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李納(6)


  葉五巧的形象是飽滿的,有血有肉的。她成功地體現了中國勞動婦女的優美、善良、純樸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她的真摯、忘我,正是中國婦女美德的核心。她活著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別人,一生都將千花萬朵貢獻給他人,自己卻被當作泥土受踐踏,但最終她意識到自己是「人」,這時便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生命都繡進了共產主義事業。葉五巧的成長是中國農民參加革命的典型再現,她的形象具有較深的社會意義。

  這部小說故事曲折、感人,邊遠小城的風情寫得活潑、親切,栩栩如生,作者的藝術風格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在創作的道路上,李納整整跋涉了將近五十年。她的作品不算多,已經出版的只有兩個短篇小說集,一個選集,一部長篇小說,一部電影文學劇本(與人合作)及一些未輯集的短篇小說和散文。1979年,在全國第四次文代會上,她對我說:「我很難過,我的作品太少……」這句由一分謙虛、一分真情、一分自勉組成的話,她對我講過多次。但每次都使我痛苦地思索很多:社會應該給作家創造條件,讓他們寫出無愧於時代的作品……然而她的生命無故地被減去了十歲。

  她在《李納小說選·自序》中也說:「重新翻閱我的短篇小說,我真是惶恐不安,好像一個母親,看到久別的兒女竟是那麼孱弱,那麼醜陋,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說真話,自從我發表第一篇小說起,……我多次感到我走的是一條力不勝任的路。走這條路,不但需要刻苦,還需要才能。我後悔挑選錯了,應該及早回頭。可是愛上這一行的都知道,既然愛上了,就永遠也放不下這份感情。」她還把作家們比做去趕集的人,說「和我一同起步的早已跑到前面去了;比我後起步的也已趕到前面去了。我懷著喜悅和感激目送他們。」

  一個作家,當他成名之後,很需要這份謙虛,永不固步自封,時時想著無止境地貢獻自己的精神。李納正是懷著一顆藝術家的良心去進行創作的。她是在用「心」寫自己的人物,「描寫普通人的生活,揭示他們的精神美」的。「作家應該尋找人們心靈的珍珠」,李納正是這樣一位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的尋找者。當這篇文章結束時,我又想起了李季的話:「李納是有才華的,但才華的發展並不順利。你看這場『革命』(指『文化大革命』),幾乎把她扼殺。現在好了,你瞧吧,她一定會寫出佳作,以饗讀者……」

  1984年12月,第四次中國作家代表大會,她被選為第四屆理事會理事,那時她是作家出版社的編審。離休後在家讀書、寫作,相繼寫出了紀實長篇《朱丹傳》及一些散文。1995年4月11日她在給我的信裡說:「自朱丹去世,接著相依為命的母親又撒手離我而去,我的生活中一下少了兩根支柱,在情感上簡直有點難以承受。但,人總要活下去,而且既然活著,就要活得像個樣子,所以也努力拿筆,寫點什麼。這倒不是為了出版,而是為了安慰自己。」

  詩人李季早已仙逝,但他的預言還在我的記憶裡。李納雖然遠離了一會兒熱鬧一會兒沉寂的文壇,但她還在生活的大海裡,自得其樂地打撈著屬￿文學的珍珠……

  1980年10月26日
  1995年5月1日修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