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賡 | 上頁 下頁 |
八八 |
|
首先他在政治上給予知識分子以最大的關懷,他說:「這些人都來自舊社會,社會關係比較複雜,把問題搞清楚是必要的,但應重在表現。對他們世界觀的改變也不能操之過急,應該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自覺地進行改造。 他們也是勞動者,是腦力勞動者,應該給他們組織個工會。」為此,經上級批准,他在哈軍工首創教育工作者協會,並由老教授周鳴鸂擔任協會主席。 許多專家、教授,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要求入黨的人增多了。為此他親自召集會議,向他們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優良傳統作風和黨員的基本條件。他對教授、專家們說:「中國共產黨的大門,永遠是向你們敞開的。」 有的老教授感到自己的歷史、社會關係太複雜,懷疑得不到中國共產黨的信任,針對這種顧慮,陳賡親自參加了對兩名表現很好,但社會關係複雜的老教授的審查工作。問題弄清後,他動員保衛部副部長當他們的入黨介紹人,並參加了他們的入黨宣誓儀式。 他說:「我們黨的政策是有成份論,但不唯成份論,重在表現。」並以自己的經歷來說明:「我出身大地主,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曾當過蔣介石的侍衛參謀,冒著炮火救過蔣介石的命,情況夠複雜的吧!一個人的出身成份是他自己不能選擇的,但走什麼道路則完全由自己決定。『馬日』事變的製造者許克祥,出身貧苦家庭,可是他是屠殺人民的劊子手。我們黨內許多人出身不好,但卻堅定地選擇了共產主義道路。」一席話,那兩名入黨的教授聽了,連連點頭。 只聽他又接著說道:「我們現在困難還很多,許多人還不適應,你們應該明白你們就是學院的主人,而不是客人。辦好這個學院,要靠兩根柱子來支撐,你們是一根,軍隊老幹部是一根,二者缺一不可。你們有知識,這是你們的長處。軍隊老幹部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有好的傳統作風,這是他們的長處。我希望兩根柱子齊心協力,都把自己的長處充分發揮出來,共同建設學院。」 為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真正做到有職有權,陳賡決定,有關業務方面的領導幹部都要安排專家、教授擔任。 在生活上,陳賡盡可能給專家、教授以優厚的待遇。他自己住小平房,而把一幢最好的樓房作為老教授宿舍,並為他們專建飯廳,請來廚師為他們做飯。為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他還親自抓他們的家屬、子女就業升學等問題。總之,在生活上,陳賡盡一切可能來優待知識分子。 陳賡信任知識分子,重用知識分子,早在他擔任雲南省主席、雲南省軍司令員那短暫的時期,就留下了許多關心、重用知識分子的佳話。如今辦學院陳賡更加注重知識分子,相信他們,重用他們,依靠他們。 「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道德,陳賡的誠摯,深深地打動了知識分子們的心。許多教授、專家視他為「一生最喜愛,最尊敬的親人之一」。他們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對此,有個別老幹部又發出了牢騷:「我們是從機關槍底下爬出來的,他們舒舒服服念了幾年書,為什麼就捧得那麼高?」 聽了這種議論,陳賡嚴厲地批評:「你們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是革命的功臣。可他們十年寒窗苦熬出來也不容易呀,現在我們國家的國防建設迫切需要科學技術知識,你們有嗎?你們是老共產黨員,調你們到這裡來,是讓你們來發揚光榮傳統,來帶作風的,不是來比照顧的,如果你們要爭照顧,那就請退黨嘛!我們應該多看人家的長處,向人家學習,從外行變成內行,而不應爭照顧,來這裡不是來圖享受的!」 一頓嚴厲的批評教育,那些居功自傲、發牢騷的老幹部慚愧地低下了頭。 1954年10月,陳賡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軍工」院長、政委。工作重點移到北京,但他心裡仍時刻裝著哈軍工。 那時政治運動很多,在每次政治運動中,陳賡對於一切正直愛國的知識分子,總是採取堅決保護的態度,不讓隨便給他們戴政治帽子。 1957年反右派鬥爭中,有位老教授在政治上講了錯話,受到群眾批判, 學院把這位教授的言論送到北京,請示陳賡要不要給這位老教授戴右派分子的帽子?陳賡回答說:「老教師有點舊思想是難免的,不能要求他們一朝一夕徹底改變,有錯誤也是允許的,老同志也有犯錯誤的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位老教授在建院中是有功的,我看算了,不要給他戴什麼帽子啦!」 陳賡一句話,果然使這位老教授免受那場劫難。 一位在解放前研究彈道的專家,曾留學法國,在國民黨兵工署工作過,又曾任國民黨第三戰區的少將專員,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起義,對我軍建設兵工廠、製造槍炮有過貢獻。但他在民航總局任職時,因犯貪污罪在「三反」 時被判處死刑,後改為「死緩二年」。在籌辦「軍工」時,有位老教授向陳賡講了這個人的情況,提名要他。陳賡聽了,說:「只要是人才,我們就要他,可叫他立功贖罪嘛!」於是,陳賡給當時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董必武打電話,要董老「刀下留人,刀下留情」。董老聽了陳賡的解釋,決定叫他立功贖罪,改為監外執行。這位專家被送到哈爾濱,陳賡在老紅樓為他找了一間房子,叫他專門翻譯科技情報資料。他在那裡一面勞動,一面工作,以後被政府特赦。事後這位專家感激不已,視陳賡為一生知己、親人。 凡接觸過陳賡的哈軍工的教師、專家們,無不異口同聲他說:「陳賡同志是自己的良師、益友、親人。他胸懷坦蕩,肝膽相照。他是真正把知識分子當作自己人看待的。有些老教師談起他來熱淚盈眶,滔滔不絕,感慨萬千! 1958年。在「超英趕美」的口號下,神州大地掀起大躍進狂潮。頓時, 工廠、農村、學校,上至首都、下至偏遠山區,都掀起大煉鋼鐵運動。工廠停工,學校停課,男女老幼齊上陣,土法上馬,高爐林立。 這股風吹到了哈爾濱,吹到了軍工學院。在大煉鋼鐵的風潮中,陳賡沒有趕潮流。 「學校總得念書嘛!怎麼搞大煉鋼鐵?這話是不是真是毛主席講的,我有懷疑。毛主席說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科學研究也是生產嘛!我們這個高等學府應該結合教學辦實驗工廠,搞高,精、尖!」 對於來自上級的決策,陳賡歷來不主張不顧實際,盲目執行。戰爭期間,他就多次對毛澤東的決策提出過意見。如今到了和平建設時期,他同樣保持這一貫的風格。 按照他的指示,學院辦了一個實驗工廠,叫「海廠」。 他親自抓飛機的設計工作,創立了風動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當時在全國首屈一指,至今仍繼續為飛機的研究設計服務。 在他的督促下,哈軍工各系都搞出了一批科研成果,舉行科研成果展覽,並請來周恩來、賀龍、陳毅、羅榮桓等同志參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