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鄭敏(1)


  作者:孫瑞珍

  一

  十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香港的一本文藝雜誌上,讀到女作家鐘玲寫的一篇評論,題目是:《靈敏的感觸——評鄭敏的詩》。女詩人——鄭敏的名字,第一次印入我的腦海。

  作者回憶道:「搜集資料的時候,我由美國的圖書館裡,找到了抗戰時期崛起的女詩人鄭敏的作品,即1949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本。當時我驚喜交集。喜的是,在海外竟能找到這三十多年前的版本;驚的是,這麼出色的詩人,我在臺灣由小學念完大學,居然聽都沒聽過她的大名。我們把鄭敏與冰心、白薇及臺灣女詩人林泠、囗虹等的詩,都譯成英文,收在那本集子裡。更沒想到的是,九年後的今天,欣聞鄭敏的消息,知道她現在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任教,並且還能讀到她的近作」。

  鄭敏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主要教授西方文學。丈夫是清華大學教授。她的家住在清華大學職工宿舍一座普通的樓房裡。因身體不好,多年蟄居家中,很少參加社會活動。寫詩是她的愛好,是她生活上的需要、一種美的陶冶和享受。她拿出一本厚厚的詩稿給我看,我和她一起品嘗幾十年來生活中、事業上的歡快、幸福、痛苦和辛酸……

  1979年秋天,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氵是、陳敬容等幾位老詩人為編輯《九葉集》找到鄭敏,他們舉行了平生第一次集會。這些詩人早在四十年代就情趣相投,風格相近,相識相知了。圍繞著當時上海、北平、天津頗有影響的文藝刊物《詩創造》、《中國新詩》、《文學雜誌》、《大公報·星期文藝》、《益世報·文學週刊》和《文匯報·筆會》而形成一個流派,但由於環境困厄,卻未能聚集一堂。這次集會,大家頗為激動,無限感慨。鄭敏在回家的路上構思了她沉默二十多年後的第一首詩,表達了由衷的興奮——《詩啊,我又找到了你》。

  綠了,綠了,柳絲在顫抖
  是早春透明的薄翅,掠過枝頭。
  為什麼人們看不見她,
  這輕盈的精靈,你在哪兒?在哪兒?
  「在這兒,就在你心頭,」她輕聲回答。
  ……
  讓我的心變綠吧,我又找到了你,
  哪裡有綠色的春天,
  哪兒就有你,
  就在我的心裡,你永遠在我的心裡,
  ……
  有你在我身邊,我將幸福地前去……

  從此,鄭敏在闊別了二十年後的詩壇上,又公開露面了,在《詩刊》、《海韻》、《八方》等海內外刊物上,不時地見到她的新作。在沉默的日子裡,鄭敏共寫了百餘首詩,有不少沒有發表。她說:「這些詩,只是我心靈上的點點火花,寫作的時候,並沒有想拿出來發表,只是想把它記錄下來,留作紀念也好嘛!」這些詩中有白描式的寫景狀物,也有含情脈脈的絮語抒情;有對善惡、美醜的讚頌和鞭撻;也有對人生意義的回顧和探求;有低回的纖弱之音,也有激昂、振奮的高歌。

  我和鄭敏見面的次數不多,但她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乃至衣著打扮,房間陳設,都給我留下了清晰的印象。獨特的生活環境和對於西方哲學及文學的深厚造詣,培育了詩人的性格,形成了有特色的詩風——細緻、緩慢、蘊藉、含蓄。詩人善於在具體、豐富、新穎的意象中,展開聯想翩翩的畫幅,把人們帶到清新、深沉的境界中去,人生的哲理寓於其中。

  二

  鄭敏生於1920年9月18日。祖籍為福建閩侯。父親是留法學生,回國後在河南省六河溝煤礦任工程師。六河溝煤礦地處山區,周圍是貧苦的農村,農民住的是破爛的窯洞,而鄭敏的家卻住在礦區城市化的洋房裡。他們一家與窮苦的礦工幾乎毫無聯繫。那時煤礦的設備極其落後,工人的生活更是目不忍睹。這一切,在鄭敏的幼年生活中投下了磨滅不掉的陰影,舊中國的貧窮、饑餓、兵荒馬亂、滿目瘡痍,勾勒了她記憶中的畫幅。

  在這狹小的生活圈子中,鄭敏沒有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更沒有跟自己一塊嘻笑打鬧的小夥伴。陪伴她的只有一個年近半百的保姆,高興的時候,她跟保姆一塊說笑、玩耍;寂寞的時候,她依偎在保姆的身旁,聽她談天說地。她的保姆是北京旗人,知道不少北京城裡的趣聞,鄭敏百聽不厭。她從這些故事中尋找歡樂,發洩憂愁。這些人、這些事,成了她幼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鄭敏長到十歲,早已超過了上學年齡,但她的智力還未得到開發。為了上學,這年夏天,鄭敏跟隨母親回到北京居住。十歲才上小學一年級,確是太遲了。按照年齡和個頭,她被編入小學四年級的一個班裡上課。學習一段時間下來,成績很差,免強跟班也不可能,周圍的同學們又常常嘲笑取鬧她。這對一個從小就嬌生慣養的獨生女來說,簡直是無法忍受的。不愉快的學習生活大大刺激了她,她不願意在這兒繼續學習下去了。母親非常著急,暑假時,請來了補習教師,為鄭敏補習小學課程,母親傾盡全力為這朵遲開的花澆水、施肥。鄭敏的功課很快趕了上來。開學後,母親為她轉了學,到了新學校,鄭敏的成績在較好的水平上,跟班上的同學漸漸熟悉起來,來往也多了。從此,她開始了較之過去廣闊而舒暢的少年生活。

  北京的生活留給鄭敏的記憶是深刻的。她每天坐洋車去上學,對拉車的車夫們產生了強烈的同情感,她後來創作的許多詩中的藝術形象是取材於這一時期的生活的,如《人力車夫》、《清道夫》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