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三七 |
|
項英、陳毅深感應該認真分析形勢以統一認識、確定方針。他們雖然和中央失去聯繫已一年多,又整年在深山密林裡轉,但是對於國際國內的政治、軍事形勢,基本上還是心中有數的。這主要是借助於港、澳、寧、贛、粵的報刊。從帽子峰回到油山以後,陳丕顯就通過地下黨訂到了香港和國民黨的幾份報刊。平時遊擊隊出山襲敵,也都把收集書報雜誌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陳毅他們從「一二·九」運動的報導中,分析出抗日高潮即將到來;從國民黨軍「追剿」長征紅軍的「戰績」報導中,知道中央紅軍已勝利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對這次的「兩廣事變」,他們也覺「雖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項英、陳毅在油山召開了縣、區委書記、遊擊隊長、交通站長等參加的會議,分析了兩廣事變的性質,提出了利用蔣系與粵系、桂系的矛盾,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遊擊戰爭的方針。 陳毅指出:兩廣事變是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的產物,說明人民的抗日要求越來越深入了。整個革命形勢將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階段的主要內容,就是「一二·九」運動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將逐步形成。這個新階段賦予紅軍遊擊隊的任務,不是照舊去恢復中央革命根據地;而是要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紅軍遊擊隊不能只反蔣,而要和抗日聯繫起來。抗日的大旗,誰不舉起來,誰就違背民意、喪失民心,被人民拋棄。 陳毅反復叮囑大家,要正確分析掌握蔣介石與地方軍閥之間、軍閥與土豪之間、土豪與土豪之間的矛盾,利用這些矛盾來制訂新的鬥爭策略。但堅持遊擊戰的方針不能動搖,黨組織與政權不能公開,否則要吃大虧。因為軍閥之間今天打明天好是常事。 會議根據項英、陳毅的建議,決定以贛粵邊紅軍遊擊隊的名義,發表《為「兩廣事變」告群眾書》,並提出「反對軍閥戰爭,實行抗日戰爭,變軍閥戰爭力抗日的革命戰爭」的口號。在這一正確的方針下,會議決定發動贛粵邊黨組織和紅軍遊擊隊:發宣言、散傳單、貼標語,廣泛進行宣傳活動,積極開展政治鬥爭;趁粵軍撤離的機會,集中遊擊隊打擊保安團和地主武裝,擴大遊擊區,發展遊擊隊。 陳毅親自寫了《為「兩廣事變」告群眾書》。項英審走後,大家分頭抄寫,連夜奔赴各地散發張貼傳抄。一時間,贛、信、康、南、余和三南等縣城及墟鎮,都出現了這份「告群眾書」和其他宣傳品,起了震懾敵人,鼓舞群眾的重大影響。「天天講紅軍消滅了,其實人家還在,要抗日!」有的國民黨政府人員也才知道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 陳毅、項英把分散的遊擊隊作了比較大的集中。有時候一次集中一、二百人槍,向保安團、鏟共團、靖衛團、國民黨區鄉公所實行反擊。他們先後攻打了大餘的新城、青龍、池江、長江、留地,南雄的裡棟、水口、烏徑,信豐的九都、大阿、黃泥排等敵人據點,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敵人在第二、第三道封鎖線上築的「烏龜殼」,大多數被遊擊隊的土炸彈送上了天。 曾經逃跑又歸隊的北山遊擊隊偵察班班長劉燕青,帶著幾個遊擊隊員化裝偵察敵情時,在地下工作人員和群眾的配合卞,一舉攻下了敵人新城據點,繳獲了一些槍支彈藥,還俘虜了3個國民黨士兵。陳毅親自審問了這3個俘虜,向他們交代了共產黨的俘虜政策,叫遊擊隊發給他們每人3塊銀元,向他們宣佈:願意回去當兵或者回家種田都可以。3個俘虜被釋放後,除一個矮個子回國民黨軍隊當兵以外,其餘兩個都回家種田去了。3個月後,那個矮個子竟然帶著另一個國民黨士兵,挑著兩箱子彈,扛著一挺機槍,前來北山遊擊隊投誠。 隨著政治鬥爭和武裝鬥爭的勝利開展,項英、陳毅提出:鞏固老區、發展新區,加強赤、白交界區和白區的工作,發展壯大武裝力量,迎接抗日高潮。 赤、白交界區的群眾受國民黨反動派的摧殘不亞於遊擊區的群眾。由於紅軍遊擊隊不常到那裡去,地主豪紳大著膽子逼租要債,征糧抓叮只要聽說那個村到了紅軍遊擊隊,國民黨軍隊就以「清剿」為名,到村裡燒殺好搶,無惡不作。因此,赤、白交界區的群眾既恨國民黨,也怕紅軍遊擊隊。他們說:「遊擊隊是『火神』,他們一來,國民黨就來燒殺」。從這個實際情況出發,陳毅指示各遊擊隊,對赤、白交界區的工作,可以採取隱蔽和半公開的方法開展;不要光發動少數骨幹搞,要發動廣大群眾參加;鬥爭的重點是抗租、抗糧、抗債、抗稅、抗叮由於這「五抗」和群眾的切身利益結合得緊密,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參加。那裡的區、鄉公所和厘金稅卡對抗「五抗」,遊擊隊就去把他們敲掉。 對國民黨統治的白色地區,紅軍遊擊隊主要是擴大影響,爭取群眾。韶關附近的山村,紅軍遊擊隊從來沒去過,老百姓受國民黨的毒化宣傳影響很深。紅軍遊擊隊初次去時,群眾都躲到山上去了。紅軍遊擊隊不僅秋毫無犯,還把群眾留在家裡的牛、豬、雞等喂好,吃了糧食,按價付錢,還寫感謝信。 紅軍遊擊隊第二次去時,一些年紀大的人不走了。第三次去,幾乎所有的群眾都留在村裡。國民黨的造謠污蔑,徹底破產。 白區有些地方缺糧嚴重,陳毅就指示遊擊隊實行武裝分糧。把參加分糧的群眾都化裝成紅軍遊擊隊,利用夜間遠距離襲擊國民黨防衛薄弱的糧庫,或屯糧較多的地主,迅速地沒收,迅速地分配,迅速地轉移,這辦法深得白區群眾的歡迎。參加武裝分糧的群眾,後來大部分成了不脫產的遊擊小組成員。項英、陳毅還派人到敵人統治的城市建立地下交通站。在贛州開設了鈕扣廠,在於都和大餘縣城分別開設了裁縫鋪和糖鋪,在新城開設了小百貨店。 黨組織建設也取得了進展,新成立了大余、小江兩個中心區委、3個分區委和30幾個黨支部。共青團組織,各地也紛紛建立起來。 在「兩廣事變」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遊擊區和紅軍遊擊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擴大。 蔣介石以他慣用的手段分化利誘,瓦解了「兩廣事變」。他騰出手來,立刻調遣重兵,對贛粵邊等遊擊區發起新的「清剿」。 這次進攻贛粵邊的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口十六師。該師師長戴嗣夏被蔣介石稱為「碉堡專家」。他在進攻遊擊區時,果然使出拿手好戲,竟讓碉堡上山口、進山坑,進逼遊擊根據地。 1936年9月,項英、陳毅召開幹部會,就粉碎國民黨四十六師的「清剿」研究對策,作了「九月決議」:第一,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遊擊隊,動員群眾不給敵人在山裡修碉堡,敵人武力強迫,就派老弱或婦女去,以延宕時間;待碉堡快築成時,遊擊隊夜裡去把它炸掉。第二,紅軍遊擊隊以大部力量向外出擊,建立新的遊擊區,轉移敵人對遊擊根據地的注意力。第三,遊擊區放手搞「兩面政權」,赤、白交界區搞「黃色村莊」,以應付敵人,保護群眾和遊擊隊。 面對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需要,項英及時總結了紅軍遊擊隊群眾工作的經驗,編寫了《群眾工作必讀》的小冊子,詳盡地論述了群眾工作的性質、方針和方法,指出遊擊戰爭是群眾性的戰爭,群眾工作的好壞,是檢驗遊擊隊工作的尺度。這本小冊子通過特委的油印廠,印發到各個遊擊隊和基層黨支部,成為大家做群眾工作的指南。與此同時,陳毅也十分忙碌,調遣更多的遊擊隊,跳出四十六師的「清剿」範圍,到其空虛的後方去開展遊擊戰爭,宣傳、組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群眾。他和信豐、北山、信南遊擊隊詳細研究制定去河東長演壩、安遠邊境等地建立新的遊擊區的計劃。接著,又和機關工作人員及縣、區幹部,研究如何派一些沒有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革命群眾和年紀大的開明人士等去擔任保、甲長,建立「兩面政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