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賀抒玉(4)


  1979年,她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1980年《女友》獲《鴨綠江》優秀短篇小說獎,翌年《琴姐》獲《延河》優秀短篇小說獎。1994年與胞姐賀鴻訓主編《青春的腳印》(陝西攝影出版社)。這些,全是她的業餘之作。

  我喜歡她這些質樸、親切、清新、動人的作品。有的評論者把它們說成是陝北高原上的「蘭花花」,實在是一個貼切動人的比喻。這些作品,寫的全是她熟悉的人和事,山和水,是「使她動情的生活」。著名作家杜鵬程說,她的作品「質樸、清新」,從中「能明顯地看到她的愛情、嚮往和追求」;又說:「她的經歷決定了她這樣的人,對社會主義、對人民群眾充滿感情。她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某些作品中,把自己的激情和筆墨獻給生活中的普通勞動者,用樸素細緻的筆勾勒出一幅又一幅真切的圖畫,塑造活躍在農村普普通通的農民和幹部——特別是各種類型的婦女形象,歌頌他們的純樸優美的心靈,描寫他們的獻身精神,描寫他們因時代變化而引起的心理變化,描寫和封建習俗之間的衝突,等等。這樣的作品今天讀來,依然真切動人……她的長處不只是她和人民有血肉之情,還在於藝術個性和特色。她是那樣親近生活,關注普通人的命運;用淳樸筆調抒寫淳樸的感情。作品真摯而細緻,滲透著一種泥土氣息和內在的熱情。」(《讀〈女友集〉——略談賀抒玉的作品》1981年《文藝報》第十七期)杜鵬程簡約而準確地對賀抒玉作品的風格特點及大部分作品的主要內容作了概括,只要瀏覽過她的作品,都會同意這些看法是恰如其分的。

  每個作家從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學,然後通過創作實踐,認識生活,探索真理和人生。賀抒玉走的路確定了自己創作的內容和風格。她除了到玉門油礦深入生活和到北京學習之外,她的生活圈子沒有離開過生她養她的陝西大地。那塊土地上的文化傳統、風俗人情,生活的變化、社會的發展,都影響著、制約著她的創作及其風格。

  賀抒玉的創作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文化大革命」前和1977年後。但兩個時期的內容及風格,還是一致的,只是後期的作品,其內容更為深厚、廣闊,其技巧更為嫺熟。

  早期,她一共創作了二十餘篇小說和散文,《我的幹姐妹》、《趕腳老人》、《紅梅》等,都是好作品。這裡,我把《我的幹姐妹》視為代表。這篇小說是她的處女作,寫她真實的生活經歷,文字細膩、質樸無華,幹淨利落,幾乎沒有多餘的字句,感情真摯動人,初步顯示了她的藝術風格。這篇小說塑造銀姐和巧玲在人民剛剛掌權的社會裡,要求進步,巧妙地與封建落後的舊傳統、舊習慣進行鬥爭,頑強地要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故事;同時,也寫出她們對以紅英為代表的人民軍隊的深情厚誼。當紅英教了她們兩個月的文化課就要離開的時候,她們提出要與她結拜成如同父同母生的幹姐妹,還送紅英一首情真意切的信天遊:「羊羔羔吃奶雙圪膝膝跪,咱們結成了幹姐妹。蒺藜花開黃臘臘,紅英要走我灰塌塌。……」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敘述苦行雲流水,在人物刻畫上不事雕琢,作者採用我國古典小說的傳統手法,有白描,有對比,用筆樸素、自然、細緻。作者是這樣描寫巧玲和銀妞的:「巧玲長得壯實,紅臉蛋,短帽蓋,圓臉盤,大眼睛,說起話來嘴厲聲高,一點也不拘束。銀妞說話聲音很輕,又慢,老是眯著那對會說話的單眼皮眼睛,身子依著我,老是像說悄悄話,她那細細的像柳芽兒的眉毛和鴨蛋臉,雖沒有巧玲壯實,倒很秀氣。」人物的性格,就在這樸實的敘述中顯露出來,字裡行間不乏生動的細節描寫,如寫巧玲梳頭:「她用木梳子梳頭的狠勁兒,好像頭髮不是長在自己頭上似的。」只此一筆,其性格便躍然紙上。

  這篇小說好像一首散發著樸素美的詩,讀著它,仿佛躋身於作品的人物之中,又像徜徉在陝北大地,領受著那裡的風土人情。但小說的結尾以濃郁的抒情之筆收束全篇,把讀者領引到深深的美好回憶之中:

  ……離開我的十姐妹,已經很久很久了。我不會讚美她們那
  純真、聰慧的心,也不會描繪她們那真摯的友情。但是,我心裡銘
  刻著她們的歌聲;我時常想起巧玲那散亂的短髮和那清脆的口
  音;時常想起銀妞那細細彎彎的眉毛和說話時總愛依偎著我的
  神情。我惦記著苗家圪嶗的許多姐妹們,惦記著那清澈的小河,
  惦記著那一眼望不斷的黃土高山……

  作家創作上的變化,是和社會生活、歷史的變化分不開的,是和作家思想深處的積累分不開的。穿過淒厲的風雨,經過十年痛苦的沉默與思考,賀抒玉的創作,從質到量,從廣度到深度,都勝過了以前。在她的一批新作裡,兩篇獲獎作品《女友》和《琴姐》就是代表。

  《女友》是以1957—1958年大煉鋼鐵、大抓「右派」為背景落筆的,但寫的是幾個時代近四十年的故事。這篇小說描寫的是一出生活悲劇,當然悲劇完全是社會造成的。戰爭年代,艾米霞和袁峰在文工團裡是一對相愛的充滿青春活力的革命青年,但解放後,歷史無情地把他們拆散:因袁峰被劃成「右派」,他們離了婚。他們曾是美滿的一對,袁峰是愛情的播種者,艾米霞是個幸福的收穫者。但是,當袁峰被推進痛苦的深淵時,是艾米霞又給他添加了痛苦的內容。她失去了愛情,在漫長的歲月裡才感到了心中的荒涼。二十多年,坎坷複坎坷,他們都在苦難的折磨之中生活、輾轉。「文化革命」使袁峰倍受其害,他從死亡裡活了過來。粉碎「四人幫」之後,他們都落實了政策,可是都付出了昂貴的代價。雖然冰消了,雪化了,袁峰徹底平反,又回到C城,在報社幹起老行當,但他和艾米霞的共同生活已經不可能重新開始,歷史報復了她一下,給她開了一個嚴肅的玩笑。她的靈魂在嚎啕!「她是在失去袁峰以後才真正懂得了愛情,才更強烈地愛上了袁峰。」可是時間和生活都是無法挽回的。

  這是一齣悲劇,無論是對袁峰、艾米霞,還是對社會。人們只能從中吸取教訓,也許教訓就是唯一的「補償」,因為教訓會使人變得聰明,使社會得到發展。

  賀抒玉另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佳作是《琴姐》。杜鵬程評論說:「這篇作品,不追求時髦,沒有曲折的故事,也沒有『爆炸性』的效果。她全力以赴塑造的依然是一個普通勞動婦女的形象,寫出了那勤勞、質樸的品格和內心的美以及她平凡的、值得人深思的感情和經歷。從人物塑造,題材選擇以及藝術風格來說,既保持了她的作品固有的優點和長處,又有了新的發展。」評論準確、得當。這個短篇反映生活的「真實和深切」,人物形象的「可愛和生動」,確屬令人難忘的成功之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