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王樹聲 | 上頁 下頁 |
八六 |
|
軍械研究所草創之初,設備簡陋,人員還不能滿足需求,可由於上下同心協力,成績斐然,或改進,或創新,對我國軍械工業,作出了可喜可賀的貢獻。如國產與進口炮管的對比試驗,就是一個典型。 當時的進口炮管是一種新式武器,每分鐘可打兩百發,威力很大。但缺點也很多,打的時間不長,炮管就滾燙發紅,不能再射擊了,只有重換。因而,每門炮需要三個備用管。我軍大量裝備這種炮,需要炮管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而製造炮管的原料全依賴進口,費用相當高。 軍械研究所的科技人員通過不斷摸索,最後研究出了製造這種炮管的原材料。當把樣品呈給蘇聯專家看時,蘇聯專家根本不相信中國有這個能力。 分工經管此事的幹部提出一個辦法,就是拿國產的炮管與外國的炮管進行一場大「比武」,以分高低。 王樹聲同意這個建議,上報彭德懷批准。 高射炮靶場。在蔚藍色的天空下,架起了兩架大炮,兩架大炮上兩種炮管。彭德懷、王樹聲以及蘇聯專家等都在實地觀看。 一聲令下,大炮「嗵、嗵、嗵」發出了雷鳴。打到一萬發時,進口的炮管不行了,中間紅了,而國產的炮管仍然鬥志昂揚,一直打到兩萬發,中間才紅,經冷卻之後,接著又能射擊 這一場國產與進口炮管大「比武」,終於以國產的勝利而告結束。全場一片歡騰。 彭德懷深為王樹聲及他的下屬們,以國產材料試製炮管終於成功,將給國家節省大量外匯,又給我軍提供更多的優質炮管而由衷地高興! 不過,總軍械部,主要負責全軍武器裝備供應,而軍械工業的生產,則由國務院直屬。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脫離,價格一變動,必然造成矛盾。 生產部門最初與總軍械部配合還比較默契、後來出現了一些矛盾。 彭德懷提出了一個辦法,就是軍械使用部門向生產軍械部門派駐軍代表。 這個辦法好是好,但在實際上執行起來,並非一帆風順。軍代表由軍械使用部門委派,他的職責是驗收軍械產品。驗收過程中,自然而然要把握質量關。不講質量的產品自然不過關。因此,生產軍械的部門就抱怨軍代表「偏心」;如果軍代表不負責任地濫收,軍械部門又不認這個帳,重者,可能要受紀律處分。 因此,軍代表是「老鼠掉到風箱裡——兩頭受氣」,這個工作非常難做。 可捨棄軍代表制度,又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所以,當軍代表制度實行後,有很多軍代表來向王樹聲訴苦。王樹聲都仔細地向他們做思想工作,使他們心悅誠服。 王樹聲首先認為,軍代表既不單純站在生產者一方,也不單純站在消費者一方。他應該既體現生產者利益,又體現消費者的利益。一句話,是體現國家的利益,體現黨的利益。生產和消費是一對矛盾,它們相互離不開。沒消費,生產無從進行:沒生產,消費也無從談起。但二者又有隔閡。軍代表的任務就是排憂解難。作為中間調解人,消除生產軍械部門和消費軍械部門的隔閡。正因為如此,軍代表的任務異常艱巨但也無尚光榮。軍代表做得好,生產部門和消費部門都受益,做得不好,那就成為眾矢之的。 怎樣才能做好?這是軍代表最為關心的問題。王樹聲告誡大家,做好軍代表,要在工作中將原則性和靈活性緊密結合起來,要深入聯繫群眾。王樹聲說,生產軍械部門和消費軍械部門的矛盾突出表現在質量和價格上。消費軍械部門要求質量好,價格合理的軍械,而現在的生產部門就是在這個方面達不到要求。所以,軍代表現在任務就是搞清楚生產部門質量上不去、價格不合理的原因,然後進行改進,使其質量和價格符合要求。 軍代表們一聽,茅塞頓開,受益非淺。 經過調查,軍代表發現生產軍械部門價格之所以偏高,是因為成本高,而成本中有一部分是不必要的浪費。 按往常慣例,新生產的槍炮,都必須進行「高膛壓」、「精密度」等多項試驗,每支槍、每門炮要進行試驗,打了不少彈藥。如果總的加在一起,光試驗耗費的彈藥就成百上千萬發。這樣,必然增加了成本,價格降不下來,廠方的負擔也不輕。 軍代表認為經過大批量生產,工人的技術已相當精練;從過去的試驗來看,絕大多數產品也符合要求。因此,可以改支支槍炮試驗為抽查三分之一試驗,而且還減少了某些不必要的試驗項目。 於是軍代表的辦法廣泛推廣。生產廠方減輕了不少的物力、人力和財力,成本自然降低,價格也變得合理起來。 再如,往日彈藥箱的製作,規定很死板:凡有結疤的或厚薄不勻的木料,一律不得使用。這樣一來,就有大量的材料被選掉了。軍代表看了這些被選掉的木料,覺得可惜,忽發奇想,讓專家們化驗一下,看到底能不能用。化驗的結果,證明某些結疤井無妨礙,還有的專家提出「補疤」的建議。於是軍械部有關部門遂批准,視不同情況,選擇結疤木料製作彈藥箱的新規定。 於是,廠方一下提高了彈藥箱木材用料率百分之一、二十,又降低了一筆可觀的成本。 除此之外,軍代表還發現軍械生產部門價格高原因,部分由於在成本核算的方法上有毛病造成的。如重炮上配的大板斧,過去定價七、八元,買方一直認為太貴。結果,軍代表請來了權威的成本會計,協助生產廠家進行精細核算,找出了漏洞。廠方馬上作了改正,降低了大板斧的售價。消費者也就滿意了。 總之,駐廠軍代表們,在王樹聲為首的總軍械部的領導、關懷和支持下,通過他們辛勤地、耐心地做群眾工作,溝通了產、銷間的聯繫,消除了誤解,為我軍裝備現代化作了大量工作。 當然,改進、翻新武器需要科技,降低生產成本需要科技,儲存、保養武器也需要科技。王樹聲不斷擴充軍械研究所,而軍械研究所也不斷地出成果,從而相得益彰。 在王樹聲當總軍械部的負責人期間、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不恥下問。 閒暇之余,王樹聲主要就是讀書、看報、聽廣播,偶爾上劇院聽聽京戲。 另外,王樹聲也喜歡在街上散步。他衣著樸素,經常同相遇的街坊老大爺、老大娘等打招呼。時間長了,都熟悉了,他們在一塊聊家常,談感受。但街坊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普通人就是王樹聲大將。 王樹聲對自己是克勤克儉,生活樸素,但老戰友、老朋友、老部下來了,他總是盛情款待。他工資中的相當一部分用於幫助鄉親、部下。同時,為儘量減輕國家開支,他本可以報銷的一些滋補藥品費,也常自己負擔了事。偶爾得了稿酬,也全部交了黨費…… 在王樹聲擔任軍械部部長之初,按照規定,有關部門打算給他修建一幢住房,用具配備齊全,裝飾比較考究。王樹聲謝絕了。他只要求蓋成一般平房,不要單獨的小院,警衛人員也是寥寥幾人。屋內也只是尋常的家俱。牆壁也沒有特殊的裝飾,一幅「延安寶塔山」油畫顯得挺有精神。 五十年代末,全國「備戰」,國家有關部門計劃為王樹聲修建室內防空洞。別的不少老幹部都修了,夫人楊炬為此也興致很高。 正準備施工,王樹聲硬是不同意。 楊炬說:「別的首長家都修了,為什麼我家不修?」 「人家是人家,我們是我們!」王樹聲笑著開導說,「國家現在這麼困難,有一分錢也好。再說真的扔炸彈,也不能說專朝我王樹聲頭上扔。真到扔的時候,我的街坊各單位,不也都修了,還能說不讓我們避避嗎?」 夫人只好讓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