入黨,都是想做官找事,等他們達到目的,大多與他的黨疏遠:

  甚或轉而利用黨,壓迫黨;未達到者,亦多忙於做官找事,甚或由失望而怨望,發生反黨行為,黨不僅與人民不發生好多關係,且與黨員亦不發生好多關係,一切孤立,一切空虛,黨派成了有名無實。

  蔣介石把一切歸咎于黨員對革命理論研究不夠,只想做官,為自己謀私利。其實這也是在他的帶動之下才如此的,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入黨作官主義者,上樑不正下樑歪。但蔣介石可沒有如此反省過,即使他這樣反省過,也不會真的就如此檢討出來。蔣介石最善於為自己抹紅臉。由此可見,其檢討和反省本質上無非是為自己推卸責任。

  他可不管別人是否會輕而易舉反駁倒他,依然由上述的「定理」大加分析國民黨在實踐中失去政治中作用的原因:

  因為黨員忽視革命理論,對於「以党治國」的遺教,沒有深刻的瞭解與正確的應用,以致「訓政時期」的「黨政關係犯了莫大錯誤」。党不能管理從政黨員,更不可能根據政綱政策予以指導,因此黨失掉了實際政治中心的作用,使黨員不看重它。而從政黨員又不執行黨的政策,黨亦無可奈何。反之,「對於他的貪污舞弊,不能批評,且須為了隱蔽。」「而人民對政府的不滿,則歸因於黨。」這樣一來:

  党除為從政黨員誹謗外,不能有任何作用。黨受從政黨負的不良影響異常之大。

  蔣介石的這個檢討對現實分析比較客觀,但對原因的說明則基本上是錯誤的,黨員不守法紀,並非理論學習不夠,而是因為國民黨對不法黨員的詢私舞弊進行包庇。比如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在1943年至1944年間,貪污美金債券19159920美元,合當時法幣264700萬元,證據確鑿,卻沒有被公開。1945年8月,《中央日報》只刊出一張孔氏辭職獲准的消息了事,蔣介石並沒有把他怎樣。暗中包庇,世人不知其詳,這是典型「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所致。

  在這些方面,蔣介石總結失敗原因時,卻隻字不提,因而其政府貪官污吏日益增多,以致全盤腐化。如此的政府,如何不滅亡呢?

  蔣介石於此坦白承認了其訓政失敗,「現不得不結束訓政」。他更是坦白承認國民黨的弊病:

  黨的病狀確已陷於積重難返之勢,非一人一事一時一地之改革所能為力,必須從根本上著眼,為全面之更張,大刀闊斧,由外及內,總檢討,大革新不必囿于現實,尤須要有革命理想。

  蔣介石對其黨病狀的嚴重,的確有所明白,但是他所指的克服症狀的方法卻無法有任何效果,勸黨人學理論,整頓思想,如何能夠根治呢?所以蔣介石這次在國民全會上雖然厲言聲色,但卻無多少人聽進耳朵裡去,大家心照不宣地回到自己位置依如前行事,更何況隨之而來的軍事失敗,如山崩裂,仿佛傾刻之間,蔣氏王朝在中國大陸便瓦解了。

  第二次更猛烈的檢討和反省是在到臺灣前後的日子裡。

  其實,對於軍事失敗之檢討,自抗戰後期,特別是1944年春夏以來的軍事失敗後,蔣介石經常檢討失敗原因和痛批他的高級將領,並狠抓軍隊建設,自反其軍隊中的腐敗與軍紀敗壞,但效果不大。這一次大陸的全軍瓦解,蔣介石是確確實實心酸不已,為求捲土重來,蔣介石更在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理論等方面,不斷進行深刻檢討和自省。

  1949年4月27日,即國民黨政府的首都被解放後第四天,蔣介石曾公開承認自己的失敗是「政治的缺點,經濟的恐慌,內部組織的鬆懈」。同年12月底,他又於自己日記中認為自己:「黨務、經濟、軍事、外交、教育已徹底失敗。」

  蔣介石敗退臺灣,當然得對天下人有個說法,這種差不多全軍覆滅的事實蔣介石再會粉飾,也不至於不承認自己的失敗並為之檢討吧。在此時,蔣介石認為他的失敗是由於軍事的崩潰。而對於軍事崩潰的反省,蔣介石認為是由於軍人固有德性的失掉和制度的不健全與非科學化,或非現代化,還有人事制度、管理制度亦均不健全。1949年10月16日,蔣介石在陽明山講話時說:

  我們今天失敗原因很多,而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我們軍事的崩潰。軍事之所以崩潰,是由於我們軍事上的制度——諸如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和經理制度皆未能健全地建立起來,所以一切部隊、機關、學校,在人事上不能新陳代謝,在經理上不能綜核名實,而軍事教育尤未能養成革命軍人應具有的學問和精神。

  1949年12月12日,蔣介石在「革命實踐研究院」講解《西南戰局演變之經過》,對其部隊戰術,又有批評和補充。第一,解放軍在川東作戰中,一貫採取避正面,迂回滲透戰法擾其背後,而其部隊長官,卻無此準備,防線很快即被擊潰。蔣介石針對此認為,應當採用廣泛的正面搜索,控制大量預備隊,注意縱深配備。第二,解放軍專門襲擊其指揮部,使部隊在作戰中處處被動,不堪一擊。為此,應當實行團以上指揮部設三處的辦法。一處為假指揮部,對外公開;一處為幕僚辦公處;一處是指揮官的駐地。這是蔣介石具體指出其部隊戰術方面的錯誤。

  同時,蔣介石對其戰略錯誤有所認識,他說:

  至於軍事失敗的近因,乃是由於我們戰略的錯誤。我們……誤信馬歇爾的調處,將最精良的國軍開到東北,以致內地空虛,各戰場都感到兵力單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