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鄭敏(3)


  三

  鄭敏是抗戰後期崛起的大後方學院派青年詩人中的一位。她與杜運燮、穆旦等屬￿昆明湖畔的一組,被稱為和諧的「三重奏」,「杜運燮比較清俊」,「穆旦比較雄健」,「而鄭敏最渾厚、豐富」。1949年唐氵是在《鄭敏的靜夜裡的祈禱》中談到鄭敏的詩及其風格時說:「鄭敏的詩仿佛是朵開放在暴風雨前的一刻歷史性的平靜裡的時間之花,時時在微笑裡傾聽那在她心頭流過的思想的音樂,時時任自己的生命化入於一幅畫面,一個雕像,或一個意象。讓思想流湧出一個個圖案,一種默思的象徵,一種觀念的辯證法,豐富、跳蕩,卻又顯現了一種玄秘的靜凝。」她是一個「用清明的數學家的理智來寫詩的詩人。……在她的詩中,思想的脈絡與感情的肌肉常能很自然和諧地相互應和……她雖常不自覺地沉潛於一片深情,但她的那蕭然物外的觀賞態度,那種哲人的感喟卻常躍然而出,歌頌著至高的理性。」

  鄭敏的早期詩作大部分寫於1943年前後,即她在西南聯大讀書時期。1949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文學叢刊》之———鄭敏《詩集》(1942—1947),共收錄其六十二首抒情詩。按其內容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類。

  抒情的詩,這類詩主要是通過意象表達作者情感生活方面的經歷,特別是內心的波動、疑慮和領悟,如《晚會》和《悵悵》。這類詩在整個詩集中的比例不大,因為作者很快就被一些內容更深刻的感情所吸引,轉入思考一些帶有普遍性的人生感受和疑慮,如《寂寞》、《雲彩》、《幻想曲》等。詩中充滿了對立感情矛盾,作者卻將這種矛盾在藝術中統一和諧起來;更多的是對內心矛盾、矛盾中的思考、感情上的衝突的描寫。從這組詩裡,看到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作者內心感情的畫面。作品的基調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內省、沉思和憂鬱。

  另一組詩是對歷史及社會的觀察和思考。這組詩更直接地聯繫到現實的歷史,較之前一部分深沉、凝練,詩中的意象也更扎實,更接近於社會生活。哲理比抒情更多一些,如《清道夫》、《貧窮》、《生命》、《死難者》、《小漆匠》、《人力車夫》、《噢,中國》等。這些詩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化的認識及對黎明到來的呼喊和渴望;同時也表達了對貧窮弱小者、被侮辱、被損害者的悲慘境遇的同情。從這些詩中,我們欣喜地看到詩人的精神是奮發的、昂揚的。

  還有一類是為一幅畫、一尊雕塑、一首樂曲所寫的詩。如《荷花》、《獻給裴多芬》、《垂死的高爐人》、《雷諾的少女畫像》等,這組詩是藉以表達作者的憧憬和希望的。

  鄭敏長期從事西方古典哲學的研究,增進了她對西方文學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直接或間接地借鑒、吸收了西方文學表達情感的方式;同時莎士比亞與浪漫派詩人及十七世紀薑·頓和二十世紀T.S.艾略特等人的作品對她影響也很大;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她喜歡李商隱的豐富意象和杜甫的悲憤情懷,也從中汲取了養分。

  多年來,鄭敏對中國的新詩有許多精闢、獨特的見解,滲透在她的詩創作的字裡行間。

  她主張詩要含蓄、朦朧。因為生活本身就是千姿百態的,人的感情也是千變萬化的,只有含蓄、朦朧,才能更符合生活的真實。這樣的詩,讀起來才有餘味,有嚼頭。

  她主張詩要有豐富的意象和多樣、濃重的色彩,詩要像油畫和雕塑。要在豐富的意象中寓以深刻的哲理,而不應是赤裸裸的邏輯推理。這樣的詩才能表達渾厚、深沉的思想。

  她主張寫詩切忌平鋪直敘,詩要有高潮。詩人用以表達感情的方式,常常是倏然的,躍動的,要在平凡的寫實中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折,把讀者帶入一個全新的境界,稱之為「一波三折」。

  鄭敏這些關於新詩的見解對於繁榮詩歌創作大有稗益。現在,她自己仍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近年來,她在國內外刊物上先後發表了百餘首詩,鄭敏八十年代以後的詩,其思想更加深沉,藝術更加完美,獨特的風格更加具有魅力。結集出版的有:《九葉集》(九人合集;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八葉集》(八人合集;1984年,香港三聯書店)、《尋覓集》(1986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心象》(199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早晨,我在雨裡摘花》(1991年,香港突破出版社)

  這些詩概括了她幾十年的創作生涯,抒發了詩人新的生命意識的覺醒,延續了她早期詩作的含蓄、深沉,充滿自然辯證法和人生的哲理。她的詩充滿激情,給人以歡樂、明快的節奏感,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量。對於她早期詩作的幽暗,甚至晦澀有較大的突破,完成了詩人在詩歌藝術上的自我超越。

  多年來,鄭敏如同一片平凡的葉子,不斷為文藝百花園增添一絲絲新綠。她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仍然勤奮地寫作,並撰寫一些有關西方文學和古典哲學方面的論文,如:《意象派詩的創新、局限及對現代詩派的影響》、《英美詩創作中的物我關係》、《詩的內在結構》、《詩的高層建築》等。她還翻譯一些詩歌,深受讀者喜愛。

  常青的松柏迎著狂風暴雨也能茁壯生長,而濃豔、芳馨的花,卻要在適宜的環境裡才能競相鬥妍。鄭敏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獲得詩歌創作的再度輝煌,屬￿詩人的心永遠是年輕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