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曹禺傳 | 上頁 下頁
九四


  稍後,趙浩生還專門採訪了曹禺,寫了《從<雷雨>到<王昭君>》。許多國外的朋友、作家、記者、戲劇家都來拜訪他,如韓素音、阿瑟·米勒等。在他身上出現一種前所未見的朝氣,談笑風生、自由舒暢。一位20年來與他相識的朋友說:「我認識曹禺有20幾年了,可是近年和他的幾次接觸,使我感到,在他身上有著一股新的生氣。『您比過去話多了。』就脫口說出自己這個新印象。他很有感觸地說:『是的,過去講話慎重考慮,不能隨便,現在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整個社會的民主氣氛濃厚起來了。』接著他反問我一句:『你不覺得嗎?』『是的,是的。』我急忙回答。」的確,他的話多了。據說在一次文藝界召開的座談會上,他一開口就講了兩個多小時,真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儘管他為此感到歉意,但他還是願意把心中的話傾訴出來。雖說還心有餘悸,但不像過去那樣,擔心自己的話有什麼不對,而被人抓辮子了。這種民主的氣氛給他的晚年帶來不盡的歡悅。即使接待外賓,他也直抒心臆,縱情而談,同過去膽小怕事相比,他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一次,他陪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觀看北京人藝演出的《蔡文姬》,阿瑟·米勒對於這齣戲很感興趣,富於異域色彩的舞臺設計和情調,以及演員的演技都使他讚賞不已。但是,他對曹禺說:「坦白講來,也許是因為我對你們的歷史不熟悉,但我必須告訴各位,我覺得這個話劇相當煩悶。」曹禺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反問道:「這部戲為什麼使你感到煩悶,能不能告訴我們?」他用英文說著。但是,這個坦率的反問,並沒給阿瑟·米勒帶來難堪,卻從曹禺的作風,得到一種安全感。他直率地回答說:「我覺得這個故事在頭一個小時之內講了四五遍,每一次由不同的一組人物重複,但每說一次,並沒有添什麼新的東西。」曹禺等了不到半秒鐘,然後跳出來大喊一聲:「好!」其餘演員也隨之鼓掌。曹禺說:「我們在這兒搞了6個月,要想找出來為什麼這個話劇如此沉悶,可是他一眼就看了出來,而且告訴了我們!」他緊接著提議:「為什麼你不在這兒留一個星期替我們修改?」這次會見,使阿瑟·米勒感到十分愉快,一下子他們便成為熟識的朋友。阿瑟·米勒後來說:「在我們分手時,我心裡在想,真奇怪,我們竟然這樣容易地就能互相瞭解對方。」他對曹禺印象很好,他說:「60多歲了,黑頭發,矮小好鬥,一分鐘也坐不住,也忍不住開玩笑。」曹禺確是越來越開朗樂觀了,越來越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了。

  眼看,即將迎來祖國30年大慶。他不能不寫劇本,他思慮著,究竟該寫什麼。但他發現縈繞于心懷的,還是周恩來囑咐他寫的《王昭君》。昔日的情景,又一幕一幕地展現在眼前了:那是1961年的初春季節,周恩來同志同文藝界的一些朋友座談。談到內蒙的一位領導曾向他反映,在內蒙地區,在鋼城包頭,蒙族的青年要找一個漢族姑娘結婚是很困難的,因為漢族姑娘一般是不願嫁給蒙族小夥子的。周恩來同志說,要提倡漢族婦女嫁給少數民族,不要大漢族主義,古時候就有一個王昭君是這樣的。接著,他對曹禺說:「曹禺,你就寫王昭君吧!」他還建議大家舉杯,預祝《王昭君》早日問世。

  為了完成周恩來同志的囑託,他于當年夏天,與翦伯贊等同志一道,應內蒙自治區主席烏蘭夫的邀請,前往內蒙參觀訪問。在訪問中,他興致勃勃地與蒙族人民一起交談,進餐。他去過蒙古包,和那裡的牧民一起席地而坐,喝著奶茶,吃抓羊肉,甚至還和兒童摔跤。他還學習騎馬,看牧民用套馬杆捉牲口。他特地到呼和浩特的舊城城郊看了昭君墓。「她的青塜,比嶽飛的墳還大,像一座小丘。夏天,碧綠綠的,美得很。傳說,在大雪紛飛、滿目銀白的冬日裡,昭君的『青塜』仍舊是青翠的,像是永遠留住在草原上的一片春光」。他還欣賞了著名歌手、馬頭琴大師巴傑唱的關於王昭君的故事。在訪問一些蒙族老人時,使他得知關於王昭君的傳說,不僅在漢族中有,在蒙族中也有。在內蒙草原上,王昭君是一位盡人皆知的人物,在傳說中,「她仿佛是一位仁慈的女神,貧苦的牧民沒有羊,到青塜上面去,就可以得到羊;結婚後沒有孩子的婦女,到青塜去住一夜,第二年一定會生出一個又白又胖的兒子。在那裡,人們把美好的願望都寄託在王昭君身上。我愛這樣的王昭君,我相信王昭君正是這樣一位可愛歡悅的姑娘!因為她確實給漢族和匈奴人民帶來了安寧、幸福的生活」。

  在這次訪問中,王昭君在他心目中不但是一個歷史人物,而且那些充滿詩意的傳說,使王昭君披上一層更加美好而神奇的光輝。他為這樣的傳說和神話激動了:昭君原來是天上的仙女,受玉皇大帝派遣,下凡來平息漢族和匈奴的干戈的。匈奴單于從漠北遠道前來迎接昭君,二人一路上冒著漫天的風雪,走到黑水邊上,只見朔風怒號,走石飛沙,馬隊不能前進,只得就地停下。這時昭君下了馬,彈起她的琵琶。頓時風停雪止,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上冰雪消融,萬物復蘇。不一會兒,全都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滿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昭君和單于的馬隊頭頂上飛翔和啼叫。……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因此就在這兒定居下來。後來,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裡,哪裡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走到缺草缺水的地方,昭君的琵琶一劃,地上就出現了一條玉帶似的河流,和一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有一個美麗的錦囊,她從裡面取出幾粒種子撒在地上,從此塞外便有了莊稼。她從袋裡取出一把金剪子,用羊皮剪成犁、車、羊、馬放在地上,就成了鐵犁和木車,木車周圍還出現了成群結隊的羊群、馬群和駱駝群。

  過了好多年,有一天夜裡,突然地上閃過一片紅光,接著是一聲巨響。第二天早晨,人們發現,就在這裡平地上長起一個小土山,山頂上還飄著五彩的浮雲。人們說,這是王昭君完成了玉帝交給她的使命,回天上去了。這座小山就是今天的昭君墳。……這些美麗而富於幻想的傳說,凝聚著漢蒙兩族人民的友誼和美好的願望。這就大大激揚了曹禺創作的想像力,覺得這些傳說太美好了,王昭君是一個值得寫的人物。

  田漢在大連看到曹禺訪問內蒙的新聞片,特別是看到曹禺學習騎馬的鏡頭甚為感奮,特地寫下七律一首相贈:一鞭大漠馬如飛,青塜黃沙帶筆歸。

  為使全華團結好,再拋心力寫明妃。

  如今敬愛的周恩來同志去世了,激勵他「再拋心力寫明妃」的田漢也被迫害死了。他已經寫出了第一、二兩幕,萬幸的是這些手稿還保留著。他想,無論如何得完成它,不能辜負總理的囑咐。這也是他對周恩來同志最好的紀念啊!正像《人民日報》記者所形容的「晚秋紅葉正濃時」,他不顧年事已高,決心再去邊疆訪問,搜集資料。由女兒萬方陪同去新疆。在烏魯木齊,在伊犁,在天山腳下,在賽裡木湖畔,都曾留下他的足跡,使他對蒙族習俗、草原風光,有了更細緻入微的考察和體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