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賀龍年譜 | 上頁 下頁
1935年 三十九歲(1)


  1月初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抓緊部隊整訓,加強党的建設,進行政治教育,實施射擊、投彈、刺殺、防空等技術和戰術訓練,使部隊的政治覺悟、軍事素質有了提高。

  1月6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在永順縣的塔臥召開省委第二次活動分子會議,進行反「圍剿」戰爭動員。

  1月11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召開二、六軍團領導人會議,制定反「圍剿」的方針和作戰計劃。起初,賀龍曾提出:我軍應充分利用敵人的指揮不統一、空隙大和後方兵力空虛等弱點,將主力伸到慈利、桃源、沅陵之間的地區,或前出石門以北,在敵人翼側或突入敵人後方積極活動,調動敵人,迫使敵人與我作運動戰,爭取打幾個勝仗,消滅敵人一兩個師,以達到粉碎敵人「圍剿」和保衛根據地的目的。後經集體研究,確定將二、六軍團主力集結在大庸附近,等待敵人前進,從正面遠出迎擊對大庸、永順兩城威脅最大的敵人。會後,賀龍與任弼時、肖克、王震並聯名向中央軍委主席朱德發出請示電報。①

  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內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

  1月23日 湘、鄂敵軍達成協同作戰協議,組成以陳耀漢、郭汝棟、李覺、陶廣、徐源泉、張振漢為縱隊司令的六路縱隊,共80多個團10多萬人,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發動「圍剿」。

  1月27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在大庸縣丁家溶的關廟召開第二軍團党的積極分子會議,系統地揭發和批判了夏曦在根據地、肅反、建軍和建黨等方面的嚴重錯誤。這次會議對於保證湘鄂川黔及軍隊黨的團結與統一,對於勝利開展反「圍剿」鬥爭都具有重要意義。

  2月初 東面敵郭汝棟縱隊一個旅推進到慈利的溪口東南地區,對大庸造成威脅。

  2月8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率主力于溪口將郭汝棟部擊潰。

  2月11日 中央及軍委給湘鄂川黔省委及二、六軍團負責同志發來一份關於粉碎敵人「圍剿」的指示電。指示說:「你們應利用湘鄂敵人指揮上的不統一與何鍵部隊的疲憊,於敵人離開堡壘前進時,集結紅軍主力,選擇敵人弱點,不失時機,在運動戰中各個擊破之。」並明確指出:「總的方針是決戰防禦而不是單純防禦,是運動戰而不是陣地戰。輔助的力量是遊擊隊與群眾武裝的活動。對敵人需採取疲憊、迷惑、引誘、欺騙等方法,造成有利於作戰的條件。」此外,鑒於形勢的嚴重,中央在電報中說:「你們主要活動地區是湘西及鄂西,次是川黔一部。當必要時主力紅軍可以突破敵人的圍攻線,向川黔廣大地區活動,甚至渡過烏江。但須在鬥爭確實不利時,方才採取此種步驟」。指示還說:「為建立軍事上的集體領導,應組織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分會,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夏(曦)、肖(克)、王(震)為委員,賀為主席,討論戰略戰術的原則問題及紅軍行動的方針」。

  2月中、下旬 依據中央2月11日電示,組成了由賀龍任主席,任弼時、關向應、夏曦、肖克和王震為委員的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

  2月28日 中央書記處電示二、六軍團遵義會議的「決議大綱」(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粉碎五次「圍剿」戰爭中經驗教訓決議大綱》),傳達遵義會議決議的基本精神。

  是月 得知遵義會議撤換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者的領導,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心情激動。他說:「我雖然沒有見過毛澤東同志,但從我本身的經驗教訓中,從讀到他寫的文章中,深感他是我們的正確領導者。」②

  3月13日 敵陶廣縱隊章亮基第十六師一部和兩個保安團由王村渡白河(酉水)向永順方向進犯。

  3月14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率紅軍主力于永順縣的高梁坪迎擊敵人,先後擊潰敵保安團和十六師各兩個團。

  3月15日 敵李覺等乘紅軍主力遠在高梁坪作戰,大庸空虛之機,侵佔了大庸縣城及其以北地區。

  3月中旬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鑒於四面敵人正在逐漸深入和紅軍在內線活動的範圍日益縮小,決定組織1個戰役,以扭轉這種不利局面。「戰役計劃是,集中主力8個團,首先在後坪(大庸城西約20裡)地域在運動中擊(潰)(殲)滅李(覺)敵。估計李敵覆滅後,陶(廣)、章(亮基)不敢急進,(我軍再)以一部扼澧水以阻郭(汝棟)敵,主力隱蔽轉移于桑植,擊(潰)(殲)滅陳(耀漢第五十八師)、張(連三暫四旅)部隊,進擊或逼進郭敵,然後轉移石堤溪、永順之線,迎擊陶(廣)、陳(渠珍)兩敵,這樣各個擊破敵人,粉碎『圍剿』。整個戰役計劃中,以擊(潰)(殲)滅李敵為重要關鍵。」

  3月20日 和關向應以1個團扼守大庸縣後坪東面的雞公埡高地,主力隱蔽在附近地區,待敵李覺部就範。但當天敵人沒有行動,誤認為敵軍已覺察紅軍企圖,加上天雨顧及部隊寒冷和疲勞,把主力撤收並後退10余裡于龍爪關一帶村莊休息,計劃第二天再返回伏擊陣地。

  3月21日 敵李覺部先紅軍佔領雞公埡高地,紅軍奮戰一天,雖斃傷敵軍近1000人,但自己傷亡亦大,最後被迫撤出戰鬥。

  3月22日 敵陳耀漢縱隊侵佔永順縣城。

  是日 由於後坪戰鬥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賀龍和任弼時、關向應等遂以任弼時代表省委和軍委分會給中共中央和軍委發出了請示電報,說明當前反「圍剿」面臨的嚴重形勢,詢問中央紅軍的行動方向,並提出「萬一二、六軍團因被迫轉移,……只有渡長江到(南)漳、興(山)、遠(安)邊為便利」的建議③。接著將地方武裝編入主力紅軍,作了轉移北上的準備。

  4月5日 黨中央書記處就二、六軍團是否應該北渡長江的問題給任弼時發來指示電,認為「目前你們那裡勝利的可能還是存在著的,仍應盡力在原有地區爭取勝利。至於現在提出以後可能轉移地區的前途問題,我們認為是適當的,如果渡江對於你們不成一個困難問題時,我們可同意你們渡江的意圖,但這只能是你們認為在原地區不利於作戰,且紅軍主力非轉移地區不足以保存有生力量時,才可實行」④。

  4月8日 永順縣城被敵佔領。

  4月9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率二、六軍團退出永順縣的塔臥和龍家寨的基本根據地,擬經萬民崗、桑植的陳家河、倉官峪,從湖北秭歸的東南香溪北渡長江,到湖北西部的南漳、興山和遠安地區去創造新的根據地。

  出發前,賀龍對部隊講話說:「陶廣、李覺、郭汝棟、張振漢、陳耀漢這些烏龜王八都來了,要抄我們的家,我們這回是搬家,打爛一點罎罎罐罐不要緊,打爛了,我們要叫他們賠。」⑤

  4月10日 晨,二、六軍團的先頭部隊第四師行至桑植縣的陳家河高地蔣家埡,與由桑植城出發的敵陳耀漢縱隊的第五十八師第一七二旅的警戒分隊遭遇,予以殲滅。

  是日晚 瞭解到敵一七二旅系孤軍深入,僅先紅軍一步到達陳家河,工事還沒有完全做好,並且是分散配置在陳家河、銅關槽和廟垉、張家灣以及澧水南岸的蔡家坪等三處,便於紅軍分割圍殲。乃提出「我們要走,也要打這一仗再走」,得到其他領導人贊同。於是,迅速集中主力向敵發起猛攻,經兩晝夜反復衝殺,攻下敵人全部陣地,殲滅了一七二旅,擊斃敵旅長李延齡,生俘敵旅參謀長周植先。其師部和第一七四旅(欠三四八團)發覺後,慌忙南逃。

  4月13日 率紅二、六軍團回師進逼塔臥,於午後進抵桃子溪地區,發現南逃之敵第五十八師師部和第一七四旅(欠三四八團),立即發起猛烈襲擊,全殲該敵。

  4月中旬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率二、六軍團乘勝收復桑植縣城,並恢復了塔臥以北的大塊根據地。

  此後,各路「圍剿」之敵震驚於第五十八師的覆滅,紛紛後退。敵開始由進攻轉入防禦,由主動轉入被動。賀龍和任弼時、關向應等根據這種形勢,決定放棄北渡長江的計劃,在原地區堅持鬥爭,發展已經勝利開始了的反攻行動。

  4月22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召開二、六軍團黨團積極分子會議,貫徹中央2月11日指示和遵義會議決議精神。

  4月下旬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根據當時有利形勢,決定除以部分兵力留在根據地內積極鉗制敵人和掩護地方工作,主力突入敵人兵力非常薄弱的後方,突然向江埡、石門、新安、王家廠、合口方向進攻,威脅敵重地津市、澧縣,迫使湘敵撤退。

  4月底 和任弼時、關向應率二、六軍團主力東出進至慈利縣的象耳橋、江埡地區,進逼縣城,打亂了敵人的陣腳。

  5月初 認為津市、澧縣和常德之敵只有少數地方保安部隊,形勢有利。紅軍如到王家廠、澧縣和津市地區,湘敵主力必回援,一旦回援,紅軍就可在廣大的無堡壘地區進行運動戰尋求戰機,將有利於恢復根據地。他提出要繼續向東反攻。但多數人認為當面之敵第十九師和十六師兵力集中而行動審慎,紅軍不易下手;同時又顧慮我軍繼續東出,被敵人切斷歸路和丟掉桑植。於是,二、六軍團在象耳橋、江埡地區籌集了糧款,擴充了一批新戰士,旋即返回永順、桑植、龍山之間地區。

  5月8日 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完全跳出了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5月中旬 鑒於中央紅軍已渡金沙江,二、六軍團主要作戰任務不再是為配合中央紅軍的轉移行動吸引更多敵人,而在於如何保存壯大自己的有生力量,打擊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粉碎敵「圍剿」。賀龍召開軍委分會會議,對主要作戰方向作了重新考慮,決定把過去為配合中央紅軍行動而一直遵循著的對湘敵采攻勢、對鄂敵采守勢的方針,改變為對鄂敵采攻勢、對湘敵采守勢的方針。因當面敵情是:湘敵兵力比較集中雄厚,戰鬥力較強,和紅軍作戰的經驗也較多;鄂敵則分散薄弱,戰鬥力不強,是北方部隊,不善於山地作戰。同時,湘鄂敵軍在地勢上為紅軍分割,指揮上不統一,有可為紅軍利用的矛盾。

  6月下旬 和任弼時、關向應率二、六軍團主力進逼龍山、來鳳。

  6月2日 又由龍山之興隆,經桶車、石牌,突破龍山、宣恩封鎖線,進至沙道溝、高羅以及東門關一帶。

  6月9日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採取「攻其所必救」的戰術,以一部分兵力突然包圍宣恩城,佯攻城北椒園守敵,迫使敵軍來援;主力則隱蔽集結于宣恩城南20裡處,準備消滅可能由來鳳、李家河地區來援的敵軍。

  6月11日 晚,偵知駐防來鳳的敵縱隊司令兼第四十一師師長張振漢奉徐源泉令同四十八師黃興旅等將於次日分為3個支隊經咸豐縣的忠堡北援宣恩的計劃,賀龍和任弼時、關向應等即決定留下1個團繼續佯攻宣恩城,監視和迷惑敵人。主力則于前半夜秘密出動,沿兩條道路急馳忠堡截擊援敵。

  6月12日 下午3時紅軍主力趕到忠堡東北的黃牛棚附近,即向敵行軍縱隊發起攻擊,將由張振漢親自率領的敵左支隊大部壓迫在忠堡東面約4裡遠的構皮嶺山凹裡。當時賀龍正患病,體溫達三十八、九度,任弼時和醫生多次勸他下去休息,他總說:身體好,沒關係,今天這個機會難得,張振漢是老敵手了,我萬不能下去。叫我到後邊去休息,看不見戰鬥的情況,說不定還會急出病來的。這次戰役,經過3晝夜激戰,共殲敵1個旅、1個師部和1個特務營,活捉敵縱隊司令兼師長張振漢,並給敵另外2個支隊6個團以沉重打擊。

  6月中旬 和任弼時、關向應等決定一面圍困龍山,一面發動群眾,休整部隊,準備困下龍山,逼走來鳳之敵,將以這兩個城市為中心擴建根據地。

  6月18日 以一部分兵力開始圍困龍山縣城。由於紅軍對戰鬥任務的主次規定得不恰當,以打援較取城和發動群眾為次,以致分散了兵力,結果城未攻下,援敵也未殲。

  * * *

  ① 《二、六軍團關於反對敵人「圍剿」的作戰部署向朱德同志的請示電報》1935年1月11日。
  ② 王震:《忠誠的戰士光輝的一生——紀念賀龍同志》,1977年7月28日《解放軍報》。
  ③ 《二、六軍團向中央軍委報告敵軍情況及我軍部署》,1935年3月22日。
  ④ 《中央對二、六軍團是否應該北渡長江的問題給任弼時同志的指示》,1935 年4月5日。
  ⑤ 樊哲祥:《三天之內兩大勝利》,載《星火燎原》選編之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