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毛澤東在兩個月以後在紅四軍前委給湘贛邊界特委信中寫道:「這番我們到東固則另是一種形式,反動勢力已驅逐了,政權完全是我們的,但公開的政權機關和固定的赤衛隊都沒有,郵路是照常的,商業貿易是照常的,邊界所受的痛苦此地完全沒有,敵軍到來尋不到目標,黨的組織和群眾的組織(農民協會)完全秘密著,在接近暴動之時這種形式是最好的,因為這種形式取得群眾不致失掉群眾,武裝群眾不是守土的赤衛隊而是遊擊隊……敵人完全奈何他們不得。」紅二團、紅四團在共產黨對軍隊的領導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現,毛澤東對此十分欣賞。他在4個月後答覆林彪的信中寫道:「至於二、四團,四軍的同志見了他們真是慚愧萬分,他們是指導員支配軍官的,花名冊上軍官的(名字)列在指導員的後面,一個子彈不問過黨不能支配,他們是絕對的党領導。」 紅四軍開進這樣的地區,群眾歡迎的熱情可想而知,抬著整豬,挑著成擔的棉花和糧食來慰問。陳毅與毛澤東、朱德一起同二、四團領導人、當地黨組織和農協的負責人親切會見,交流經驗。22日,召開會師慶祝大會。 紅四軍對東固紅軍也作了切實的幫助,毛澤東、陳毅給東固戰友們傳達和講解中共「六大」的決議案。陳毅從一縱隊抽調幹部和槍支給二、四團。 在東固休整僅一個星期,李文彬率3個團向東固進逼,張與仁旅也進窺東固。前委開會研究戰略方針。 這時若以東固為陣地加以死守而與強敵作戰顯然是不利的。紅二、四團的公開鬥爭和秘密鬥爭相結合的優勢在兩軍對陣時將完全喪失。紅四軍來東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救援井岡山,此時卻得悉井岡山已經失守,由紅五軍部隊編成的三十團及三十二團已突圍。這樣,前委「乃決定拋棄了固定區域之公開割據政策而採取變定不居的遊擊政策(打圈子政策),以對付敵人的跟蹤窮追政策。」(毛澤東為前委寫給中央的報告,1929年3月20日)這個決定對中國革命武裝鬥爭及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擴大是有深刻歷史意義的。 毛澤東在1928年11月25日給中共中央的報告(即《井岡山的鬥爭》)中說:「環邊界而『進剿』的敵軍,尚有十餘團之多。但若我們于現金問題能繼續找得出路(糧食衣服已不成大問題),則憑藉邊界的基礎,對付此數敵人,甚至更多敵人,均有辦法。」因此他力主「紅軍不走」,「只有」在井岡山作長期的鬥爭才是正確的,而將任何想遠出遊擊的意圖都視為不要革命根據地。然而實踐卻證明雖然採取了變通辦法,派主力突圍下山打外線,範圍不大的、沒有誘敵深入條件的井岡山還是沒有辦法守住,因而不得不暫時放棄過去認為只有如此才正確的固定區域的公開割據。從主力下山外線遊擊到正式採取打圈子政策,不僅是戰術上的改變,而且在實際上認識了大範圍的遊擊行動也是鞏固、擴大或開創革命根據地的主要戰略手段。突破了片面性和局限性,就為紅軍此後在閩、贛兩省機動遊擊最後創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此時,紅四軍全軍約3000餘人,從一、三縱隊中抽調人員,編為第二縱隊,縱隊長胡少海、黨代表彭枯。 2月25日,紅四軍撤離東固,繞道經永豐、樂安、廣昌、石城、寧都進入瑞金境內。贛敵張與仁旅仍緊躡其後。然而部隊進抵瑞金壬田市時,贛敵忽悄然折回,去向不明,令人疑惑。為避免贛敵暗算,前委決定轉向東行,進入敵兵力較弱的閩西。 一縱隊取道瑞金、古城間的荒僻山路入閩,3月12日進佔四都。四都距閩西土皇帝、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旅長郭鳳鳴盤踞的長汀城80餘裡。郭鳳鳴急派一個團向四都撲來。紅四軍一舉將其擊潰。3月14日,紅四軍向長汀挺進。郭鳳鳴親率主力在長嶺寨憑險據守。紅四軍一路直取長嶺寨,一路迂回敵後,僅3小時便將敵大部解決,殲敵20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郭鳳鳴被擊斃。殘敵向上杭潰逃,長汀為紅軍佔領。 紅軍進城後,接管了原有的軍需工廠,並籌得大批軍餉。紅四軍官兵第一次穿上統一的青灰色的軍裝,戴上綴有紅五星的新軍帽,打上新裹腿,每人還領到4塊錢的津貼費。對從不關餉的紅軍官兵來說,這簡直是一筆鉅款。 他們上街理髮洗澡,全身上下煥然一新。 陳毅有詩表達了1929年春天他們的心情:閩贛路千重,春花笑吐紅。 敗軍氣猶壯,一鼓下汀龍。 此詩收入詩集出版時「敗軍氣猶壯」改為「鐵軍真是鐵」。 在汀州,紅四軍有兩件大事。一是3月20日召開的前委擴大會議決定了行動計劃;二是成立了軍和縱隊兩級政治部。 當時已查明,張與仁旅的悄然引去是蔣桂戰爭爆發的一個震波,整個戰局必將大動盪,前委擴大會一致認為應抓緊有利時機發展革命形勢。同時已知紅五軍(當時習慣上仍稱紅五軍)從井岡山突圍後到達贛南。因此,會議作出決定,紅四軍應與紅五軍及江西紅二、四團密切配合。「以贛南、閩西計餘縣為範圍,用遊擊戰術從發動群眾以至於公開蘇維埃割據,由此割據區域與湘贛邊界之割據區域相連接。」毛澤東特別強調:「這一計劃是決須確立,無論如何,不能放棄,因為這是前進的基矗」(見毛澤東3月20日給中央的報告,後在於都會議形成正式決議。)陳毅參與作出這一決定並始終贊成。他在9月1日給中央的報告中不無自豪地寫道:「以閩西贛南為遊擊區域,相機與湘贛邊界取得聯繫,恢復井岡山附近群眾割據。」 政治部成立。毛澤東在汀州親筆書寫了「中國紅軍第四軍政治部」的紅旗。自此,遊擊區域的群眾工作就由政治部負責組織實施,在地方赤色政權未成立之前,由政治部代行政府的職權,部隊的籌款及分配也由政治部指揮各級黨委負責實施。政治部成立將更好地執行黨的政策,保護各階層群眾的利益,配合黨的政治任務更有計劃地統一地開展部隊政治工作、群眾工作和政權工作。在軍政治部指導下,長汀相繼建立了工會和農會組織(分公開和秘密兩種)。不久成立了長汀縣革命委員會。部隊籌款5萬元。 第四節 主持紅四軍「七大」 4月1日,紅四軍回師贛南到達瑞金與紅五軍會合,局勢很有好轉。4月3日,前委卻接到輾轉送達的中共中央1929年2月7日信(後稱「二月來信」)。 這封信是在革命形勢嚴重時寫的,中共中央按照中共「六大」時布哈林演說的精神,要求紅四軍將隊伍分得很小,散向農村中,朱、毛離開紅軍,隱匿大的目標,以保存紅軍和分散發動群眾。 前委接到「二月來信」後,就在毛澤東主持下舉行前委擴大會討論。會議的結果,在毛澤東寫的前委4月5日致中央的信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信一開頭就坦誠地指出「中央此信對客觀形勢及主觀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觀了。」 並從四個方面闡明了紅軍必須集中、領導者不能離開的理由,表現出理論上和組織上很大的政治勇氣。 其實,在蔣桂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也已開始改變看法。中共中央在4月4日通過的給紅四軍的指示信(4月7日發出)中說:紅軍目前總的任務是擴大遊擊戰爭範圍,發動農民武裝鬥爭,深入土地革命。朱、毛「若一時還不能來,中央希望前委派一得力同志前來與中央討論問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