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賀龍年譜 | 上頁 下頁 |
1934年 三十八歲(3) |
|
11月1日 和任弼時等請示中央,決定將六軍團政治部改為二軍團政治部。 11月初 湘西軍閥陳渠珍害怕紅軍返回湘西,急調李可達第一旅、龔仁傑教導旅、周燮卿第三旅共萬餘人,從永綏和保靖向北移動,企圖阻紅軍進湘西。賀龍和任弼時、關向應率領紅二、六軍團先經湖北西南角來鳳縣的百戶司,渡酉水,向湖南龍山縣招頭寨前進,將敵向北牽動。當敵人進到招頭寨南面的賈家寨時,紅軍即折回招頭寨,突然掉頭東進,甩開敵人,乘虛挺進湘西北永順。 11月7日 襲占永順縣城。當日正是俄國十月革命節,全軍召開了慶祝十月革命勝利十七周年大會。賀龍在會上講話。號召大家沿著十月革命的道路前進。 紅二、六軍團在挺進湘西期間,途經多系少數民族地區,賀龍給部隊下達命令:「一,幫助少數民族剿匪;二,不經房東許可不得進屋;三,對少數民族的衣著等習俗不得干涉。」⑨ 11月上、中旬 陳渠珍在鳳凰召開「剿匪」會議,成立「剿匪」指揮部,委派龔仁傑、周燮卿為正副指揮官,分四路縱隊,即以龔仁傑為第一縱隊司令,周燮卿為第二縱隊司令,楊其昌為第三縱隊司令,皮德沛為第四縱隊司令,共10個團約萬餘人,一齊直向永順撲來,妄圖乘紅軍立足未穩之際圍殲紅軍於永順地區。 11月13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決定誘敵深入,在運動中尋機殲敵,率紅二、六軍團撤離永順縣城,向北轉移。 在撤離之前,為使敵驕縱,賀龍派人將縣城西面靠酉水支流的猛洞河上的一座大木花橋買下燒掉,故意向敵示弱。 11月16日 中央書記處給紅二、六軍團發來一份關於二、六軍團建立根據地、肅反及幹部配備的指示電。指出:「為集中與加強對湘川黔⑩蘇區的領導,中央決定創立湘川黔邊省委,以(任)弼時為書記,賀(龍)、夏(曦)、關(向應)、肖(克)、王(震)等為委員。在軍委方面二、六軍團均改為現行編制的一個師,仍保存二、六軍團的名義,二軍團長由賀龍同志任之,政委由弼時兼,六軍團(首)長為肖、王。兩軍團均直受軍委領導,但在兩軍共同行動時則由賀、任統一指揮之。為加強現有蘇區之地方武裝及遊擊戰爭之領導,組織黔川湘邊軍區,司令員及政委由賀、任兼任。」 是日 黃昏,和任弼時、關向應率二、六軍團退至永順縣北九十裡的龍家寨十萬坪谷地,將兵力分佈在兩邊山上埋伏,當敵龔仁傑、周燮卿率敵軍進入伏擊圈準備宿營時,即發起攻擊。經過兩小時激戰,殲滅了龔、周兩個旅的大部。紅軍乘勝追擊,又在龍家寨北五裡左右的把總河擊潰了敵楊其昌旅的頑抗。此時,賀龍料定慘敗的殘敵一定會沿來路向永順縣城潰逃,當即把六師師長叫來吩咐道:「永順木橋已被我們燒掉,憑藉洶湧的猛洞河,我們要把敵人一舉消滅,你們趕快從小路去追!」⑾接著賀龍和任弼時、關向應等率紅二、六軍團主力星夜向南追擊,敵人被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 此役共殲敵1千餘人,俘敵龔仁傑旅參謀長以下2千多人,繳獲長短槍2200余支,輕機槍10挺和大量子彈、馬匹、軍用物資。 11月17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率二、六軍團重占永順縣城。接著以二軍團一部乘勝佔領桑植縣城。 11月23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將紅軍主力從永順、桑植分為兩路向大庸進軍。 11月24日 指揮紅軍主力與預先秘密入城的偵察人員裡應外合,殲滅守敵朱際愷(外號「朱疤子」)團1個營,團長朱際愷倉惶逃命,營長被活捉。解放了大庸縣城。 11月下旬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為執行中央軍委10月26日指示,留下紅六軍團第四十九團第二營的三個連於永順、保靖地區活動,率主力乘勝南下,準備過酉水給陳渠珍部以打擊,爭取在永綏、乾城、松桃和鳳凰建立新的根據地。後當進抵酉水北岸的王村一帶時,因敵已有備,渡酉水未遂。此時接中央軍委電示:「我西方軍(即中央紅軍)已過瀟水,正向全州上游急進軍。你們應該利用最近幾次勝利及湘西敵情的空虛,堅決深入到湖南的中部及西部行動,並積極協助我西方軍。首先你們應前出到湘敵交通經濟命脈之沅水地域,主力應力求佔領沅陵,向常德、桃源方向應派出得力的遊擊隊,積極活動,……為鞏固新的蘇區,應留下二軍團一部分及隨六軍團行動的党的幹部來完成這一任務。二軍團主力及六軍團全部應集結一起,以便突擊遭遇的(敵人)正規部隊。」⑿為貫徹中央這一指示,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等先率部回到大庸。 11月26日 根據中央書記處11月16日的電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邊區臨時省委,任弼時任省委書記,賀龍、關向應、夏曦、肖克、王震、張子意、劉士傑(後來叛變,被處決)等及少共省委1人為省委委員。根據中央軍委電示,成立了湘鄂川黔邊區軍區,賀龍任軍區司令員,任弼時任政委。同時,還成立了臨時政權機構——湘鄂川黔邊區省革命委員會,賀龍任主席,夏曦、朱長清任副主席。省委、省軍區、省革命委員會機關設在大庸縣城,12月10日遷往永順縣的塔臥。 12月1日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以賀龍主席、夏曦、朱長清副主席名義頒佈《沒收和分配土地的條例》,對在土地革命中的土地沒收範圍、分配的原則和方法作了詳細的規定。 12月5日 為執行中央軍委指示,留下任弼時、王震、張子意等率紅六軍團的第四十九團、五十三團和二軍團的第十六團在新區建設根據地;賀龍和關向應、肖克等率紅二軍團的主力和紅六軍團的第五十一團從大庸出發,準備先奪取沅陵,然後進入湘中,直接威脅在湘南防阻中央紅軍的湘軍側背。 12月7日 和關向應、肖克率部進襲沅陵縣城。守敵原黔軍廖懷忠第八師等部4個團已經有備,襲擊未遂。 12月10日 和關向應、肖克等決定放棄攻打沅陵的計劃,改為順沅江東下,乘虛向常德、桃源地區進攻。 此時,蔣介石為加強常、桃的防守,急令駐鄂北的湘軍羅啟疆獨立三十四旅,由黃陂乘輪船趕到常、桃一帶。羅以其第七〇一團放在桃源北面的浯溪河;第七〇二團放在桃源與常德間的陬市、河洑地區;第七〇〇團在桃源居中策應;旅部直屬部隊協同當地保安團擔任常德城防,企圖在常德外圍與紅軍決戰,以「消耗和疲勞紅軍的進攻,保持常德和桃源兩城不失,使紅軍不得威脅和進攻長沙」。 12月16日 和關向應、肖克等率紅軍以1天百餘裡的急行軍進入桃源縣境,宿營于餘家坪、三陽巷一帶。 是日 敵羅啟疆旅第七〇一團趕到浯溪河設防。 12月17日 晨,和關向應、肖克等率紅軍突然出現在浯溪河守敵面前,佔領了大小山頭,控制了白洋河一帶有利地形,形成對敵人包圍態勢。 上午9時向敵發起總攻,敵不支紛紛從浮橋上向南逃命。此時,由桃源趕來增援的敵第七〇〇團的兩個營剛到橋頭,也被紅軍聲勢嚇破了膽,和潰兵混在一起漫山遍野向南狂奔。賀龍和關向應、肖克即以一部兵力以亂制亂,猛攻猛追,捕捉俘虜。同時,以主力直取河洑。經過2小時激戰,又把河洑敵第七〇二團打垮。由常德趕來督戰的敵旅長羅啟疆見情況不妙,驚恐地丟了汽車,扯掉中將牌子,混在散兵中逃回常德城。與此同時,留守桃源的敵第七〇〇團的一個營,也從沅江南岸縮回到常德。紅軍勝利地佔領了桃源縣城。 紅二、六軍團在湘西的步步勝利,打亂了敵軍對中央紅軍圍追堵截的部署,迫使他們不得不將與中央紅軍作戰的大量敵軍抽調到湘鄂邊一帶。湖南軍閥何鍵深恐紅二、六軍團攻陷常德,南渡沅江,威脅長沙,急令其遠在湘南攔阻中央紅軍的第十九師、第六十二師和第十六師兼程北進。湖北軍閥徐源泉也害怕紅軍向北發展,威脅長江交通,乃改變蔣介石令其入川與中央紅軍作戰的行動,將其主力3個師分別停留在鄂西恩施一帶和湘西津(市)、澧(縣)地區。蔣介石也速令遠在江西的第二十六師馳援常德,並以4個師的兵力轉到湘黔邊境,防紅二、六軍團與中央紅軍會合。 12月19日 中央軍委作出為建立川黔邊根據地軍事行動的決定,電示「二、六軍團目前應在常德地區積極行動,以便調動湘敵,當湘敵調動部隊北援時,二、六軍團應重向永順西進,以後則向黔境行動,以便鉗制在銅仁之薛嶽部隊及在印江、思南之黔敵部隊。」 12月20日 敵援兵接踵而至,郭汝棟部一旅先由德山進入常德城,李覺師由益陽向常德開進,陳渠珍師由沅陵向桃源、常德尾追,鄂軍張萬信師由津澧馳援。賀龍和關向應、肖克等乃率紅軍主動撤圍常德,到桃源、陬市、溪河、漆家河一帶休整。 12月24日 敵人對紅軍的「圍剿」正在形成,賀龍和關向應、肖克等乃適時地停止了向沅江下游的繼續進攻,率紅軍主動退出常、桃地區,經黃市龍潭河、二坊坪等地向慈利挺進。 12月26日 攻佔慈利縣城。 12月30日 敵人分路向慈利縣城進逼,賀龍和關向應、肖克等率部退出縣城。 12月31日 率部西返大庸、永順休整。至此,紅軍結束了湘西攻勢。 * * * ⑨ 引自《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史稿》,第40頁。 ⑩ 原電如此,即後來由二、六軍團創立的湘鄂川黔根據地。 ⑾ 引自《長征前的賀龍同志》第74頁。 ⑿ 《中央軍委給二、六軍團的電報》,1934年11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