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郭沫若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七


  沫若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在「樂園」小劇場觀看《兄妹開荒》等秧歌劇時的心情,他曾深為工農群眾開始有了自己的文藝劇目而歡欣。如今改天換地的艱難大業已創成,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怎不叫人心潮激蕩?舊地重遊,當他找到昔日文化工作委員會辦公處以及自己的寓所天官府時,見「危樓」已經更加破舊,想當年周恩來曾多次召集民主人士和抗日的文化工作者在此座談學習,而且這裡還是《屈原》、《虎符》等劇作的誕生地,沫若當然對它懷有特殊的深情。此外他還遊覽了北泉公園、南泉公園,並泛舟花溪,往黃山探梅。在抗戰烽火中他不可能有這等閒情逸致,如今有餘裕放眼觀賞良辰美景,更覺得「新光彌滿,多所感發」。

  接著三月份,沫若又飛赴延安參觀。二十多年來的宿願成了現實,沫若終於來到了他一直嚮往時革命聖地,拜訪了楊家嶺昔日毛主席住過的地方,窗明几淨的窯洞親切地招待了遠方的來客,就好象它當年的主人那般的熱情,好客。沫若看到桌上那一疊著作和文件,似乎聽到了毛主席當年苦心思慮、不停來回走動的腳步聲,仿佛聞到了毛主席廢寢忘食地工作而擱在那兒未及時進餐的小米粥的香味。沫若又懷著濃重的思念之情謁拜了延安的烈士陵園,九泉之下傳來的英光豪氣沁心脾,他久久徘徊,喁喁沉吟,得七律一首:

  星徽遙望聳江皋,長使山川不寂寥。
  血涴綺霞開曙色,淚翻紅浪灑農郊。
  為山九仞當增簣,接力千秋敢憚勞?
  拜罷黃壚聞笑語,英雄人物看今朝。

  --------
  《東風集·謁延安烈士陵園》

  一九六一年沫若自國外訪問歸來,曾兩次在昆明逗留,遊覽了數天。一月和九月正值茶花和海棠盛開的季節,在這「四季信如春」的昆明,更是景色宜人。沫若踏訪了不少名勝古跡,黑龍潭、安寧溫泉、大觀樓、鳴鳳嶺,還有他在寫《孔雀膽》時日夜嚮往能一遊的大理,洱海畔、天生橋下、蝴蝶泉邊、夫子廟坡處處留下了沫若的足跡,美麗的民間故事和英勇的抗敵歷史傳說,事事都拴住了沫若的心,他覺得自己是那麼精神,那麼年輕,因而時當秋天,還跳進西山腳下的滇池裡去游泳。

  在這被稱為調查研究年的一九六一年,二三月間沫若又偕同於立群赴湛江、海南島參觀訪問。湛江十三華里長的人造大堤,一百七十八公里的雷州青年運河,興隆欣欣向榮的華僑農場,為瓊崖增添了不少風光,給沫若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還親臨天涯海角,這裡巨石磊磊,象把門神守峙海灣,地勢險峻。「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的石刻,傳說是蘇東坡所書,沫若卻以為不象東坡居士的筆跡,後來查驗確為清朝人所書。看到海邊有兩群漁民正同心協力拉起攔海捕魚的長網,沫若就與同行的二十幾人跑過去,一同抓起網繩,為曳漁網出了一把力。明代敢於直諫的海瑞,他的墓歷經三百餘年猶完整無缺,沫若謁拜後深為感慨:「生前身受人折磨,死後墓為人護攝」,功兮罪兮,人民自有評論。接著又去遊覽了柳州的柳侯祠,今稱柳州公園,園中存有柳宗元衣冠塚及遺像、《柳侯劍銘》碑等,沫若又一次體會到「有德於民民祀之」的道理。時隔一年之後,在梅花盛開的季節他又踏上祖國的南疆,一訪再訪廣州市郊的蘿岡洞,與會做詩的看院老人鐘踏梅相識,兩人一同合影留念,並互贈詩詞。後又重遊海南島,走西路遊覽了不少名勝,在天涯海角看到了自己的題字題詩石刻,不免有些赧然。

  --------
  據《天涯海角》,1961年2月20日《羊城晚報》。
  見《東風集·海南紀行(八)》。

  自瓊崖回北京途中,沫若夫婦特在武漢稽留一日,對這個曾經為保衛它而戰鬥過的城市,他們情誼綿綿。驅車來到珞珈山,沫若急著下車,按記憶的痕跡尋覓他住過的宅邸,在一區二十號前他興奮地停住了腳,連聲呼喚立群:「對!就是這一棟,就是這一棟!」山下浩淼的東湖依然無恙,四周仍是綠樹成蔭,記憶的閘門被打開了,舊日與周恩來、與三廳的同志們共同戰鬥的一幕幕,就象電影似地連續在眼前放映。接著又找到了恩來同志住過的屋子,跨進門去,就忍不住伸出手來不停地撫摸那些舊家具,與同行者說起當年在客廳裡,與恩來促膝談心的情景。下午,他遊覽了武昌東湖三閭閣、九女墩後更是詩興勃發,真是「遊罷瓊崖來武漢,域中無處不新奇」

  --------
  羅高林:《珞珈山的懷念》,1979年10月14日《湖北日報》。
  見《沫若詩詞選·回京途中(一)》。

  回到北京不久,五月沫若又去遊覽泰山。在岱廟遙望泰山,它似乎顯得格外高峻,沫若卻相信這七千多級臺階該不在話下,自己一定能爬得上去,要是連泰山都爬不了,以後想爬夢裡都在想念的峨眉山,可怎麼能上得去呢?這次登泰山並不順利,在萬松亭遇雨,在極頂觀日出又未能如願,但只有登上泰山之巔,才真正領略了「一覽眾山小」的意境。

  九月中旬,沫若決定由重慶乘江滬輪沿江而下,因為他迫切地想與闊別四十八年的三峽重新見面。當年雛鷹懷著奮飛的決心,振翅越過夔門不及細顧的景色,如今老鷹卻願在此翱翔、盤旋,每一處奇景激起的情感的溪流,最後都匯合流入滔滔東去的大江,奔騰不息。在「浩氣混茫江似血,崇山磅礴月如鉤」的夜晚,他宿在萬縣,眼望白岩書院李白的書堂,當年詩仙的情潮同樣不時湧上他的心頭。輪至奉節,江中起沙阻,沫若遙望白帝城,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詩聖杜甫寓奉節時所作詩句,不意脫口而出。過瞿唐峽與巫峽時景色險而奇,確是「岸崖雙壁立,峽道九腸回」,「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走完了西陵峽,天地頓然開闊,渾然猶如夢中醒來。重遊四十八年來日夜惦念著的三峽,更使沫若心曠神怡,於是略擬李白《蜀道難》其體而反其意,作《蜀道奇》,喟歎「蜀道之奇奇於讀異書」,歌頌「人定勝天目可睹」。

  --------
  以上引詩均見《東風集·再出夔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