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葛琴(2)


  十三歲葛琴小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南京中學,由於家境貧寒,無力供養她上學,所以未能如願。求知欲十分強烈的葛琴,第二年又考取了蘇州樂益女子中學,父親不願意讓自己的長女過分傷心、失望,便答應了女兒的要求。為了籌借學費和路費,只好讓女兒給城裡一個姓鮑的做寄生女,這筆錢,直到葛琴工作後,很長一段時間才還清。進入中學後,葛琴更加發奮學習,尤其是數理化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她是學校的活動分子,愛好體育運動,是校籃球代表隊的主力隊員,會舞少林棍,和另外一些舞大刀的同學經常在一起,習武練棍,很引人注意。葛琴初中畢業後,考入上海景賢女子中學,接觸了進步的老師和同學。樸素的階級覺悟,成為她接受馬列主義的最好土壤。在學校任教的張聞天,是她政治上的第一位啟蒙老師,由張聞天介紹,她進入上海大學,並兼做工人夜校的教員。1926年秋,葛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她成為一隻「勇猛的海燕,在閃電中間……得意洋洋地飛掠著」。

  葛琴一經踏上革命征程,就不是一個孤獨脆弱的女子。她在被壓迫、被剝削者中間尋求知己,結識朋友,在他們中間磨練意志,摔打筋骨。她深深地紮根在工人群眾中,把黨的指示帶到他們中間去,把革命的火種播在工人心田,赤貧的工人,把她看作是啟蒙老師。她在工人階級的懷抱中成長,鑄造了大膽、潑辣、無所畏懼的堅強性格。

  1927年回月,北伐軍佔領武漢,轉而進攻江西、福建、浙江,和軍閥孫傳芳交戰。上海工人為了配合北伐進軍,決心打開上海大門,以武裝起義奪取上海。葛琴在三次武裝起義中,不僅是光榮的參加者,而且是勇猛的鬥士。在起義前的示威遊行中,她走上街頭,散發傳單,與工人一起,秘密運送槍械、文件;在密集的驟雨般的街壘戰中,她和夏之栩等人一起,往火線送去一袋袋的燒餅和大桶大壺的開水;她們還用沙包之類的東西,築起臨時救護站,隨時搶救受傷的工人糾察隊員。工人糾察隊員們,把她們的英勇行為,傳為佳話,稱她們是「三劍客」——女中豪傑。

  1927年,「四·一二」政變當天,上海十萬工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要求歸還武裝奪回總工會的示威遊行,葛琴在遊行的行列中,與戰友們手挽手,肩並肩,昂首挺胸,高呼口號。當隊伍行至寶山路時,蔣介石下令開槍,屠殺工人群眾,造成血流成河的慘狀,葛琴目睹了這一切。工人運動遭到血腥鎮壓,革命出現暫時低潮,葛琴和許多優秀的革命者一道,由公開轉入地下,繼續戰鬥。

  大革命失敗以後,葛琴在上海、江浙一帶做共產黨地下工作,擔任過中共上海中央局宣傳部內部交通員,並先後以公開身分在暨南大學附小、浦東新陸師範附小,宜興丁山小學等校做過教員,後又在杭州城西小學、裕成小學做校長,因鬥爭需要,她經常變換名字,曾用葛允斐、葛韻焦等。在此期間,她接觸了大批進步文化人,並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閱讀了不少文學書籍,產生寫小說的欲望。1932年春在朋友們鼓勵下,開始了最初的創作生涯,她的第一篇小說《總退卻》,發表在丁玲主編的《北斗》雜誌上。

  葛琴在回憶自己寫《總退卻》時說:

  我寫小說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才開始的、那在「一二八」之
  後,丁玲先生編《北斗》時候。有一天她給我一封普遍徵稿信,記
  得信裡規定有十個範圍,關於農村、工人、士兵、學生等等,就是
  說你能寫哪一方面的你就選哪一方面的寫。當時我十分不安,自
  知哪一方面也不能寫,從未寫過的緣故,但更苦的是從未接到過
  這樣的信,好像不寫就不好意思再看見她。所以苦思結果,我選
  了士兵這一範圍的。

  《總退卻》寫的是抗戰中的士兵的轉變及退卻時的憤懣和失望。葛琴親自參加過「一二八」上海抗戰,和十九路軍受傷的戰士有比較多的接觸,對那些戰士的同情與感懷;對見死不救、賣國殃民的賣國賊種種罪行的憎惡和仇恨充滿胸膛,便情不自禁地寫起來了。

  接著又在《現代》、《文學月報》、《夜鶯》、《文季月刊》、《國聞週報》、《大公報·文藝》等雜誌上發表短篇小說《閃爍》、《羅警長》、《犯》、《藍牛》、《枇杷》、《逃》、《一天》等。葛琴三十年代的作品都是反映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和他們的抗爭的,屬￿「左翼文學」、「新現實主義文學」的範疇。

  三十年代中期革命進入低潮,葛琴的生活也十分不安定,陷入困境,她回憶說:

  災難和貧困突然把我擊落到一個極困苦的環境裡,而孩子
  蘇蘇又在這時死去,一切的不幸都同時向我壓下來,我只得離開
  上海到偏僻的農村去,在生活鞭子的殘酷打擊下焦頭爛額地奔
  波著,幾乎把寫作的興趣完全喪失了。一直到一九三三年冬天,
  重來上海,才又繼續寫了幾篇,那時一位摯友勸我把稿子集起
  來,出一個小冊子,同時他答應幫助我出版,這才重新提起我的
  勇氣,於是把舊稿整理一遍,想請魯迅先生替我看一下。

  1933年12月,一個寒冷的下午,葛琴和幾位朋友到四川北路內山書店去看望魯迅。她在1937年出版的《總退卻》後記中,追記了訪問魯迅的經過,今天我們讀起來,仍然十分真摯、感人,字裡行間洋溢著她對這位良師的崇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