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 | 上頁 下頁


  不僅給養困難,甚至飲水都十分困難。有時終日難得一口粥,渴得實在熬不住時只好喝田溝裡的污水。污水進肚後,便腹瀉不止,就連身體素質極好的粟裕也堅持不住,走起路來頭昏眼花,兩腿發軟。當時軍中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又嚴重缺乏,眾多的病員得不到治療,不少官兵就這樣病死在行軍路上。

  嚴酷的鬥爭環境考驗著每一個人。真正的革命者,義無返顧地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奮勇直前。但也有一些人,是在革命順利時被革命高潮裹進革命隊伍的,遇到了挫折、困苦,便經不起考驗,陸續逃離起義軍,有的甚至叛變投敵。

  另外,起義勝利後,由於南下行動倉促,來不及對部隊進行改造,宣傳教育工作也未跟上,士兵對起義的意義認識不清,加之行軍異常艱苦,因此,軍心動搖,逃兵極多。

  行軍頭三天,生病和逃走等非戰鬥減員達四千人之多,丟棄子彈將近半數,迫擊炮完全丟盡,大炮也丟了幾門,部隊的實力受到嚴重削弱。

  儘管如此,起義軍所到之處仍然紀律嚴明,使敵人的謠言不攻自破。當粟裕的警衛隊到達臨川以南一個小村子宿營時,有位老大娘拉著一個戰士的手說:「孩子,太冤枉你們了!都傳說你們不好,可是我看了兩天,你們真是好隊伍。我活了這麼大年紀,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好的隊伍。」粟裕聽到這裡,心裡熱乎乎的,行軍宿營的艱辛頓減許多。有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起義軍的給養供應逐漸得到改善。

  起義軍在臨川進行了一個星期的休整,又在綿綿細雨中踏上了南進的征程。

  為了對付烈日,減輕部隊行軍之苦,前委決定改變行軍與宿營時間:每天午夜零時出發,次日中午十二時宿營。就這樣又走了幾天,到了廣昌。由於起義軍南進聲勢浩大,當地土匪武裝和反動分子早已聞風而逃。

  針對行軍途中有違犯紀律、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到達廣昌的當天晚上,賀龍召開了第二十軍全體軍人大會。

  他簡短地總結了十多天的行軍情況,然後嚴厲他說:「老百姓有反映,很多士兵到池塘裡洗澡、摸魚,這是很不好的!」一些士兵聽了感到不安。

  「還有的官兵,自己不願扛槍,就抓夫,讓別人挑槍!」坐在粟裕身邊的一個戰士,因抓過夫難為情地低下了頭。

  「從現在起,不准下老百姓的池塘洗澡、摸魚,不准抓挑夫,行軍鍋一律自己背。我們是革命的軍隊,不能像國民黨反革命軍隊那樣,不替老百姓著想。十一軍這方面做得好,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同時,要打掃宿營地。燒水、煮飯一律在屋子外面。這有點麻煩,要革命,就不要怕麻煩。大家能做得到嗎?」

  「做得到!」粟裕與戰友們響亮地應道。

  賀龍滿意地點點頭,走下講臺。

  惲代英是大家熟悉的宣傳家,在講深刻的革命道理時,詼諧而感人。

  「賀總指揮說敵人罵我們造反,我們就是要造汪精衛、唐生智的反!蔣介石、汪精衛、馮玉祥背叛孫中山,背叛三民主義,可是他們喊擁護孫中山,擁護三民主義,他們擁護的是什麼三民主義?」

  惲代英有意地頓了頓,環視會場,官兵們一個個聚精會神地在等待下文。

  「他們的三民主義,是投降帝國主義的民族主義,屠殺工人、農民的民權主義,餓死老百姓的民生主義!」

  「蔣介石一『民』,汪精衛一『民』,馮玉祥一『民』恰恰是他們三人主義!我們一定要從思想上同汪精衛的武漢政府劃清界限!」

  會場上掌聲雷動,賀龍和惲代英的一席話如醍醐灌頂,許多官兵茅塞頓開。

  從此,第二十軍的官兵面貌一新,軍紀頓好,軍官以身作則,戰士之間的互助精神也不斷發揚光大。

  起義軍離開廣昌之後,分兩路前進。第十一軍為右縱隊,取道寧都;第二十軍為左縱隊,取道石城。預定在瑞金縣城以北十五公里處的壬田會合後開進瑞金縣城。

  部隊晚上行軍,點著火把,沿途看去,就像一條長長的火龍在遊動,十分壯觀。

  行軍途中,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同志都很少騎馬,大部分時間是同戰士們一道徒步行進。

  前委委員惲代英是行軍中深受戰士愛戴的鼓動家。他瘦瘦的個子,剃著光頭,背一把破雨傘。他不時講幾句笑話把戰士們逗得哈哈大笑,戰士們一見到惲代英,就要他講笑話。惲代英反過來要求戰士唱歌:「等我歌聽夠了,再給你們講笑話。」於是戰士們就齊聲高唱起來。這樣一唱,大家就解除了行軍的疲勞,掉隊的戰士也跟上來了。

  惲代英背的那把雨傘,已經破了,一下大雨,根本不起作用。作為警衛隊隊長的粟裕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一到下大雨時,便堅持把雨衣讓給惲代英,他卻風趣他說:「雨衣穿在身上太熱,我的雨傘雖遮不住雨,卻能擋住太陽,比你的雨衣好得多領導同志的樂觀情緒,深深感染了粟裕,他一把撈過四五支步槍,朝肩上一扛,大步流星地向前趕去,腳下也輕鬆了許多。粟裕隨南昌起義的英雄們南下,經撫州、宜黃、廣昌、石城、瑞金、會昌、長汀、上杭、大埔,到9月下旬佔領潮州、汕頭。這是一次三千里的遠征。

  在粟裕的成長道路上,對他的軍事素養影響較大的有兩個人,一是朱德,一是毛澤東。他接受朱德的影響更早些,受毛澤東的影響更大些。

  當朱德率領南昌起義的勇士們南下廣東的時候,毛澤東則在湖南領導了秋收起義。

  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刨建軍隊的兩塊奠基石。南昌起義打響的是第一槍,秋收起義一開槍就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

  毛澤東於1927年9月初部署秋收起義,把起義農民和安源工人武裝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

  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這個日子對毛澤東太不尋常了。毛澤東的豐功偉績以他領導武裝鬥爭,用槍桿子奪取政權為核心,秋收起義是他領導武裝鬥爭的開篇之作。四十九年後的這一天,毛澤東溘然仙逝。

  當毛澤東指揮秋收起義的時候,粟裕正在南征途中。他作為警衛隊的戰士,隨陳毅麾下的勇士們艱苦轉戰。在壬田寨打一次勝仗,在會昌又打了一次大勝仗,殲敵一個多師。後來粟裕回憶說:「警衛隊的戰士們雖然萬分疲勞,但精神振奮,始終保持著高漲的情緒,保衛著起義軍領導機關——革命委員會的安全。」

  9月23日,部隊佔領潮州、汕頭。粟裕所在的警衛排奉命留守潮州,擔負後勤部門和物資倉庫的警衛任務。

  9月26日,起義軍在牛屠地召開群眾大會,數萬工農群眾參加,周恩來、賀龍、葉挺出席了大會並發表振奮人心的講話,激發了工農群眾的革命激情,起義軍的聲威大振。

  留守潮州的起義部隊是第二十軍第三師。賀龍、葉挺、劉伯承率領主力向揭陽進軍,迎擊陳濟堂的部隊。

  當時潮汕一帶是國民黨將領李濟琛所屬第八路軍的防地。

  李濟琛的一生有一個大轉折,他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汪精衛粉墨登場。在1927年前後的李濟琛還不是中國共產黨的朋友。若干年後,他成了國民黨的左派首領、進步的民主人士,成了共產黨的好朋友,這是後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