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這時,被解雇的同學不斷增多,在候工的同學當然更難安排,法國政府對仍在工廠做工的同學也不能做出明確保證,隨時有解雇的可能,而國內主管此事的華法教育會經費拮据,無法接濟同學們上學。1921年初,華法教育會會長蔡元培到法國走了一趟也未能解決問題。同是勤工儉學倡導者之一的吳稚暉已在國內宣傳勤工儉學生們「既無勤工之能,又無儉學之志」,揚言要將他們「遣送回國」。同學們既氣憤,又著急,準備通過北洋政府的駐法公使館一總解決。

  作為日收入18法郎的技術工,而且在工廠裡與工程師逐漸親近不會有被解雇之虞的陳毅,處境遠比其他同學為好。但是他既已跳出獨立地尋找救國道路的圈子,就沒有只顧自己,而是冒著被解雇的危險積極投入了為同學們求生存和出路的鬥爭。他很快成為四川學生的代表。

  在學生代表們的堅持鬥爭下,駐法公使陳籙為解決同學們的問題當著學生代表的面給國內擬發了電報。但是,不久後北洋政府回電說:現時國庫奇絀,在法學生之無錢無工者,惟有將其分別遣送回國,並「責成公使館辦理」。

  這使同學們大失所望。1921年2月28日,紛紛從法國各地趕到巴黎的500多名勤工儉學生,在陳毅等11名代表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開赴中國駐法公使館,與陳籙展開了針鋒相對、緊張激烈的面對面鬥爭。

  這就是留法勤工儉學生為「爭吃飯權、工作權、求學權」而掀起的著名的「二·二八」運動。陳毅由於曠工參加了這場鬥爭,被廠方解雇了。

  「二·二八」運動得到了在法華工的支持,贏得了法國人民和輿論的重視,也引起了法、中兩國政府的關注。從法國自身利益著想,法國政府對接納中國的這批勤工儉學生曾抱有很大希望。現在由於經濟困難和中國國內的原因把學生推入絕境,和他們的初衷是不符的。在法國一批「有識之士」的奔走下,通過與中國方面協商,於5月14日成立了「留法中國青年監護處」,由法國有關部門撥出一些款項進行維持。同時,儘量安排一些勤工儉學生做工或就學。陳毅也被安排到聖·日耳曼中學繼續讀書。但是他知道,所謂「監護」,就是為了把勤工儉學納入中、法官方所需要的軌道。「維持費」要一週一周地領就是明證。中、法兩國政府是不會花錢培養反對自己的人材的。

  勤工儉學生們的問題還遠沒有解決。

  6月的一天,陳毅從一位法國工程師那兒瞭解到一個驚人的秘密借款消息:北洋政府派專使朱啟鈐、財政次長吳鼎昌來法,決定以滇渝鐵路和兩粵鐵路的建築權作為交換條件,以全國50年的印花稅、驗契稅作抵押,向法國政府商借3億法郎鉅款。

  與此同時,在雷諾工廠做工的周恩來也從報紙上判明了這一喪權辱國的買賣。這種賣國行徑決不能允許。周恩來、陳毅立即分頭把消息透露給了在法同學,並很快通知旅法各華僑社團以及「工學世界社」等,於6月30日在巴黎召開了有旅法各界代表參加的「拒款大會」。

  陳毅在鬥爭中做了大量宣傳和組織工作。他不但團結和爭取官費生和自費生一起參加鬥爭,還深入華工區進行演說和組織。

  巴黎的拒款鬥爭,很快影響到國內和國際輿論。中國國內的工人、學生、知識界、工商界都支持中國留法學生的這場愛國運動,並迅速掀起反借款鬥爭。法國的正義輿論也同情中國學生的鬥爭。其他列強由於爭奪侵華利益,得知中國向法國借款消息後也紛紛責難。中、法兩國政府只好暫時把這項肮髒交易隱匿下來。

  但是,7月下旬,同學們突然得知借款密約已經簽訂,而且將借款數額從3億增加到了5億。8月13日,規模宏大的第二次「拒款大會」在巴黎召開。大會由周恩來、趙世炎、陳毅、蔡和森、王若飛等主持。會上,憤怒的與會代表控訴了賣國政府的這一罪行,痛打了拒不說明借款真相的代表陳籙出席會議的公使館秘書王曾思,迫使他代表陳籙「向法外交部聲明反對此次五萬萬法郎的大借款」,使拒款鬥爭取得了完全勝利。

  拒款鬥爭中,除了許多領導和組織工作外,陳毅似乎是同學中唯一能寫白話文的人,他全天在忙碌起草;有那麼多的宣言、通訊竟使得他天天不得閒。他把這些宣言、通訊以油印的方式向旅法華僑各界和法國上層人士及各報館廣為散發。拒款鬥爭後,陳毅在同學們中的威信更高、影響也更大了。

  拒款鬥爭激怒了中、法兩國政府。「留法中國青年監護處」宣佈從9月15日起,停發勤工儉學生的維持費。(陳毅起草的《克魯鄒工廠勤工儉學生爭回裡比兩大運動團通告》中記載了這一史實。)恰在此時,又傳來了一個更令同學們吃驚而憤怒的消息:裡昂中法大學(簡稱裡大)即將開學,在法國的勤工儉學生將被拒之門外,吳稚暉等在國內已另外招收了一批學生,併發了一個專門為了限制勤工儉學生入校的《通告》,說入學者必須有「財力」保證,有「畢業文憑」,並要通過考試。

  裡昂中法大學,「在歷史上,是因……勤工儉學生而後有」。法國政府效美國用中國的「庚子賠款」創辦清華大學的先河,在中國的留法勤工儉學生一批批湧入法國而法國政府事實上不能給予妥善安排之後,遂與中國政府決定也用「庚子賠款」創辦這所學校。勤工儉學的幾位主要倡導者蔡元培、李石曾、吳稚暉等都從未諱言過創辦裡大是因為「已有千余學生來法之故」。

  並曾「主張將勤工儉學機關,併入裡昂大學籌備處」。可是,曾幾何時,為勤工儉學生創辦的裡大,突然間要對勤工儉學生關門了。

  陳毅等人敏銳地看到,勤工儉學生們之所以被拋棄的原因,是不久前掀起的拒款運動。「陳籙對於各界人士無可如何,專歸咎於勤工儉學生」,並借此給學生們戴上「過激黨」的帽子。陳毅等大聲疾呼:「正當的爭攘,不是惡德」!他和蔡和森、趙世炎、李隆郅(即李立三)等發起在巴黎組織各地勤工儉學生聯合委員會,作為最高領導機關,決定發動鬥爭,爭回裡大。

  情勢變化很快。各地代表抵達巴黎成立聯合委員會,得悉吳稚暉率一批國內新招的學生將于9月21日抵法,裡昂中法大學也將於是日開學;而駐法公使館對於勤工儉學生們的要求,遲至此時還毫無準備協商的態度。為了與有關當局進行有力談判,9月20日,蔡和森、趙世炎、陳毅、李隆郅等率領已彙集於巴黎的各地代表100余人組成了「先發隊」,開赴裡昂,佔據了裡大校園。這完全是在中、法當局的迫害下,「前途茫茫,危急萬狀,勢不得不挺而走險」「以求一總解決」的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後之行動」。學生的原意也無非是借此以作為條件與有關當局談判。因此,「20日到裡昂後,共100同學暫在裡大屋後一坪內等候,無所要求,亦無以擾亂,並向裡大辦事人已申明來意」。但是,在中國駐法公使館,中法裡昂大學當局和法國政府方面看來,這已經成為他們進行鎮壓的口實。他們三方勾結,先由「裡昂官廳派來警兵10餘人」,將他們「看守、限制出入」,並以欺騙手段收走了「先發隊」全體成員的居住證。隨於「第二日下午,忽派來武裝警察一大隊」,把他們全部拘捕,押上囚車,送到裡昂市郊一個廢舊的軍營關押。

  ①陳毅:《被迫回國留法勤工儉學生一百零四人通啟》,《陳毅早年的回憶和文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69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