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霍英東全傳 | 上頁 下頁
六五


  霍英東把震霆帶到文萊,是把統籌、管理開港工程的重任交由他承擔,希望他從中學到做生意的本事。

  「你的第一課在斯裡巴加灣上,在你處理港口工程的第一天開始。」霍英東語重心長地對震霆說,「接受現代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我始終相信一個人必須在實際中才能成熟,其中刻苦耐勞至關緊要。」

  一天下午,在香港中華遊樂會的西餐廳裡,我和霍震霆交談時,也談到他主持文萊開港工程的往事。

  霍震霆平時不愛說話,也不愛抛頭露面,除出席一些體育場合外,極少參與社交應酬,給人的印象是極為低調,不像一些富豪第二代那樣喜歡抛頭露面。他梳著大分頭,髮式幾十年保持不變,平時總喜歡戴有色眼鏡,神情冷峻,深不可測,一副冷酷形象。不怒自威,一股震懾力從眉宇間散發出來,揮之不去,比父親霍英東更具威嚴氣色。

  他平日不苟言笑,但一旦談起他感興趣的問題,話匣子一打開,往往會海闊天空、滔滔不絕。

  「其實,在此之前,我就已經很想到文萊一遊。我在英國讀書時,認識一些文萊留學生,他們全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弟,其中有一位回國後 在政府的什麼工程部當官。他們曾多次邀我到那裡遊玩。想不到,第一次去文萊不是去旅遊,而是負責那麼大的工程。」談起他踏進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霍震霆顯得意興盎然。

  他接著說:「雖然霍生放手讓我去負責這個大工程,但他也為我做了不少準備工作,比如在工程的組織、計劃和物資的供應保障等方面,已經有了周密的安排。霍生當時還為我配備了得力的助手,幫我主持這個工程。」

  在與我多次的交談中,提到霍英東,作為兒子的震霆並沒有稱之為「阿爸」或「老豆」,而總是像其他人那樣直呼「霍生」。

  【霍震霆初露鋒芒】

  有榮船隊在斯裡巴加灣港口靠岸後,立即進入施工現場。文萊毗鄰南海,四周為沖積平原,內地有丘陵。而施工現場是一片沼澤地,地勢低窪,常年積水。他們就在沼澤地上平整土地,搭起工棚和住宅。

  工程隊的工作,就是修公路,打樁築海堤,挖深海床,疏通海道,修建貨櫃碼頭,蓋倉庫,蓋樓房,建各種港口輔助設施。

  文萊地近赤道,屬典型的赤道雨林氣候,月平均氣溫約攝氏28度以上,年平均降雨量約4000毫米。在這溫熱多雨的環境下施工,艱苦的狀況可想而知。而文萊又是伊斯蘭教國家,當地的飲食習慣與中國人大不相同,在他們施工現場附近,有的也只是一家穆斯林餐館 。那時,文萊經濟還比較落後,生活用品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有榮工程隊的400多名員工,很多都不適應這裡的生活。

  霍震霆回憶說,他那時經常給工人打氣,鼓勵他們說:「我們要為中國人爭氣,這是香港的華人企業第一次到海外承建大工程,我們不能衰給別人看。工程搞得好不好既關係到公司的信譽,也關係到中國人的信譽……」

  而在香港那邊,霍英東的助手、秘書淩漢偉則每月定期將工資發放給赴文萊工程隊職員的家屬,妥善安排職工的家庭生活,好讓他們安心在文萊填海造港。

  除了有榮工程隊400多號人馬外,霍震霆還在文萊招聘、雇用一些勞工,參與工程建設。

  霍震霆這是初出茅廬,但一試身手,就不同凡響。除了利用老同學的關係外,他左右逢源,廣交朋友,與文萊政府官員建立起融洽的合作關係,工程建造得到當局的支持。在文萊,霍震霆的社交能力表露無遺,而後他也被人稱為霍家的「外交部長」,時常隨霍英東周旋於世界各地的各種場合……

  苦幹4年,文萊最大的港口和貨櫃碼頭——斯裡巴加灣港口和貨櫃碼頭終告完成。霍震霆意氣風發,率領400多人的有榮工程隊,凱旋香港。

  卻說斯裡巴加灣深水港口和貨櫃碼頭的建成,大大增加了文萊的貨運能力。之後,文萊的石油、天然氣、橡膠製品出口量逐漸增加,並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富的國家之一。而霍英東父子和有榮公司,自然也在文萊經濟的發展史上寫下閃光的一頁。

  繼文萊開港之後,霍英東又移師馬來西亞,在檳城承建填海工程……

  〖第二十九章承建工程 亦是迫於無奈〗

  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霍英東的有榮公司承建的填海開港、市政建設工程,數不勝數,其中包括在1970年承建世界第一例的海底水庫工程,但這些工程並沒有多少錢可賺。霍英東熱衷於此,似乎另有內情,那就是希望與香港的城市建設建立千絲萬縷的關係,使港英當局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參與競投船灣淡水湖工程】

  在文萊斯裡巴加灣深水港和貨櫃碼頭幾近竣工之時,霍英東的有榮公司,還參與了競投香港當時最大的土建工程——船灣淡水湖的第三期工程。

  20世紀 60年代以前,用水問題是令香港居民最煩惱的問題。由於儲水設施不足,香港的用水相當緊張,特別是住在木屋區和徙置區的居民,每天要花上大半天時間才能取得一桶半桶水使用。一到大旱季節,更實行4日供水一次制度,街上排起長長的鐵桶陣隊,候水的景況苦不堪言。而一桶水,往往洗完澡之後,還要留下來洗衣服或作其它用途。那時,爭水流血事件時有發生。直到1961年,當時的廣東省省長陶鑄說:「淡水嘛,我們這裡有的是,可以供給香港。」而周恩來總理對此也非常關心。他知悉香港用水緊張的情況後,積極支持廣東省政府的決定。直到1963年12月,周總理在出國訪問前專程繞道廣東,親自瞭解香港供水問題,並強調供水問題與政治談判要分開,供水談判可單獨進行(引自《瞭望》雜誌)。於是決定由深圳水庫供水香港。但香港的儲水設施嚴重不足。香港政府乃在1963年11月建成石壁水塘,可儲水55億加侖。之後,又興建船灣淡水湖工程。

  在海灣建設淡水湖,這在當時是世界上的第一例,工程十分艱巨。船灣淡水湖總設計容量為300億加侖,是港府進行的最龐大的供水計劃工程。

  船灣淡水湖的第一二期工程都是由法國公司承建。第一期工程自1961年至1963年,共建築16個接引溪水入口處,目的是使各溪澗依設計改造進入隧道系統;第二期工程自1964年至1967年,包括興建一條直徑30英尺、長6海裡,由大埔頭直貫船灣淡水湖的巨型輸水隧道,以及淡水湖的主壩工程。1967年年中,淡水湖開始儲水。最初,因湖水略帶鹹味,要混和其它水塘淡水才能供作飲用。

  淡水湖第三期工程,主要是為主壩和副壩加高。這是當時香港最大規模的國際性招標工程。霍英東的有榮公司長年從事開港填海、市政設施等工程建設,當時正在斯裡巴加灣承建

  文萊最大的深水港口和貨櫃碼頭。霍英東相信「有榮」有能力承建這個重大工程,於是下標參與競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