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賀龍年譜 | 上頁 下頁
1934年 三十八歲(2)


  7月21日至22日 湘鄂川黔邊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沿河縣的鉛廠壩張家祠堂召開黔東特區第一次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到會代表130余人,通過了《沒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條例》、《關於工農武裝問題決議》、《優待紅軍及其家屬條例》、《農村工人保護條例草案》、《關於苗族問題決議》和《關於肅反問題決議》。選出以賀龍、關向應、夏曦、盧冬生、朱紹田、孫秀亮等80人組成的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機關設在沿河縣白石溪土地灣)。貴州工農大眾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權。

  7月21日 中共中央的交通到達沿河地區,給夏曦、賀龍、關向應帶來中共中央指示信和五中全會決議。中央指示信著重對湘鄂西中央分局肅反擴大化的錯誤進行了批評和糾正。

  7月23日 中央軍委命令紅六軍團退出湘贛革命根據地、向湖南中部挺進,以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與紅二軍團(即紅三軍)切取聯絡,實際上是執行著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的任務。指定任弼時、肖克、王震3人組成軍政委員會,任弼時為主席,領導紅六軍團。

  8月1日、4日 賀龍和夏曦、關向應等在南腰界餘家桶子召開兩次分局會議討論中央指示信和五中全會決議,完全接受中央批評,並通過相應的決議——《湘鄂西中央分局接受中央指示及五中全會決議的決議》(1934年9月10日)④。「第五次肅反」計劃被取消,持續兩年多的錯誤的「肅反」終於停止。以後,黨內軍內長期存在過的人人自危情緒逐步得以消除。

  8月7日 紅六軍團全部9758人,以獨立第四團為先遣,于下午3時由江西遂川縣橫石出發,開始長征。

  8月11日 紅六軍團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進至湖南桂東縣的寨前圩。次日,在此召開長征誓師大會,正式宣佈軍政委員會和紅六軍團成立,進一步作戰鬥動員。

  8月12日 敵黔軍傅衡中旅侵入沿河縣城及淇灘等地,賀龍、關向應等聞訊,即派賀炳炎率沿河獨立團及紅九師一部長途奔襲淇灘,於次日殲滅黔軍1營,嚇得傅衡中慌忙放棄沿河,逃回務川縣。

  8月底 紅三軍包圍了四川省酉陽縣大場壩的冉家祠堂。至9月13日全殲大惡霸、偽團總冉瑞廷及其團防。

  9月4日 黔軍李成章率所屬楊昭焯、周相魁、戴玉堂等5個團兵力,由印江向黔東根據地大舉進犯,企圖把紅三軍擠出根據地。賀龍、關向應等為了挫敵銳氣,曾集中兵力分別在楓香溪、譙家鋪、來安營、刀壩等地,進行阻擊。隨後又採取外線作戰和「避實就虛」的辦法把敵人引出蘇區,利用有利地形加以消滅。

  9月5日 紅六軍團進佔廣西西延(今資源縣)縣城。

  9月8日 紅六軍團在西延縣的車田接到中央軍委新的指示。指示要紅六軍團依託西延山地向北展開遊擊活動,求得在湖南的城步、武岡、綏寧等縣暫時立足,以吸引敵人兵力,然後再沿湘黔邊境轉移到鳳凰、乾城、永綏地域建立根據地。

  9月中旬 紅六軍團在綏寧縣西南的小水遭敵湘軍第五十五旅突襲,不得不改變計劃,奪路南下,佔領通道縣。旋又由通道縣兼程向貴州前進。

  9月28日 紅三軍第七師進入印江縣的木黃地區,被黔軍李成章部發覺,並以數倍兵力進行包圍。當晚,賀龍在木黃召開幹部會議,決定「聲東擊西」,實行突圍。會後,即以部分兵力佯裝主力先向木黃東側攻擊,在老寨等地吸引了大批敵人,隨後賀龍親自率大部隊迅速向木黃的西側運動,悄悄地渡過了木黃河,猛攻岩口坪。待敵醒悟,急調援兵趕來時,紅軍已順利佔領岩口坪的制高點,以逸待勞,向敵發起反衝鋒,給敵致命打擊。這一仗共殲敵200餘。

  10月7日 紅六軍團在貴州石阡縣的甘溪,與敵桂軍第十九師兩個團遭遇,作戰失利。

  10月中旬 與關向應以紅九師和沿河獨立團西渡烏江,奔襲沿河西城,殲滅了土著武裝楊暢時部。

  10月12日 晚,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從江西瑞金出發,率領紅軍第一、三、五、八、九軍團及後方機關共約86000餘人,開始長征。

  10月15日 在甘溪戰鬥中與主力失掉聯繫的紅六軍團第四十九團、五十一團的兩個團部機關人員和機槍連共400餘人,在軍團參謀長李達及團政委晏福生、蘇傑率領下,到達黔東特區的沿河縣蛟岩鄉水田壩地區,給賀龍寫了一封信。大意是:「我們是六軍團奉中央軍委命令前來找二軍團會合的。我是李達,率先遣支隊走在前頭,要和賀老總會面。」⑤賀龍聞訊喜出望外,即和關向應等會見了李達。在得知六軍團主力還在同敵人戰鬥中,非常關注,當即研究了接應六軍團的辦法。

  10月16日 以紅六軍團先期到達特區的同志為嚮導,率紅三軍主力由沿河縣的水田壩等地出發,兼程南下,接應紅六軍團主力北上。不久,在梵淨山腳下,江口縣堰邊溪的木根坡與郭鵬、彭棟材率領的紅六軍團第五十團會合。⑥

  10月23日至24日 在印江縣的木黃和松桃縣的石樑一帶紅三軍與紅六軍團主力勝利會師。賀龍、關向應等從石樑到木黃迎接任弼時、肖克、王震等。

  賀龍、關向應和任弼時、肖克、王震等兩軍領導人,在木黃偽鄉公所——水滸廟舉行了緊急會議,對當前形勢和下一步的行動初步交換了意見,就建立以梵淨山為中心的根據地,或是進入湘西尋求新的發展進行了討論。認為梵淨山的地形作為根據地固然好,但活動範圍太窄,離群眾較遠,且冬天積雪,部隊過冬有困難;到湖南發展比較有利,梵淨山可以作為必要的退路。初步定下了會師後的發展方向。

  10月24日 下午,賀龍和任弼時等率兩軍轉移到石樑。

  在石樑,賀龍和任弼時、夏曦對進軍方向作了進一步研究,決定了下一步的行動方針;整頓並統一了部隊的建制。

  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軍團長賀龍,政委任弼時,副政委關向應,參謀長李達,政治部主任張子意。二軍團的七、九兩個師編為3個團,黔東獨立師編成1個團,共4個團、4千餘人。原紅三軍的第七師改為第四師,轄第十團和第十二團;原第九師改為第六師,轄第十六團和第十八團。六軍團因減員,暫時縮編成3個團,即第四十九團、五十一團和五十三團,共3千餘人。軍團長肖克,政委王震,參謀長譚家述,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兩個軍團的行動,由任、賀、關統一指揮。

  會後,即致電中央軍委報告敵我力量及地方條件等情況,並建議:第一,「以目前敵情及二、六軍團力量,兩個軍團應集中行動。」「兩軍團行動由二軍團統一」指揮;第二,「我們決定加強(黔東)蘇區黨和武裝的領導,開展遊擊戰爭,鞏固和發展原有蘇區,主力由松桃、秀山間伸出乾(乾城,今吉首)、松(桃)、鳳(凰)地區活動,建立新的根據地。」

  10月26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率二、六兩軍團開到黔東特區東北端的南腰界(四川酉陽縣屬),「擬在該地休息一短期」。⑦在貓洞大田舉行了隆重的會師聯歡大會。會上,任弼時宣讀中共中央賀電,報告當前形勢和任務後,賀龍也講了話,他首先對六軍團的全體同志一路跋山涉水克敵制勝來到這裡,表示熱烈歡迎,並提出加強兩軍間團結的要求。接著說:「我知道你們的心情。你們到這裡後,想休息一下。按說這是應該的。可是,蔣介石這個賣國賊不讓我們休息。這裡的根據地是新近才開闢的,不很鞏固」。然後他指示:「同志們!可靠的根據地是在我們的腳板上」。勉勵大家再接再勵,英勇奮鬥,去開闢新局面。⑧

  10月27日 和任弼時等二、六軍團負責人開會批評夏曦的錯誤,並以肖克、任弼時、王震名義致電中央書記處、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鑒於夏曦在湘鄂西和黔東根據地所犯的嚴重錯誤,建議中央撤銷夏曦的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及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西分會主席職,並提議賀龍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主席,肖克、任弼時副之。

  是夜 和肖克、王震、關向應聯名致電中央軍委朱德、周恩來,報告二、六軍團明天就向酉陽的龍潭前進,準備到湘鄂川黔三省交界的酉陽、龍山、永順、保靖和永綏(今花垣)之間創造新的根據地,然後再向湘西的鳳凰和乾城地區發展。並解釋二、六軍團不直接指向乾城、鳳凰的原因:這個地區是湘西軍閥陳渠珍長期盤據的中心區域,反動統治根深蒂固,並且是苗族人民聚居區域,由於歷代漢、苗反動統治者所造成的民族隔閡很深。陳渠珍在這個區域依然保持著乾隆二年(1737年)清朝統治者為鎮壓當地苗族人民反抗而實行的「屯田養兵」制度,他依靠這個反動制度並和當地苗、漢地主豪紳及土匪勾結,在戰時可以糾集起民間擁有萬枝槍的非常備的反動武裝力量。二、六軍團直接進入這個地區必將遇到極大困難。

  10月28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為了迅速開展更有利於兩軍團將來分開行動的新局面,率主力離黔東,向湘西的永順、保靖、龍山、桑植地區發動攻勢。

  在撤離之前,賀龍和任弼時等兩軍領導人考慮:為了繼續黔東特區的鬥爭和牽制追敵,決定成立黔東特委,留下一部分隊伍組成黔東獨立師,在特委的領導下堅持原根據地的鬥爭。

  獨立師由六軍團的一部分指戰員和傷病員,紅三軍的一個遊擊大隊,加上部分印江、沿河、松桃的地方武裝組成。原六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段蘇權任黔東特委書記兼獨立師政委,原六軍團五十三團團長王光澤任師長。

  是晚 進至酉陽的螞蝗井時,接到中央軍委26日電令:「A、二、六軍團合成一個單位及在一起行動是絕對錯誤的。二、六軍團應仍單獨的依中央及軍委指示的活動地域發展,各直受中央及軍委指揮。B、六軍團應速依軍委屢次電令向規定地域發展,勿再延遲。」賀龍和夏曦、關向應、任弼時、肖克、王震當即聯名回電中央軍委,陳述兩種行動方針的利害關係,並且再次建議:「二、六軍團暫集中行動,以便消滅敵一、二個支隊,開展新的更有利於兩軍團將來分開行動的局面。目前分開,敵必取各個擊破之策。以一個軍團力量對敵一個支隊無必勝把握,集中是可打敵任何一個支隊的,且兩軍在軍事政治上十分迫切要求互相幫助。」

  10月30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率二、六軍團進逼川東的酉陽縣城,賀龍給守敵川軍獨立第二旅旅長田冠五寫了一封叫他讓路的信。田懾於二、六兩軍團會合的聲勢,棄城逃跑,紅軍順利通過了酉陽。

  * * *

  ④ 此《決議》在8月4日的中央分局會議上就已基本通過,最後寫成是9月10日。

  ⑤ 謝武申:《李達同志談紅二、六軍團會師》,載《銅仁地區黨史資料》1984 年第1期。

  ⑥ 據肖正華:《關於紅五十團與紅三軍調號會合的地點》,載中共貴州省委黨史辦《紅軍在貴州資料匯輯》第二輯。

  ⑦ 1954年10月25日二、六軍團給中央軍委的電報。

  ⑧ 冼恒漢:《南腰界會師》,載《星火燎原》第2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