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八七 |
|
勝利在望,毛澤東卻仍然慎重,即使在黨內也只是講「準備在幾年內取得全國的勝利」,具體一點,則估計5年,從1946年7月算起的5年。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產生速勝論,防止對困難和意外事件估計不足,驕傲輕敵盲動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曲折。僅此一端,也使陳毅感到毛澤東畢竟比自己老練沉穩,因而反倒能使人對勝利信心更足。 對陳毅啟示最大的是毛澤東從戰略談勝利的戰爭理論,陳毅驚歎說「這是古今中外沒有人講過的」。這一內容,後來成為陳毅在寶豐向中原的縣團以上幹部傳達的極為精彩的主要部分。這軍事理論的具體闡明,還解決了陳毅他們的一個疑問。陳毅在寶豐傳達時說:「我們(華野司令部及六縱)在渤海曾要求一個禮拜的時間作些準備工作,中央不准,連電要我們趕快過河。 到聊城後,我們要求停3天,解決給養問題彈藥問題,並安置一下傷病員,中央急電催我們過河……當時真是火燒屁股追的緊。現在我們才懂得了這是事關戰爭成敗。」 陳毅他們在山東和豫皖蘇時還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央在1947年夏秋來電常常表揚西北野戰軍?連同「火燒屁股」催過黃河一起看來,好象中央對華野領導頗有不滿,特意抬西北壓華東似的。這次陳毅到楊家溝,正好西北野戰軍召開高於(團以上幹部)會議。毛澤東就讓陳毅去參加,並作華東野戰軍情況的報告。陳毅看了前幾天的幾個報告,先後出席了10次會議,他在西北野戰軍會議上的報告就和以前的報告有所不同。陳毅真誠地說了西北野戰軍艱苦奮鬥的許多優點,並說「我參加了這次會議,對我幫助也很大。」 陳毅回華野後,在4月5日的濮陽團以上幹部會議上說:「西北野戰軍是作戰條件最苦的一個野戰軍,麥面有一年多沒有吃到了,小米也很難吃到,主要是吃黑豆,過去是喂馬的馬料,有時還要吃野菜吃糠……他們每打一仗每門山炮只准打5發炮彈,迫擊炮每門只能配5發到15發炮彈(華東每門山炮過去300發炮彈,每門迫擊炮200發,外線出擊後炮彈少了。山炮每門150發,迫擊炮100發,就感覺不能打仗了),他們聽了我的報告,說你們這樣大的家務,給我們可以打一年,……西北野戰軍最苦,特別他們人數不多,炮彈很少,可是面對的敵人只是比華東戰場中原戰場少一些,一共30多個旅。這次在宜川戰役一下殲滅敵人5個旅,創造了西北戰場的空前大捷,而且在兩年戰爭中在全國戰場也是不多見的大捷。值得我們學習。」 陳毅所說的這些話,對於打仗雖好但紀律不太好、浪費嚴重而且「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華野一兵團來說,針對性無疑是很強的。 從1948年1月18日開始,毛澤東召集了一月中央會議,經常參加開會的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彭德懷、賀龍、陸定一。在1月18日下午,會議原則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中央一月決定,發中工委徵求意見,準備修改後半公開發表(即《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1月19日下午3時開始,陳毅向會議彙報華東野戰軍的情況,共講9個問題,全面而詳荊經過1月20日11時開始的會議,1月21日下午4時開始的會議,才彙報完畢。9個問題為:(一)到山東時期問題;(二)和平時期;(三)執行中央戰略方針及經驗;(四)戰役經驗;(五)戰術與戰鬥技術;(六)政治工作;(七)供給衛生工作;(八)部隊現狀;(九)部隊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次彙報的基本內容和一路所作報告相似。但是陳毅有機會把許多問題特別是人事問題擺到中央的桌面上,說明底細,溝通意見,是很大的收穫。 陳毅的一系列觀點和做法,都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理解。 有一個極端機密的戰略問題卻是不能在會議上談的,即使是在這樣的內層會議上;而只能由極少幾個直接有關的,要決策和執行的高級負責人來研究。擺在陳毅面前的,正是一個事關戰爭全域而又應由他和粟裕全力承擔的大問題——向江南作戰略躍進的問題。這無疑是毛澤東電召陳毅到陝北,需要面談的最重要的絕密問題之一。 派野戰軍主力縱隊躍進到江南的方案,最早形成在電文中為1947年7月23日毛澤東親自為中央擬發的電報,那是作為整個戰略反攻全盤計劃的一翼加以佈置的。這電報命令劉、鄧即日南下建立大別山根據地,並預示陳賡兵團8月下旬出豫西建立鄂豫陝根據地,陳(士榘)、唐(亮)來往隴海南北機動。而葉(飛)、陶(勇)兩縱出閩浙贛:第一步至魯西南,第二步至皖西建立臨時根據地,第三步相機渡江至皖南建立第二臨時根據地,第四步至閩浙贛根據地。電報還規定:兩廣縱隊受葉、陶指揮隨行,還考慮組織中共中央東南分局,由鄧子恢、張鼎丞、曾山前往主持。 陳、粟對這方案是認真對待的。他們在1947年9月17日向中央報告華野西兵團狀況時,在電文中:「如中央最近期內,準備以一、四、六縱隊向長江以南出動時,則擬將一、四縱開(黃)河北整補1個月,待機南下,執行新任務。如無此必要,則擬將兩縱分到西南方面,執行遊擊任務,自求整補。」 中央收到此電後5天,經研究,由軍委副主席、總參謀長周恩來親擬複電:「……半年內,不擬派一、四縱去江南……」半年以後又將如何呢?1947年10月15日毛澤東在給陳、粟的電報中指示:「戰局可能發展得快,6個月內(10月至3月)你們各縱在河淮之間作戰……6個月後(約在明年4月)你們需準備以一個或兩個縱隊出皖浙贛(不是去浙贛)邊區,那時擬以劉、鄧方面派一個、兩個縱隊,出湘鄂贛邊區。」 「哪些可以實行,哪些與情況不符,不能實行,表示你們具體意見。」 11月20日,陳、粟向中央軍委發報,如實彙報了部隊進入豫皖蘇情況:部隊南下後,脫離後方,無休息整頓,連續作戰,艱苦疲勞,情緒受影響。 打了幾個勝仗後逐漸好轉。但部隊水土不服,患南方疾病多,且缺乏藥物治療,傷病員安置無安全保障等困難,嚴重存在,從而影響指戰員決心與信心。 有的部隊風聞要南渡長江,也有不安心現地工作的。 毛澤東在8天后複電粟裕,並轉告(預計已首途去邯鄲的)陳毅:「……在明年8月以前,不準備派主力部隊渡江,各部均要在現地安心工作與作戰,僅準備在明年8月以後,派一部分部隊渡江南進,究派何部,臨時決定。」 正當此時,劉、鄧已直搗長江邊的望江地區,控制長江北岸300餘裡。 蔣介石害怕解放軍渡江,立即宣佈從九江至漢口各口岸同時戒嚴,派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親率軍艦至九江組織護航。又令國防部長白崇禧立即成立「國防部九江指揮部」,統攬豫、皖、贛、湘、鄂5省軍政大權,搞「總體戰」,並指揮33個旅,加緊對大別山的「圍剿」,以防解放軍渡江,並爭奪大別山,保住中原。 戰略進攻形勢很好,但鬥爭尖銳。中原有國民黨五軍、十八軍等蔣系頭等主力,七軍、四十八軍等桂系精悍主力,逐鹿甚難。此時,似乎亟需派一精銳兵團再次向長江以南作戰略躍進,牽動和改變全國戰局。 此次一路去陝北,陳毅已得到毛澤東電示「8月以後派一部分部隊渡江南進」,便在他所到之處的報告中一再說到「今年到一定時期,我們組織強大的兵團渡江過長江」,「秋天大進軍到長江以南」(陳毅在晉綏的報告);甚至帶著些理想色彩地說:「今年秋天能組織100萬兵力渡過長江,今年就能結束戰爭」(陳毅在晉冀魯豫軍區的報告)。 可見,陳毅是熱烈主張把解放戰爭第三年(1948年7月中旬起)上半年戰略重點放在躍進江南的行動上的。 這樣,陳毅在毛澤東與他密商這重大問題時,當然會由衷地贊成渡江躍進的方針。 1948年1月27日,中央軍委給粟裕發出電報指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