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郭沫若傳 | 上頁 下頁
六五


  與會的猛將如雲,謀臣如雨,沫若實在不願同他們為伍,便與恩來等人相約一起攀登南嶽。傳說中「噴雲泄霧」的衡山,在從峨眉山下長大的沫若看來,當然不算神奇,他感興趣的是座落在半山腰上的鐵佛寺。多日來繁忙緊張透頂,今天該可以放鬆休息一下了。廟雖破舊,鐵佛倒還完好,但不知是哪個朝代所鑄。此時此地,不由得又引發了沫若的考古癖。老和尚饗以一頓可口的齋飯,然後沫若又在寺前小臥片時,他的詩興伴隨考古癖翩翩而來,順口賦得七律一首:

  鐵佛披金色相黃,紀元寶慶未能詳。
  戲從雜卦征休咎,聊倚殘餐潤肺腸。
  雞膾應輸蘿菔味,契斯難敵豉乳香。
  鄴侯藏軸稱三萬,此地空餘一廢堂。

  --------
  錄自手跡,原件現存樂山文管所。

  吟罷,恩來笑了,大概他覺得詩中不乏「打油」氣味。沫若也笑了。他雖不想附庸風雅,但豪情壯志亦不可不抒,於是又用原韻再哼成一首,也是七律,格調卻大不一樣:

  中原龍戰血玄黃,必勝必成恃自強。
  暫把豪情寄山水,權將餘力寫肝腸。
  雲橫萬里長纓展,日照千峰鐵騎驤。
  猶有鄴侯遺跡在,寇平重上讀書堂。

  --------
  《汐集·登南嶽》

  十二月初,沫若由衡陽奔赴桂林,重與三廳的朋友們相聚,住在樂群社。敵機經常來轟炸,聽說立群初來時租的一間小屋,數日前已被炸得粉身碎骨,幸好當時她不在屋內,真是好險,沫若想到這裡都不禁有些後怕。他在南嶽期間也遇到過空襲,那時十分懷念立群,曾作小詩十首,現在一併奉獻給她。「芳心逐歲開」,「相伴有蒼苔」,抗戰的風暴把他們卷來卷去,血與火不斷考驗他們的生死之戀。

  不幸的是,張曙在一次空襲中被炸死。為好友的不幸喪亡,沫若心中充滿了悲傷,親自替他寫了墓碑,把他安葬在桂林郊外的冷水亭旁。想想他勤勤懇懇為三廳所做的工作,想想他才氣橫溢為抗戰所作的歌曲,沫若更意識到所失去的是多麼慘重和珍貴。「我們戰黃河,我們戰淮河,湖山微水今又生洪波……」他的《洪波曲》正響徹洞庭湖畔、揚子江頭,喚起三楚健兒敵愾同仇,熱血飄灑。「九歌傳四海,一死足千秋。冷水亭邊路,榕城勝跡留。」沫若連做了幾首挽詩,還是覺得抒不盡對戰友的悼念之情。

  --------
  《汐集·挽張曙詩兩首(一)

  在桂林的時間不長,要做的事卻很多。《救亡日報》已于廣州淪陷前夕被迫停刊,前些日子夏衍、林林等人輾轉到了桂林,現在沫若自然要設法幫助他們再度復刊。戰爭期間的事真是難以估摸,八月間華南的朋友們曾給當時還在武漢的沫若來信,說是當《救亡日報》在廣州復刊滿周年的時候,希望他能抽身南下一次,誰會料到幾個月後竟在桂林重逢。沫若最清楚,在惡戰苦鬥中要維持這樣一份報紙,充分發揮它的抗戰建國、喚起民眾的作用,這是多麼艱難。如今要重新復刊,經費又從哪兒來?與陳誠幾番交涉,只同意政治部每月津貼二百元。這點錢能派什麼用場,不過這倒也有個好處,借此可以讓人知道這是國民黨中央機關津貼的報紙,今後地方黨部就不敢刁難。最後又派夏衍去香港籌款,爭取於一九三九年元旦,能讓廣大讀者重睹《救亡日報》的新顏。

  廣西大學的校長白鵬飛聽說郭沫若來到了桂林,作為當年在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的先後同學,理當盡地主之誼,不但殷情款待,還邀請他為師生們演講。沫若覺得叨光得很,碰巧這所大學的校舍系於立群的從外祖父岑春煊(1861—1933)所捐贈,因而師生們對他更為敬重。他來演講的那天,師生們夾道歡迎,大禮堂座無虛席。他不談一般的抗日大道理,而從復興中華民族的精神談起,說明我們的民族精神一是富有創造力,二是富有同化力,三是富有反侵略性,因而:

  凡是和我們站在對立地位的民族,即佔有欲望強而創造欲望弱的民族,我們卻和它勢不兩立。自有歷史以來,凡具有民族性的戰爭,可以說都是我們的反侵略戰爭。我們從不曾以武力去侵略過別人,但遇著別人以武力來侵略我們的時候,我們總是徹底的反抗,縱使綿亙至二三百年,非將侵略者消滅或同化,我們永不中止。我們是具有著舉世無匹的最強韌的彈性。

  --------
  見《羽書集·復興民族的真諦》。

  整個報告沒有提到一句抗戰,聽眾卻自然而然聯想到當前的抗日鬥爭,以致後來白鵬飛偕夫人陪同沫若夫婦泛舟灕江時,這位老同學還在滿口稱讚沫若此次演講的成功。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然而沫若哪有心思留連於山水之間,這次他在桂林只是應白鵬飛之邀玩過一天,要他「暫把烽煙遺物外」也不容易,他的心裡總在惦記時局的發展和三廳今後的工作。國民黨當局的動向值得警惕,副總裁汪精衛已與其黨羽周佛海、陶希聖等人潛離重慶越國投敵,隨即近衛文麿又發表了第二次聲明,叫嚷締結中日「防共協定」和「經濟提攜」,不知總裁蔣介石將如何應對?至於被蔣介石、陳誠分割了的三廳,人員已陸續移往重慶。沫若和立群也於十二月二十七日,乘歐亞機22號離開桂林。

  「一別夔門廿五年,鳥驚花泣恨頻添」。而今他重入夔門,回到群山環抱的霧都重慶,更是感慨萬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