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二五


  第六節 堅決糾正錯誤思想

  陳毅在1929年10月1日離開上海,4日到香港,6日過汕頭,11日到達中共東江特委所在地,與特委開會研究中央指示紅四軍進入東江的工作。

  他繼續北行,走梅縣南部山區,繞過梅縣,一路瞭解敵軍兵力的分佈,當他意外地在梅縣到蕉嶺的路上與正向南開進的紅四軍第一縱隊相遇時,才知軍部現在松源。陳毅立刻趕去松源與朱德見面。

  陳毅首先詢問毛澤東的近況。朱德告訴他養病尚未回來。10月初召開的中共紅四軍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有許多個支部提議請毛澤東回來主持前委工作,由彭枯、郭化若起草了一信請毛回來。毛回信說不能回來。他反對敷衍調和、模棱兩可的「陳毅主義」,不打倒「陳毅主義」他不回來。

  這消息對陳毅當然震動很大。但此時的陳毅已是黨中央「訓練班」畢業了的,他已真誠地承認自己有調和折中的錯誤傾向,「陳毅主義」雖然主觀上是為了維護黨內團結,但沒有支持正確主張,實際上壓抑了正確主張。他這次回來,就是為了糾正這種錯誤傾向所造成的、「沒有從政治上指出正確路線」的不良後果。因而,陳毅表示:毛澤東所說的「陳毅主義」是非無產階級的東西,他自己也要和同志們一起打倒這個「陳毅主義」。後來他在11月4日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也明確地如此寫了。

  陳毅這樣說,也這樣做。他當即向朱德原原本本地詳盡地介紹了在黨中央所見所聞所感受所討論所決定的一切。當天夜裡,前委召集會議,由陳毅正式傳達中央「九月來信」,並詳細作了解釋談了具體辦法。會後,陳毅派專人把中央「九月來信」送去蚊洋給毛澤東,並附自己一信,促請毛澤東回前委工作。陳毅和好幾位前委委員談話,他還直接向紅軍官兵廣為宣傳中央指示的精神。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在主持前委工作期間有缺點錯誤,「七大」沒有開好需要公開檢討的話,「這個檢討我來作」。

  前委及軍部機關即隨部隊向梅縣前進,陳毅隨軍南下。在此以前的10月初,陳銘樞、陳濟棠爭奪廣東地盤的戰爭爆發了,贛敵乘機向閩西進逼。

  中共中央指示紅四軍進軍東江(陳毅此時離上海在歸途中)。紅四軍前委就決定到東江。當時有兩種意見,一種主張兵貴神速,立即挺進到梅縣一帶;另一種主張逐漸推進,先在閩粵邊界分兵做群眾工作。前委採取了第二種主張,於是「遲遲不前」。後來第二縱隊在峰市爐下壩擊潰敵軍兩個營(但是二縱隊長劉安恭在此戰中犧牲),一縱隊在松源打敗敵軍1個營,氣勢很壯,紛紛要求到梅縣。事實上梅縣敵兵甚少。陳毅從上海回來,10月中旬過梅縣時,也瞭解到鬆口敵只有2營兵,梅縣1營兵,蕉嶺1營兵,大埔1營兵,興甯1營兵。據傅柏翠、肖克等人回憶,陳毅當時認為:敵人如此分散,紅四軍若能及時集中直掃,以長驅之勢,速下東江數要地,東江勢必震動。東江群眾必大大振奮。然而,部隊南下既驚動了敵人,又分兵做群眾工作,不能迅速前進,到10月24日前委和軍部隨大部隊到達蕉嶺時,實際上大好時機已失,敵人的大隊援兵已在向東江地區開進了。陳毅是能辯證地考慮問題的,他決不因為在上海進一步提高了紅軍做群眾工作的覺悟就片面突出,就忽略作戰勝利的決定性作用,他對於在戰機稍縱即逝的情況下還要分兵做群眾工作感到激憤。

  到蕉嶺,當即探明梅縣無正規敵軍,僅縣警備隊相當於1個營的兵守備,乃決定直取梅縣。10月25日,紅四軍主力進佔梅縣,縣警備隊紛紛繳槍潰逃。陳毅作為前委和政治部的負責人,立即投入緊張工作,與東江特委、梅縣、蕉嶺縣委籌劃成立各種群眾組織和東江革命委員會。

  26日下午正準備召開群眾大會成立東江革命委員會,突然發現粵敵蔣光鼐率3個團的正規部隊於3天前啟程,現已抵達梅縣附近,其先頭部隊已向梅縣猛撲。戰火突起,全城驚亂。一部分敵軍仗著人地熟悉竟突入城廂。梅縣兩面臨水難以機動。陳毅當機立斷,乘敵人未及插到南門江邊,迅速指揮前委和軍部人員搶渡南門河,隨戰鬥部隊退入梅南山區。全軍在朱德軍長沉著指揮下適時避開惡戰,安全轉移,僅亡2、傷4,斃敵50餘人。

  紅四軍再次討論行動方案,有些人主張3個縱隊分開到3個地區發動群眾。討論結果多數人認為在強敵面前分兵易遭各個擊破,而且中央也已指示了紅四軍不應深入東江的政策;同時,又探得梅縣只留駐敵軍1個教導團。

  就一致主張再打梅縣。這在戰略方針上是正確的。但實際上梅縣敵人不只1個團;而且廣東軍有巷戰訓練,而巷戰卻是紅軍所生疏的。因此,紅軍黑夜運動淩晨突襲雖然得手,前鋒沖入大街,卻在巷戰中抵擋不住敵軍用手提機關槍、手榴彈等優勢火力的反擊而被迫撤到城外。當晚包圍攻城,戰至清晨4時仍打不下,而梅縣城內150名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又沒有接應配合的動靜。若繼續攻擊,粵敵增援會使紅軍陷於被動。前委研究,根據粵軍頑強抵抗和大量增援的情況判斷,廣東戰局恐己出現不利於紅軍的發展,於是決心主動撤圍,向敵兵力薄弱的贛南轉移。後來查明戰局確已發生變化。紅軍原擬趁張發奎入粵作戰,粵敵自顧不暇的時機,在廣東東江地區發展,因張發奎遲遲不肯入粵,使得粵敵可以全力對付紅軍,繼續留在廣東極為不利。

  紅四軍經平遠到尋鄔,在尋部赤色區域大田鄉安置了傷病兵。此次梅縣作戰,傷亡200餘人,而上杭補充的俘虜兵逃亡甚多。在尋鄔,陳毅又去信請毛澤東回前委,並開始籌備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

  11月中旬,朱德、陳毅率紅四軍回閩西。11月18日,在上杭官莊的前委會議上,決定擴大閩西蘇區,確定了建立閩西政權的有關政策。11月23日,紅四軍再次攻克汀州。

  在佔領汀州的第四天,11月26日,毛澤東在中共福建省委巡視員謝漢秋陪同下,心情舒暢地從蛟洋到達汀州。毛澤東向朱德、陳毅等前委委員表示誠懇地接受中央的批評(「九月來信」除對前委有批評外,對朱、毛個人的工作方式等也有批評),表示願意遵照中央指示回前委工作。陳毅也誠懇地向毛澤東當面作了檢討,詳細介紹了上海之行,並轉達了李立三對毛澤東的問候。毛澤東也說「八大」時他因為身體不好,情緒不佳,寫了一些傷感情的話。這樣,「不能一朝之慨」就消除了。

  11月28日,在毛、朱、陳出席的前委擴大會上,氣氛融洽而熱烈。這是半年多來第一次團結民主的會議。一致通過三項決議:一、召集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二、用各種方法建立紅四軍的政治領導;三、糾正黨內各種錯誤傾向,掃除紅軍內部的封建殘餘制度(廢止肉刑、禁止槍斃逃兵等)

  這些積極的變化,在同一天毛澤東寫給中共中央和李立三的兩封信中躍然紙上。「我病已好……遵照中央指示,在前委工作。」「四軍黨內的團結,在中央正確指導之下,完全不成問題。陳毅同志已到,中央的意思已完全達到。」

  在致李立三的信中更是充滿友情地寫道:「多久不和你通訊了,陳毅同志來才知道你的情形。我大病三月,現全好了,但精神未全複元。」從信中也可看出毛澤東對陳毅的感情已經和好如初。

  但是,陳毅要和大家一起糾正錯誤的決心卻不因此而減弱。他從12月3日隨軍到達新泉的當天即協助毛澤東對部隊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重點在於應該糾正的錯誤思想和如何加強與改進黨對部隊的領導。移駐古田後,工作更緊張,白天開調查會,夜間整理材料寫意見。隆冬寒夜,他和毛澤東房裡的燈光經常徹夜不滅。

  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上杭古田的廖氏宗祠召開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大會由陳毅主持。

  陳毅傳達了中共中央9月28日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並作了詳細的解釋和說明。毛澤東、朱德分別作了政治報告和軍事報告。到會代表展開熱烈討論,發言中提出了許多切合實際的意見。陳毅還在大會上作了反對肉刑、反對槍斃逃兵的專題發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