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二〇


  陳毅從分發財物的地方趕回,在城邊追上軍部,只見毛澤東帶著少數機關人員,林彪也後撤到此,毛澤東正督促林彪返回二十八團部隊,擋住敵人。

  林卻說部隊已退下來了,面有難色。毛澤東怒令:「撤下來也要拉回去!」

  陳毅也憤然說:「主力要堅決頂住敵人!」林彪帶著身邊的少數兵員殺回去了,敵人的攻勢果然被擋住了一陣,這就為集合做群眾工作的部隊贏得了時間。

  這一仗,三十一團營長周舫、獨立營營長張威犧牲,二十八團黨代表何挺穎負重傷,用擔架抬著行軍。部隊越大余嶺,向粵北南雄方向撤退,按規定到達烏徑。

  在烏徑宿營不久,接到當地中共組織的報告:敵追兵逼近。部隊緊急撤離,重新進入贛南,但又遇敵情,部隊倉促奔走,重傷的黨代表何挺穎在混亂中不幸犧牲。

  厄運遠未結束。部隊日夜東行,想擺脫追兵。在平頭坳,與追兵接觸,又小有損失。在圳下,軍部險遭覆滅。當夜軍部駐圳下,前衛三十一團駐圳下以東的吉潭,後衛二十八團駐圳下以西。次日拂曉,後衛二十八團先於軍部開拔,特務營也未及時察覺敵情,敵人進圳下時,陳毅、毛澤覃等正在吃早飯。毛澤東經常夜間工作,晚睡晚起。這天他尚未起床,槍聲驚醒了他,實際上敵人的先頭分隊已越過他的住房,他當即隨警衛員乘昏暗向村外轉移。朱德離開住屋時,敵軍已近在眼前。警衛員開槍掩護,中彈犧牲,朱德依依不捨地摘下警衛員的衝鋒槍,在敵我交錯中奪路撤退。當時彈雨橫飛,人群奔突,他同妻子伍若蘭被敵沖散。陳毅披著大衣急走,被突然沖上來的敵人一把抓住了大衣。陳毅立即把大衣向後一拋正好罩住了敵人的腦袋,自己快跑脫身。

  特務營全力抵抗,三十一團、二十八團紛紛來支援,火力壓住了敵人。

  軍部被沖散的人陸續歸隊。主要負責人都安全。只毛澤覃腿部中彈,行軍艱難。伍若蘭卻被敵軍俘去,後押送贛州,英勇就義。

  三十年後,陳毅在接受中共江西省委党支研究室人員的採訪時說:「當時紅軍人生地不熟,常常找不到響導……一走錯路便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毛澤東在1929年3月20日寫給中央的報告中說:「沿途都是無黨無群眾的地方,追兵5團緊躡其後,反動民團助長聲威,是為我軍最困苦的時候。」

  直到2月1日,紅軍才暫時擺脫追兵,來到尋鄔境內的羅幅嶂,歇腳一天。紅四軍前委在羅幅嶂開會,就這支紅軍的領導體制、行動的方向和如何使部隊精幹利索以對付嚴峻複雜的敵情,展開了討論和爭論。為應付緊張的情況,須指揮便捷。前委過去有大量地方工作要領導,所以需要有軍委專管軍隊,現在暫時沒有固定地區的工作,前委可以全力管軍隊工作,大家認為不需要重疊機構,軍委可以「暫時停止辦公」,軍委的機關可以改為軍政治部,由前委直接領導紅軍。為解決給養和宿營困難,大家認為部隊有必要分成兩個有獨立機動作戰能力的單位。於是決定將紅四軍所屬部隊進行改編,一縱隊由二十八團、特務營編成,黨代表陳毅,縱隊長林彪。三縱隊由三十一團編成,黨代表蔡協民,縱隊長伍中豪。必要時軍長朱德、軍黨代表毛澤東分別率一、三縱隊行動。毛澤東不同意立即分兵,認為分兵活動容易遭敵人各個擊破,此事議而未決。關於行動方向,因為此時已有消息證實吉安東固一帶的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尚在堅持且有發展,就決定逐步向東固轉進,以便找到一個有黨有革命群眾的休息地,安置一路拖累的傷員;並可以拋吉安敵軍之背,救援堅持井岡山的紅軍。

  在將近一個星期的「打圈子」行軍中,3000多人吃飯很難,目標很大,不少幹部要求分兵活動,要求前委開會決定。毛澤東看到如果開會則分兵可能成為多數意見,就壓下不予討論。對於因此而增加的不滿情緒他置之不理。

  而實踐正好證明,分兵就不會有後來大柏地的勝利。

  1929年2月10日,紅軍到達瑞金、寧都邊界的大柏地。贛敵劉士毅聞風尾隨而來。陳毅、林彪命令一縱隊二支隊支隊長肖克、黨代表胡土儉率隊阻擊,使敵軍暫時不敢前進。胡士儉卻不幸犧牲。這天,正是舊曆除夕,然而大柏地的群眾不瞭解紅軍,逃跑一空。部隊饑寒疲乏,追敵又無法擺脫,大年三十面對冷灶黑房,20多天鬱積的煩悶惱怒簡直要爆炸。有的怪軍長「無能」。有的叫「拼了算了!」

  陳毅出席當夜的前委會。他見朱德在會上特別沉靜。朱德引導大家分析敵我形勢。集體的經驗和智慧使大家的認識產生了飛躍:敵我形勢有了轉化的條件!敵氣焰驕橫,必然輕進。劉士毅師在遂川曾被紅四軍打敗,朱德、陳毅都瞭解他的戰鬥堅韌性不足。此次他孤軍深入,態勢很不利;紅軍雖然疲憊不堪,彈藥不足,但久屈求伸,求戰心切。此地雖無群眾助戰,但地形有利。朱德在來到大柏地途中已留心看過周圍地形,他指出大柏地以南的山谷地帶有條件設置伏擊圈。毛澤東微笑點頭。

  紅軍趁夜進入預定陣地:一縱隊一支隊在大柏地以南西側山上設伏,三縱隊在大柏地以南東側山上設伏,一縱隊三、四支隊配置在東、西兩側之間正面堵擊,一縱隊二支隊為總預備隊留大柏地由軍長親自掌握。

  2月11日(大年初一)拂曉,敵人冒著濛濛細雨向大柏地前進,受到紅軍阻擊。敵人以為得手,不斷投入新的兵力,猛攻求殲。一縱隊三、四支隊佯作不支,輪番掩護退卻:逐步退到大柏地附近,便與東、西兩側伏軍形成一個口袋形的伏擊圈。敵人不知是計,猛鑽口袋直至底部,遇堅強抗擊仍增兵不已,以致全部進入口袋。9時許,東、西兩側伏軍向敵後迂回出擊,紮住了袋口。接著,各路紅軍向敵人發起進攻,殺聲四起。但是,紅軍畢竟於彈少,沿途又有損無補,如今火力薄弱。雖然力爭彈無虛發,打完了子彈的用刺刀、石塊、槍托拼搏,卻逐漸出現僵持局面。此時,朱德軍長命令總預備隊出擊,各路紅軍也同時奮勇衝鋒,戰況才得扭轉。經過反復肉搏,「與敵在血泊中掙扎」,終將敵第十五旅兩個團大部殲滅,獲人、槍各800餘。

  這是出山以來的首次勝仗,胸中的鬱悶為之一掃。陳毅稱之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的戰鬥。」

  戰前,為了讓部隊有足夠體力打山地肉搏戰,前委書記毛澤東親自批准可以動用群眾家的糧食,留下借條,保證日後償還。群眾回村見條將信將疑。

  後紅軍再次路過,果然按借條歸還。

  寧都守敵嚇跑了。2月12日,紅軍不戰而進寧都城。紅軍得短暫休整和少量補給。數日後,贛敵李文彬旅3個團急急趕來,紅軍主動撤離寧都。

  陳毅、林彪率一縱隊取道興國向東固進發。行至葛拗,遭眾多敵軍截擊。

  林彪指揮果斷,迅速突圍,得以脫離。2月19日到達東固地區。

  東固位於吉安縣城東南120余華里,是5縣交界的邊境,四周崇山峻嶺,地勢險要。早在大革命時期這裡就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和農民協會。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人賴經邦、高克念、曾炳春等秘密恢復了黨組織,並發動了東固暴動,先後建立了贛西工農革命軍第七、第九縱隊。1928年9月,七、九縱隊合編為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團長兼政委李文林,副團長段月泉(即段起鳳)。1929年初,正是紅四軍出井岡山之時,紅二團又幫助當地的群眾幫會武裝組建成獨立第四團,段起鳳任團長,政委是金萬邦。以東固、橋頭為中心的方圓約200裡的範圍不僅成為群眾鬥爭異常活躍的遊擊區,而且創造了「遊擊秘密割據」或「飄忽不定的秘密割據」的成功經驗。紅四軍前委領導人對此曾有很高的評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