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冰心(6)


  人們素稱冰心是「閨秀派」的先驅和代表,這大概同她的生活、性格,尤其是早期作品的內容和風格分不開。整個說來,冰心的文字雖有女作家特具的那種細膩、清新、俏麗之美,但是並不乏深沉、莊嚴之美,二者是同時體現在作品之中的。

  冰心的詩作裡,有微笑,也有淚珠。那時,剛剛入世的詩人,很少有涉世的經驗,對世界、人生的瞭解,多是從書本上得到的,現實是什麼,前途是什麼,單純的詩人並不真正清楚,所以在她的詩裡,有令人陶醉的開著豔麗小花的綠洲,也有長滿荊棘的荒塚,有時陰雲也蒙住她的感情,風雨也苦苦折磨她的心。於是詩人的園地裡,便結出各樣的果兒:嚮往的,追求的,愛的,憎的,也有幻滅的……,同當時許多知識分子一樣,冰心也有茫然感,在她的詩裡也留下了投影:

  「我的心呵!
  你昨天告訴我,
  世界是歡樂的,
  今天又告訴我,
  世界是失望的;
  明天的語言又是什麼?
  教我如何相信你!

  在那個大動盪的時代,當心中的風雨來了的時候,冰心不知道該到哪兒去,只好躲到母親的懷裡,只有母親才是「無遮攔的天空下的蔭蔽」。詩中的一種無可奈何之感,曾悄悄地觸動過許多人,可見,此種情緒也具有時代另一面的色彩。

  冰心的清麗潤秀的小詩,恬淡自然,絕大部分是自由的、無韻的,沒有矯揉造作之痕。從內容上講,「她望著繁星,對著大海,讚美自然,愛慕善良,探索真理。在夜氣如磐、大地沉沉的當時,她告訴人們要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惡醜」(秦牧《一代女作家的光輝勞績》),給人美感,給人認識,起了一定的啟蒙作用,不少篇章,還有鼓舞青年珍惜青春、發奮圖強、努力進取的精神,因此,可以說,《繁星》和《春水》的歷史價值是長久的。

  四

  1921年,冰心經許地山、霍世英介紹加入了文學研究會,她是該會早期的會員,並經常在茅盾和鄭振鐸主編的《小說月報》上發表作品,以小說居多,如《笑》、《超人》、《寂寞》等。內容一如以前,是「問題小說」,字句要比以前更加凝煉。

  冰心在燕京大學的生活中,被人評為「靜如止水,穆若秋風」,除了正常的功課之外,她時時為之奮鬥的唯一事業,就是創作。那時她已是蜚聲文壇的作家了。

  1922年夏,冰心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由燕京大學提前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及學校頒發的金鑰匙獎。8月,在「五四」運動的低潮中,她與吳文藻、許地山等人同船赴美國留學,入燕京大學的姊妹學校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城的威爾斯利大學(Vellesley College)學習。她在回憶這時期的創作時說:「這時我的注意力,不在小說,而在通訊。因為我覺得用通訊體裁來寫文字,有個對象,情感比較容易著實。同時通訊也最自由,可以在一段文字中,說許多零碎有趣的事,結果在美三年中,寫成了二十九封寄小讀者的信,我原來是想用小孩子口氣,說天真話的,不想越寫越不像!這是個不可避免的失敗。但是我三年中的國外的經歷,和病中的感想卻因此能很自由的速記下來……」

  《寄小讀者》是冰心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是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最早的作品,是中國新文學史中一塊晶瑩閃光的寶石,在現代散文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1923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中剪子巷一家書房裡冰心開始寫第一篇《寄小讀者》——《通訊一》。同月24,北京《晨報副刊》上新辟了「兒童世界」一欄,它的創議人,就是冰心。她曾多次建議《晨報副刊》設立兒童專欄,並在7月25日即發表了《寄小讀者通訊之一》。其中她寫道:「我是你們天真隊伍裡的一個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從前也曾是一個小孩子,現在還有時仍是個小孩子。為著要保守這一點天真,直到我轉入另一世界時止,我懇切的希望你們幫助我,提攜我。我自己也要永遠勉勵著,做你們的一個最熱情最忠實的朋友!」從此她那顆童心一直保護到今天,一直是孩子們的最忠實的朋友。

  《寄小讀者》其中絕大部分寫於1923年和1924年。1926年7月,當她一踏上祖國的土地便喊著:「母親,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間濺躍的浪花。……祖國的海波,一聲聲的洗淡了我心中個個的夢中人影。母親!夢中人只是夢中人,除了你,誰是我永久靈魂之歸宿?」她寫了寄小讀者最後兩篇通訊,結束了連載三年的歷史。同年,這部著名散文結集出版。

  《寄小讀者》主要記敘了冰心赴美遊學旅途的見聞和在異國的生活。通過對「花的生活,水的生活,雲的生活」的娓娓動聽的描寫敘談和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她深摯的愛國心曲。當她乘約克遜號郵船於8月17日下午離開「可愛的海棠葉形的祖國」時,看著送別的親人和祖國,她的心是何等淒側啊!當她到了異國,便特別關心起祖國來了:「正不知北京怎樣,中國又怎樣了?」她覺得她的心情酷似華茲華斯《我在不相識的人中間旅行》詩中所表現的那種對祖國的愛。她時刻眷戀著祖國,無休止地做著溫暖的鄉夢。

  關於這部書的寫作,冰心在四版自序裡說:「假如文學的創作,是由於不可遏抑的靈感,則我的作品之中,只有這一本是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了,這書中的對象,是我摯愛思慈的母親…她的愛,使我由生中求死——要擔負別人的痛苦;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記自己的痛苦。……這書中有幼稚的歡樂,也有天真的眼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