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
韋君宜(1) |
|
作者:孫瑞珍 韋君宜原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是一位真正的老革命。在文藝百花園中,她又是一位辛勤的園丁,一位為他人做嫁衣裳的「能工巧匠」。在文學創作上,她卻是大器晚成,到了遲暮之年才展示才華,成為一位頗有成就的女作家。八十年代以來,她老當益壯,像一隻忙碌的蜜蜂,釀造著沁人肺腑的醇蜜。 韋君宜從1935年開始寫作迄今,斷斷續續已近六十個春秋了。呈現給讀者的結集作品有,談青年思想的論文、散文集《前進的腳跡》,反映農村新氣象的散文特寫集《故鄉與親人》(與人合集)。近年來出版的有,小說集《女人集》,散文集《抒懷集》、《似水年華》、《故國情》及中篇小說集《老幹部別傳》,長篇小說《母與子》,中短篇小說集《舊夢難溫》等。 她的創作歷史,在我國現代文壇上不算短,在過去年代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更是不多見的。幾十年來,她為鑄造美好的靈魂,為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文藝新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花費大半生的心血,也為文藝百花園增添了鮮豔奪目的花朵。 吮吸知識的乳汁長大 韋君宜1917年10月26日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父親在清末去日本留學,民國初年回國。他在日本參加過同盟會,回國以後,從鐵路技術人員升為鐵路局長。母親是一個清末舉人的女兒,略通文墨。韋君宜是長女,家裡對她雖然嬌寵,但不過分溺愛。父親自認為和別的舊式封建家長有不同之處——主張男女平等,對兒女的功課要求得非常嚴格,讓女兒和兒子讀同樣多的書。所以韋君宜除了到學校上課之外,父親還親自教她誦古文,讀日語;還要她課餘攻讀英語、數學。由於父親「望女成龍」心切,常常在學習上給她加碼,壓得女兒喘不過氣來。但是,女兒不是父親想像中的一塊全面發展的材料。她的數學考得一塌糊塗,日語也學不進去,到考試時幾乎全忘光了,英語也只勉強及格。但她的形象思維卻顯得特別發達,在父親嚴格要求的縫隙間,她把家裡存放的一切舊書,包括詩集、歷史通俗演義、政論、彈詞、小說……統統不分好歹地吞了下去。十二歲以前她看完了《紅樓夢》和《三國演義》,雖然只知道十二釵作詩遊園很好玩,別的什麼都不懂,也總算是瀏覽一遍了。 父母親對於韋君宜的穿戴總是嚴格限制。寒去暑來,一年四季的衣服,從選料、樣式到縫製,全由母親代辦。從女兒懂得穿著打扮起,直到讀大學,母親從未允許女兒自己到綢緞店去扯過一件衣服料。父母親常常以「我的女兒不講究打扮」作為向朋友的一種誇耀。這就養成了韋君宜多年來不修邊幅,不講穿戴的習慣,直至今日。 父母親對於韋君宜買書卻是很放縱的,他們任由還沒有選擇能力的女兒到書店挑選。《小朋友》、《兒童世界》、《白話文選》等文藝及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她隨心所欲地買,回到家又貪婪地讀。就這樣,幼年時代的韋君宜像蛇吞大象似的看了許多完全不適合她年齡特點的書,開始知道了胡適、梁啟超、魯迅……在書本上廣泛地接觸社會,開始了人生的思索。少年時代的啟蒙教育,在韋君宜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為她後來的成長打下了堅實而廣闊的基礎。 中學時代,韋君宜是在著名的南開中學度過的。這是她生命旅途上不可多得的黃金時代。這裡不僅給了她人生的啟示,而且賦與她創作的智慧。至今,韋君宜談起自己的母校,仍十分留戀,並帶有感激之情。學校對學生學習要求十分嚴格。一科不及格就要補考,兩科不及格要留級。但同時,又讓學生在課餘辦刊物,輪流當編輯。這裡有一個相當規模的圖書館,還經常舉行國文會考和課外閱讀比賽,對優勝者發獎品。韋君宜的興趣、愛好很適應這裡的學習環境。一顆等待萌發的種子找到了適合她生長的土壤和氣候,她在文學方面孕育的才能得以發揮和顯露。韋君宜在歷次國文會考和課外閱讀比賽中,總是名列前茅,在初中一年級時曾得過一塊銀牌和一本《世說新語》。 南開中學的教師是聘請當時最為優秀的學人。韋君宜在高中一年級時,班上來了一位進步教師,叫田聰,他曾和幾位青年朋友辦過同人刊物,自己也能寫作。他教同學們有選擇地讀新作品。韋君宜在他的啟發和指導下,閱讀了《北斗》、《文學月報》等;接觸了進步的俄羅斯文學,讀了《新俄學生日記》、《鐵流》、《毀滅》等。這些作品,在那黑沉沉的長夜裡,好像天空中倏然閃過的一道亮光,使她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又好像一股小小的清泉,在她那乾涸的心田上流淌。她感到振奮,感到世界有了生機。 一次,韋君宜交了作文卷以後,老師流露出興奮的表情,並鼓勵她說:「何不學習寫小說?」還告訴她學文學要打基礎,要多讀一些世界名著。韋君宜按著老師的指教,老老實實地讀了屠格涅夫、契訶夫和當時時髦的辛克萊的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她吸取了豐富的營養,為她後來的文學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高中三年級的時候,國文教師換了孟志孫先生。他學識淵博,精通古文,後來成了大學教授。他在中學教這群少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用大學的授課方法了。他把中國的詩歌按時間順序自由圈選,教學生們從頭讀起,由詩經開始,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至元曲為止;他還指導學生閱讀大量參考書。韋君宜極力適應孟先生的授課方法,經常去書店,就在這一年裡,她學會了到北京琉璃廠舊書店去選購線裝書,書店的夥計們用驚訝的眼神看著這個鑽故紙堆的少女。高中畢業時,韋君宜曾奉孟先生之命,寫了一篇畢業論文——《讀〈陶淵明集〉》。那時候,「學者」的頭銜對韋君宜有著強烈的誘惑力,故紙堆、書齋,是她陶醉的地方,是她賴以生存的極樂世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