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從家鄉到美國 | 上頁 下頁
三三


  我在美國的第五年和前四年頗有不同,主要的變更是改變我的主修課程,從數學轉到哲學,我獲得哲學研究獎學金。我曾讀過羅素(Bertrand Russell)的著作,我在1914年7月10日的日記上說羅素的《哲學論文集》(Philosophical Essays)「極符合我的想法」。我對柏拉圖的《共和國》和休謨的《論文集》(Hume's Treatise)等等,也曾多方涉獵。因為我一直選修哲學課程,我覺得轉系並不是太大的改變,仍有餘暇作課外活動,甚至在寒暑假出外旅行。1915年1月及2月,我去程奈塔代(Schenectady)拜訪達維一家人(Wheeler Daveys)、奇異公司(G.E.Co.)和聯合學院(Union College)。

  這是我第一次拜訪美國人家庭。在紐約中央大火車站(Grand Central Station),我的老同學路敏行來接我,並引導我各處觀光。我參觀了哥倫比亞大學,看了萊因金(Rheingold)——我第一次看的歌劇——《愛達》(Aida),並聽了喜好音樂社演出的音樂會(Philharmonic concert)。在霍夫曼(Joseph Hoffman)鋼琴演奏會上,坐在我旁邊的女孩深受樂聲感動,每演一曲後,她必悲傷歎氣。我登上烏沃斯大廈(Woolworth Building),那時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尚未建造,參觀了格蘭特(Grant)墓、水族館及大都會博物館,在布魯克林(Brooklyn)橋上走了一段路,總而言之,像任何觀光客一樣,遊歷了紐約。我隨著搭乘浮爾河輪船(Fall River Line)經由科德角運河(Cape Cod Canal)前往波士頓及劍橋。南京同學吳康來接,我和他已有四年未見。我晤見了數學教授韓廷頓(E.V.Huntington)和哲學教授伍德斯(J·H.Woods),這兩人後來對我在哈佛學業助力頗大。

  這次我拜訪的貝夫(Paeff)一家人,以後我常去走動,宋尼亞·貝夫(Sonia Paeff)(譯者按:上文拼寫Sonya)在綺色佳曾教我彈鋼琴(她丈夫是路易·席佛曼,我的數學教師),我多次看到她的姊妹,貝絲(Bessie)、安娜(Anna)和小「瑞娃」(Reeva),實際上是Reba,以後我稱她為瑞葩。那一學年,除了正課之外,我讀了許多羅素的著作。我寫一篇哲學論文,竟得了獎。中文《科學》月刊創刊號於2月出版後(上文謂於1月出版),我撰稿、編輯,頗為忙碌。

  4月,我從哈佛聽到我獲得了喬治與馬莎·德貝哲學獎學金(Georgeand Martha Derby Scholar)。6月11日,我在康奈爾上了最後一課——形而上學研討。臨行之前,我參加了1914年6月16日康奈爾第四十七屆畢業典禮。在典禮中,有首任校長懷特(Andrew D.White)在史密斯館前塑像揭幕式,懷特校長說,在自己塑像前講演,頗覺尷尬。

  在靜止四年之後,我既然慣於在各地走動,離開康奈爾前往哈佛之際,我旅遊所到之地頗多。1915年複,我和上班同學(康奈爾1912班)Robert W.King拜訪葛蘭(Watkins Glen),後來在1938年中日戰爭期間,我曾將日記和我拍攝的四千五百張照片從中國寄與我這位金同學托他保管。在紐約時,胡適與我的共同朋友威廉姆斯(Clifford Williams)小姐請我晚餐,我第一次到哥倫比亞特區的華盛頓市,和清華學生監督黃佐庭以及後來在1920年代任清華大學秘書的李岡發生接觸。那年暑期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前往巴爾的摩(Baltimore)拜訪嘉化,他是1908年在南京時候我的第一位美國老師。

  這是我第二次拜訪美國家庭,第一次是半年前訪問達維家,上文我曾提到過。我對小瑪格麗特·達維的幽默感留有深刻印象。我們大部分時間談論在南京的往事。同年夏天,中國學生會議在康州中城(Middletown)舉行,我參加一英里競走,成績是九分五十一秒。其他我訪問的城市有哈特福(Hartford)、春田(Springfield)和普洛維騰(Providence)等,在普洛維騰,我看到康奈爾同學郝斯(Raymond P.Hawes)。最後我到達麻州劍橋,暫時和胡剛複(我多年同住一室的胡明複之弟)住在一起,不久遷於哈佛廣場附近的「學院寄宿舍」(College House),我住在把角的一間房,正對「一神教堂」(Unitarian Church)的鐘樓。於是在1915年9月10日,便展開我在哈佛的三年生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