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九五 |
|
他們決定的部署是:劉伯承坐鎮豫西,指揮中野二、六縱隊和地方武裝在江漢、桐柏等地區分散殲敵,以牽制吸引黃維、張淦等兵團盡可能遠離東線戰場,並以陝南部隊偽裝主力,以使敵人誤認為劉伯承率中野主力仍在豫西;陳毅、鄧小平則率中野一、三、四、九等4個縱隊,並有豫西、豫皖蘇部隊及華北十四縱配合,東進直指鄭州,這種寬廣近2000裡的戰略與戰役的積極配合,實屬罕見! 有了這樣的基礎,中央軍委才可能在10月22日的電報中指出:目前態勢極好,白崇禧所屬的黃維、張淦兩兵團已被中野第二、第六、第十縱隊吸引到桐山區,在相當時間內不可能進到黃泛區以威脅徐州地區我軍的行動。 這樣,就有利於我中野主力在攻奪鄭州以後,以一部,或大部、或全部向東行動……以主力在邱、李兩兵團大量向東增援黃百韜的時候,舉行徐蚌作戰,「相機攻取宿縣、蚌埠」,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破毀津浦路,使敵人交通斷絕,陷敵劉峙(按:徐州「剿總」)全軍於孤立地位。 中央的這一指示,顯然已含有遼沈戰役的「關門打狗」的意圖,但能否肯定,能否實現,還要看兩大野戰軍的主觀努力。 10月22日,鄭州守敵1萬餘棄城北竄,為中野全殲。陳、鄧報軍委:待打下開封後,即「出商邱或直出徐蚌……協同華野作戰。」24日,開封守敵東逃。陳、鄧于解放開封後,率4個縱隊向商邱繼而向永城、毫州、渦陽機動位置集結。 10月31日,華野發動淮海戰役的準備工作已就緒,粟裕向中央軍委、陳鄧、華東局和中原局作了報告,並提出:「此次戰役規模甚大,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中央軍委決定,本戰役由陳、鄧統一指揮。陳、鄧複電:「本作戰我們當負責指揮,惟因通訊工具太弱,故請軍委對粟、譚方向多直接指揮。」顯然,上下關係融洽,處置恰當。 11月3日,劉伯承、鄧子恢、李達向軍委和陳、鄧建議首先截斷徐、宿間鐵路線、造成我軍會攻徐州的態勢。粟裕、張震等也在11月7日、8日報軍委、陳、鄧等,建議:在戰役第一階段即破壞徐蚌段,「抑留敵人于徐州及其周圍」,以便在江北大量殲敵主力。 毛澤東於11月9日電複粟裕、張震並告陳鄧、華東局、中原局:「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華東、華北、中原3方面,應用全力保證我軍供給。」 軍委統帥部和南線3個指揮部:陳、鄧、劉、鄧、李、粟、譚、張,目標一致,「大淮海戰役」的格局形成了。 截斷徐蚌的具體責任落到陳、鄧肩上。中央軍委、毛澤東從11月9日至11日,連續在6個電報中強調要佔領宿縣、截斷徐蚌。其中10日2時和3時連發兩電給陳、鄧:「你們務須不顧一切,集中4個縱隊全力攻取宿縣」,「你們應集全力(包括三、廣兩縱)攻取宿縣……斷敵退路,愈快愈好,至要至盼。」 劉伯承、粟裕的建議中,都沒有提出「攻取宿縣」。宿縣是津浦線上敵軍主要兵站,堆積大量彈藥物資,有重兵堅城和鐵甲列車、裝甲車守衛,並不比省會易打,鐵路沿線敵增援又便,故而最初都未把攻取宿縣作為主要目標。 接受軍委任務後,陳毅即與華野聯繫調撥重炮及炮彈。有華野力量可以就近調用,陳毅對此戰信心特強。在敵人縮守城內、中野三縱總攻前夕,陳毅主動給攻城指揮員打電話予以炮兵支援,送去出人意料之多的大炮與炮彈,主攻方向東門便又增加榴彈炮6門。 11月15日,宿縣全部解放。 毛澤東對於此戰評價甚高,在11月23日「慶祝你們殲滅黃百韜兵團10個師的偉大勝利」的電文中,說「在戰役發起前,我們已估計到第一階段可能消滅敵人18個師,但對隔斷徐、蚌,使徐敵完全孤立這一點,那時我們尚不敢作這種估計。這種形勢的造成,主觀上是因為我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會合並攻佔宿縣」。兩大野戰軍會合的威力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殲滅強大的黃維兵團時表現得更為明顯。有恃無恐,調動及時,先是中野頑強阻擊黃維兵團,有力地保障了華野最後消滅黃百韜;繼而中野有華野作依託,大無畏地以幾乎相等的兵力包圍12萬現代化裝備包括頭等主力第十八軍在內的黃維兵團。戰役第二階段以圍殲黃維兵團為主要目標,這是劉、陳、鄧組成的淮海戰役總前委的決策而經中央軍委批准的。 在此之前,攻克宿具之次日,11月16日,中央軍委判定當前的淮海戰役已成為南線的戰略決戰。「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故而電令「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5同志組成一個總前委……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小平同志為總前委書記。」 常委「臨機處置」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決心圍殲黃維兵團。當時,中央軍委曾考慮,華野在殲滅黃百韜兵團之後,繼續誘殲邱清泉、李彌兵團一部。 但劉、陳、鄧考慮到華野主力血戰殲滅黃百韜兵團後,疲勞傷亡,不宜續殲比黃百韜兵團更強的邱、李兩兵團,邱、李兩部又畏殲不肯分兵輕進。南戰場的黃維在劉汝明、李延年等部的策應下急進,若不及時圍殲任其進抵津浦與劉、李會合,便成大患。而此時黃維勞師遠征,孤軍突進,正是殲擊良機。 至於兵力火器的對比,陳毅對重武器不足的中野敢於圍殲人數與己接近的美制機械化強敵,是很感動和欽佩的。他心裡也有底。既然鄧小平一再表明「破釜沉舟」,不怕「傾家蕩產」,哪怕中野部隊打光,也要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那未他陳毅「腰纏萬貫」,只要中野需要,他當然要人有人,要炮有炮。 經過多次磋商,最後中央軍委定下了戰役第二階段殲滅黃維兵團的任務。 戰場也有喜劇。在中野圍殲黃維兵團的後期,各縱隊傷亡頗多,敵人憑「汽車城」等堅固陣地頑抗時,華野繼派出第七縱隊之後,又派第三、第十三縱隊和魯中南縱隊及特種兵縱隊的兩個炮團加入殲黃作戰,而帶隊的指揮員又是善於用炮愛好談炮的陳士榘。 圍殲黃維期間陳毅有兩個重要指示。一個是給華野司令部轉華野特縱司令員陳銳霆的:「中野為了躍進大別山把重武器丟了。這次打黃維,一定要把華野主要的炮兵全部拉上去,保證戰鬥勝利。」並要陳銳霆親去南坪集聯繫。另一個指示是:「黃維兵團的全部裝備都給中野。」陳士榘在包圍圈的東邊,指揮中野六縱、華野三縱等主力參加總攻。迫擊炮以上的火炮齊襲,榴彈炮20多門,炮火打死3000多敵人。黃維兵團最後試圖分散突圍全部就殲時,陳士柒、陳銳霆都接到陳毅指示:黃維兵團的東西華野部隊一律不准拿,華野各縱隊戰鬥結束後即時歸建。於是陳銳霆這位原定負責打掃戰場的華野戰地司令只得「兩袖清風」而回。 毛澤東後來說,淮海戰役打得好。好比一鍋夾生飯,還沒有完全煮熟,硬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其所以能如此,主因之一是統一團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