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郭沫若傳 | 上頁 下頁
一三一


  二、三月間,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相繼開幕,沫若均為常務主席,他很希望參加會議,可是終因病勢趨向不好而作罷。他,人躺在醫院裡,心卻一直惦念著大會的進程,只要能掙扎著坐起來,就一定要秘書把大會的文件拿給他。他用顫抖的手捧起中央負責同志的報告,捧起新修改的憲法,默讀著,思考著,他的生命在熾烈地燃燒……。早就想寫一首賀詞表達自己的心情,請秘書記下他口述的初稿後,又反復琢磨,在不斷發燒的狀態下還幾次把秘書叫到床邊,讓他按改動的字句定稿。

  高舉旗,
  齊步伐,
  再長征。
  九億大鵬展翅,
  飛散滿天雲!
  ……
  二十三年後,
  煮酒論群英。

  --------
  《水調歌頭·賀五屆人大,五屆政協勝利召開》,見《東風第一枝》。

  這些沸騰的詩句,為向四化進發的大軍鳴樂壯行,鼓舞了兩個會議的代表。人們覺得郭沫若與他們同在,他又一次被選為政協副主席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時還被宣佈繼續留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三月中旬,沫若的病情似有好轉,值班醫生為他能重新站立起來而高興,但又不免擔心他不肯好好養病而急於參加這樣那樣的會議。這時正值全國科學大會開幕,果然不出醫生所料,他提出要求了:「我是科學院的院長,科學大會一定要去。」平英勸說道:「過些天身體或許會恢復得更好一點,等到閉幕式時再去吧。」他嚴肅而認真地說:「我已經病了這麼多年,也沒有好起來,再過幾天怎麼可能就會好呢?」他仿佛已經摸到了疾病的規律,發病的週期越來越快,好轉的時間就越來越短暫,因此一切工作必須抓緊進行,否則將失去機會。在他的一再要求下,中央負責同志和醫生特准他出席半小時的開幕式。

  十八日下午,人民大會堂群英薈萃,出席全國科學大會的代表們注視著主席臺上高懸的會議橫幅,知道這是出自他們老院長的手筆,感到特別親切。在大會宣佈開幕的時候,他們發現老院長坐著輪椅被推上了主席臺,經久不息的掌聲表明了群情之振奮。沫若微笑著,頻頻向同志們點頭揮手。他悉心聆聽著中央負責同志的重要講話,面對台下這支了不起的科學大軍,想想自己這個上一世紀出生的人,早年雖也曾高喊過發展科學的口號,然而在暗無天日的舊社會,結果只是落得個一場空。新中國的成立使科學事業開始興旺發達起來,可是又不幸遭到了「四人幫」的摧殘,滿腔悲憤、萬種酸辛無處訴,想有所為而不能為。而今,好不容易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他的思路被打斷,原來半小時早就過去了,秘書又一次上來勸他退席,他硬是不肯。已經過了一個小時,為了他的健康,中央負責同志也親自勸他回去休息,他仍想堅持下去,無奈秘書和周圍的同志們將他連人帶輪椅一起抬出了會場。

  病情的發展不允許沫若參加科學大會的閉幕式了,但他還是作了長篇書面發言。他向同志們掏出了自己的心,把從他一生的經歷中所悟到的真理告訴大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解放科學,也只有在科學的基礎上才能建設社會主義。科學需要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更需要科學。」他為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燦爛的科學春天的來臨而熱烈歡呼,他殷切期待獲得第二次解放的廣大科學工作者勇攀世界科學高峰:

  科學工作者同志們,請你們不要把幻想讓詩人獨佔了。嫦娥奔月,龍宮探寶,《封神演義》上的許多幻想,通過科學,今天大都變成了現實。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說: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我國人民歷來是勇於探索,勇於創造,勇於革命的。我們一定要打破陳規,披荊斬棘,開拓我國科學發展的道路。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

  春分剛剛過去,清明即將到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
  《科學的春天》,見《東風第一枝》

  多少個科學家在身受重重迫害的時候,堅強的性格使他們沒有流下過一滴淚,然而,在這位生命即將燃盡的老科學家熱情澎湃的發言的感召下,他們個個熱淚盈眶,春雷般的掌聲久久地回旋在大會堂的上空。

  四、五月間,沫若的病情幾次惡化。他在高燒的朦朧中向守在身邊的孩子們索取毛澤東詩詞,想放聲朗讀,卻又沒有力氣。

  他乘自己還能支撐的時候,把立群和孩子們都叫到身邊,要他們記下他的話:

  毛主席的思想比天高,比海深。照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就會少犯錯誤。
  對黨的關懷,我特別感謝。我在悔恨自己為黨工作得太少了。
  我死後,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

  沫若拉著立群的手,面對這位與他同甘苦、共患難四十年的妻子,他是多麼地捨不得啊!深怕她病弱的身體會經不住悲痛的打擊,便再三叮囑她:「遇事要冷靜,要實事求是。」他仔細端詳著妻子,見她臉色焦黃,目光憂慮,他的心都碎了。他以懇求的口吻,又一次對她說:「你不要悲觀。你很泰然,我就放心了。」他長久地凝視著她的面影,又迷迷糊糊地似乎進入了夢鄉,眼前出現了一棵挺拔、健壯的銀杏樹,是賴家橋全家院子裡的那棵嗎?不,是前海西街十八號院子裡的那棵,一九五八年把它從西郊林場移植到西四大院胡同五號,後來一九六三年搬家時再度移植了過來。這棵銀杏年年開花並結出豐碩的果實,孩子們都很喜愛,常偎依著它,沫若特為它取了「媽媽樹」的名字,寓有「孩子們少不了媽媽」的深意。沫若記得十分清楚,當立群因病去外地療養期間,正是這棵銀杏陪伴著孩子們度過了那些望眼欲穿的日子,他也常常獨自望著它的身影,魂牽夢繞……

  --------
  於立群:《化悲痛為力量》,見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版《呼喚春天的詩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