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郭沫若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三〇 |
|
黃鐘鳴而八音克諧,這宏偉的交響樂要響徹天地,響徹八垓,響徹今日,響徹未來。宇宙要充滿著真理與正義的和諧。① -------- ①《黃鐘與瓦釜》,1977年9月26日《人民日報》。 幾天後,報社編輯部轉來了讀者的一大迭信,一致讚美這篇文章「感情熾烈,語言生動,比喻貼切,批駁醜惡,犀利尖銳,」後來報紙還摘要刊載了其中的一部分。①沫若看到了廣大人民群眾與自己的作品發生共鳴,好象給他那衰弱的軀體注入了強心劑。 -------- ①見《讀〈黃鐘與瓦釜〉》,1977年12月5日《人民日報》。 他覺得自己好比安泰,又一次從大地母親身上吸取了力量,多麼想回到群眾中去。剛好去合肥出差的女兒庶英返回家門,她告訴他這次曾順便到母校中國科技大學去了幾次,科大的同志們十分懷念老校長。他有些激動,深沉地說:「我也想念他們啊!等我身體好起來,索性到安徽去住。」庶英連忙說:「安徽很熱,你身體受不了。」他卻不以為然地辯解道:「那麼多同志都在那裡住嘛。」① -------- ①郭庶英、郭平英:《回憶父親》,《四川大學學報叢刊》1979年第2輯。 真正相信群眾的人,當然不信「神」。沫若看了畫家關良的新作《醉打山門圖》之後,頗有感觸。過去他曾多次為關良題畫,久已不握毛筆的手現在又癢了,憋不住一揮為快,於這幅畫的右邊留下了他酣暢淋漓的墨蹟:「神佛都是假,誰能相信它!打破山門後,提杖走天涯。見佛我就打,見神我就罵。罵倒十萬八千神和佛,打成一片稀泥巴……」① -------- ①手跡見上海書畫出版社1984年9月版《關良回憶錄》。 生活不斷啟示沫若,人就是要有一點魯智深的這種精神,不信「神」,不信「佛」,天不怕,地不怕,敢於提杖走天涯。由此他想到《人民文學》編輯部正在舉行的在京文學工作者座談會,自己不能應邀到會講話,便寫了一篇書面發言,希望大家「除惡務盡,不能心慈手軟」,必須徹底摧垮「文藝黑線專政」論一系列精神枷鎖,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波瀾壯闊的文藝運動新高潮。當他寫完這篇講稿,才發現已經是十二月三十一日,他慶倖自己總算沒有完全虛度一九七七年大好光 五十九 四害必須肅清飛雪迎春到 三年肯定大治心潮逐浪高 一九七八年歲首,人們從電視熒屏上看到了郭沫若書寫的這副春聯,都以為他的健康狀況一定有了好轉,許多老朋友無不為他高興。哪裡知道,二月九日他又住院了,從此再沒出院回家。自一九七四年二月遭受江青、張春橋直接迫害和摧殘以來,這已經是第十六次住院。 據醫生診斷,這次發病是呼吸道感染,肺炎復發。由於持續低燒,白血球高達一萬六千,連進食都要用鼻飼,打針、查血的次數也特別多,沫若痛苦得很,但只要醫生說需要,他馬上同意照辦。對於治療方案,他從來不提任何意見,更不用說提什麼要求了。醫生、護士都尊敬、愛戴這位身染重病卻依然溫順、幽默、勤奮的老人。他臉上經常洋溢著和藹的微笑,有時精神好一些,就下床到沙發上坐坐,他詼諧地把這稱作「飄洋過海」。雖然病情重到如此地步,他仍不忘讀書、看報、寫日記,手腕過於顫抖時,他就口述,請秘書代筆。他盡可能地不麻煩醫護人員,身上的那件對襟藍絲棉襖因為穿著時間長,扣絆已經磨斷了,他也一聲不響,直到女兒平英來醫院探望,才叫她給縫好,沒有深色細線,就用白線塗上了藍墨水,他看著笑了,點點頭說了聲:「好。」 他常抱憾不能親自出席一些重要會議。住院後不久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座談會,批判「四人幫」炮製的「兩個估計」,本來他也應當參加的,可是由於日前摔了一跤,醫生一定要他臥床休息。他感到這個座談會非常及時也非常重要,「四人幫」把十七年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說得漆黑一團,把廣大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打成「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今天再不徹底清算,就不能調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就無法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有話就得說,這是自己的責任,於是請秘書一句一句記下,作為給座談會的書面發言。他鼓勵從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同志「應當勇於探索,不怕在探索中犯錯誤。有勇氣堅持真理,也有勇氣改正錯誤」。他再三強調:「在理論工作上一定要有勇氣。只有這樣,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才能有生氣和興旺起來。」① -------- ①《在理論工作上要有勇氣》,見《東風第一枝》。 這一年沫若已經八十七歲了,作為科學戰線上的一位老戰士,他心中自然明白年齡不饒人,這是不可違抗的客觀規律。一天,華羅庚來看望他,問道:「您現在八十七八了吧,是不是該慶賀您的米壽了?」沫若含笑回答說:「還不到。」於是就這個話題,他與華羅庚閒聊起來,說:「你也熟悉日本人的習慣嗎?他們把七十七歲稱為喜壽,因為七十七三個字連起來近似一個草寫的『喜』字;把八十八歲稱為米壽,因為『米』字是由八十八三個字組成的;把九十九歲稱為白壽,因為『百』字缺『一』即為『白』。」華羅庚聽罷立即祝願道:「但願郭老能活到白壽之年。」沫若若有所思地說:「白壽之年恐怕是不可能的,力爭活到米壽吧。」①在他看來,活到米壽就得戰鬥到米壽,他要象魯迅那樣: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 ①華羅庚:《揮淚悼郭老》,1978年6月19日《光明日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