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八八 |
|
「關於由你統率葉、王、陶3縱渡江南進執行寬大機動任務問題,我們與陳毅同志研究有3個方案」,在具體地敘述了三個方案的渡江地點、時間並作了分析之後,電報說:「以上3案各有優劣,請你熟籌見複,至於你率3縱渡江以後勢將迫使敵人改變部署可能吸引敵20至30個旅回防江南。你們以七八萬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兩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應使休息時間多於行軍作戰時間,以躍進方式分幾個階段到達閩浙贛,使敵人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防不勝防疲於奔命。渡江地點似以钜砂、宜昌附近,宜都、江陵附近,石首、監利附近,此地渡口進入湘西為較宜。 由洪湖、沔陽地區渡江至鄂南,敵似更不及料,亦可考慮。 此事只先由前委幾個同志及葉、王、陶作極機密討論,不讓他人知道。」 這個電報發出後,陳毅原打算在2月1日離楊家溝東返,但粟裕的複電在1月31日就出乎預料之快地來到了,於是陳毅又留幾天參加研究和佈置。 粟裕的電報說已與陳、唐詳細研究,並把葉、王、陶3個縱隊的現狀詳細作了報告,感到無論在兵員補充、幹部選配、物資裝備等均很不足,特別是部隊的整黨整軍、思想工作方面都還很差,均需時間,所以最近即行出動比較困難。因此建議兩個方案:一是即將葉、王、陶縱調到隴海路附近繼續休整一個半月,到3月下旬出動;二是葉、王、陶縱仍照目前部署南下參加一二個戰役,3月中旬起休整一個半月或兩個月,到5月中旬出動。 粟裕還建議:將目前在中原的3支野戰軍由劉、鄧統一指揮採取忽集忽散(要有突然性)的戰法,於3個地區尋機殲敵,爭取在短期內打幾個殲滅戰,取得較大勝利。如果我軍再能在數量及技術上對敵人取得優勢,則戰局的發展可以急轉直下,也將推進政治局勢的迅速變化。①對於渡江路線,粟裕提出兩個方案:一是由武漢以西渡江,好處是江面狹小,易於渡過,易於阻擊蔣軍兵艦,缺點是到閩浙贛遠,一路去要減員一半。 ①粟裕在探討渡江問題時插入這樣一段,正好表明他對戰略重點應放在「殲敵主力于長江以北」的傾向。 二是從湖口當塗之間甚或南京至江陰之間採取寬正面的分路與分梯隊的偷渡,缺點是江面寬防禦嚴,好處是江南江北我群眾基礎好,葉、王、陶縱的幹部熟悉,渡江後主力向浙贛沿線及閩贛腹地挺進亦可調動敵人。 中央軍委接電後就和陳毅一起深入研究。顯然,從調動中原敵軍主力去江南的意圖考慮,向蔣介石的要害地區出擊是最有效的。整整一夭半後,中央軍委2月1日午夜複電粟,並致劉、鄧及饒、鄧(子恢):「1月31日午電悉。 1.完全同意第一方案葉、王、陶3縱隊即開隴海線附近再休整一個半月下旬出動。3萬新兵中以兩萬補充葉、王、陶3縱。渡江路線爭取走湖口當塗間及南京江陰之間。渡江方法采寬正面分路及分梯隊偷渡。望加緊佈置水上及兩岸工作。 2.三、八、十、十一等4縱集中配合劉鄧、陳謝兩軍,由劉、鄧統一指揮采忽集忽分戰法機動殲敵。 電報並說:「陳(毅)日內動身東返。」 為了及時調動敵人,減輕大別山的負擔,毛澤東還和陳毅聯名給華東局發去一個電報:「現在南線最緊,戰場仍在大別山」。要華東局考慮:許世友仍留山東,由韋國清率部南下蘇北,開闢一個重要戰場,調動敵在大別山的部分兵力東移。 1948年2月2日,中央辦公廳為陳毅餞行。 當時,毛澤東親筆寫了一個手令面交陳毅。手令內容是任命陳毅為東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為東南野戰軍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又兼東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飛為東南野戰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第二兵團領導幹部名單另定)粟裕為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書記,金明為副書記。 這樣,渡江躍進的戰略方針和方案就正式確定下來。 毛澤東顯然對陳毅在思想、路線、方針、政策方面的表現很感滿意,故委派陳毅在歸途中有向中共中央後方委員會(簡稱中央後委)、晉察冀、中工委、華東局、邯鄲(晉冀魯豫)局傳達中央十二月會議及一月會議的精神的任務。毛澤東特意說明:十二月會議反「左」,中央不打算以中央文件形式發表,而是以任弼時講話形式發表,這是為了保護士改的積極性,不致造成潑冷水。但黨內的傳達仍很重要。 毛澤東還說:「這些日子我們已經談得很多了,你們作戰是可以放心的,從山東轉入外線前的幾個仗沒有打好,不傷大體。別的沒有什麼大問題,今後要講究政策,整頓紀律,各級幹部要重視政策,不要胡來。回去代我問候同志們好,問候華東部隊全體指戰員好!」 2月4日,陳毅東返。 陳毅在楊家溝整整住了一個月,「小住楊溝一月長,評衡『左』右費思量。」收穫很大。 陳毅經過中央後委,作了幾天停留。「我過三交,參加後委會議,傳達了中央的指示,有王明、謝(覺哉)吳(玉章)老、趙林參加。他們中後委同意毛主席和中央的意見和指示……對貿易、過左、貫徹土改等問題,已根據中央會議精神有新的部署……」。這是陳毅到達晉察冀後在2月21日給中央寫的報告。下文就是他參預協調內部關係的一些情況和進展,以及他「經過調查後」提出的意見。他的意見還能力一些領導幹部所接受。據陪同鄧穎超在三交的周恩來的衛士長成元功說:幸虧陳毅來傳達了中央指示,不然許多搞土改的幹部繼續挨整,就被打得一塌糊塗了。 陳毅路過興縣時,更是喜氣洋洋。同樣是晉綏軍區副司令員周士第帶部隊來接,但地方的氣氛不同了。「左」的寒氣開始消退,幹部們和群眾一同活躍起來。當時正屆陰曆戊子年春節(大年初一是2月10日)。當地有過年娶親、一場酒筵辦兩件事的風俗,沿途處處掛燈結彩、嗩呐笙簫。 第三節 大動作 陳毅本當一處一處去傳達。但是中共中央工委決定在3月召開重要會議,陳毅便可在會上一併傳達。這次會議是個大動作。華東、晉察冀、晉冀魯豫3個中央局的負責人饒漱石、聶榮臻、薄一波,以及滕代遠、廖魯言、黃敬、蔡樹藩、康生等都參加。已到邯鄲休養的李先念就代表中原局到會。 中工委劉少奇、朱德、董必武、柯慶施等出席。這次會議要研究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戰略區合併為華北區,準備成立華北人民政府,這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雛形;還要討論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的草案,這更是帶有政綱性質的文件。會議意義重大。 陳毅給會議帶來中央十二月會議、一月會議的精神和毛澤東的許多重要指示,非常及時。3月2日,會議的第一天,在劉少奇主持下,陳毅作了詳盡的傳達。 陳毅的傳達既集中突出他講透了兩個主要問題,勝利與反「左」;又講得全面妥當。這正是「評衡左右費思量」的結果,更反映他此時和毛澤東的思想更為一致。陳毅說:1947年9月土地會議決定整頓隊伍,通過土地法大綱及其後的轟轟烈烈的運動,正是中國革命的主流。這樣一整,面目為之一新,徹底地反掉了右,必須依靠這一主流正派,才能達到革命的勝利。中央無論如何支持這一主流。但主流東向中引起3個浪花。一是侵犯中農,二是對中小資產階級採取冒險,三是踢開三三制(按:不再要黨外人士參加政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