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景潤 | 上頁 下頁 |
一一 |
|
【第三章 卑賤者】 慧眼識英才 1956年8月,「全國數學論文報告會」在北京舉行。經華羅庚推薦,陳景潤參加了會議,並在會上宣讀他的論文。 北京,雄偉壯麗的天安門依舊是那麼令人激情如湧,而陳景潤卻和當年不一樣了。這位在中學任教曾被辭退的年輕人,顯得比以前精神多了。雖然,仍是清瘦,但眉宇間洋溢著英俊之氣。這個報告會是中國數學界元老俊傑雲集的群英會,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並非易事。陳景潤被分配在數論代數分組,該組的論文宣讀大會在古香古色的北京大學的一個教室中舉行。陳景潤又走上講臺了。儘管陪同他去的老師事先不斷給他鼓氣,要他沉著、鎮定,有條不紊地按照論文進行宣讀,但是,站在講臺上,陳景潤發現,與會的30多位數學家的目光,全系在他的身上。仿佛,他突然被一道道來自四面八方的光束,緊緊地攫住了,一種莫名的孤獨無助感湧上心頭,接著,便是難以自持的驚慌,他,竟然變成了一隻受驚的小鹿,不知如何是好。論文宣讀一開始,所有準備好的言辭,全部逃遁得無影無蹤,頭腦一片空白,他窘得難以自容。勉強說了幾句,結結巴巴,不知怎麼表達才好,猛然記起,應當在黑板上寫個題目。轉身寫完題目,說了一二句,又急匆匆地轉身在黑板上演算起來。手有點顫抖,不聽使喚,眾目睽睽之下,他像是個不甚懂事的小學生,在黑板上畫來畫去,唉,怎麼搞的,還不如在勤業齋106室的小屋中在草稿紙上演算那麼嫺熟自如。 這就是華羅庚極力讚揚的陳景潤麼?台下的聽眾開始搖頭,接著,嘀咕開了。當年,陳景潤在中學教書,第一堂課也是這樣的。思維縝密的數學家,言辭表達委實太讓人感到遺憾,茶壺裡的餃子倒不出來,真是急煞人了。滿頭大汗,背上更是冷汗如洗,臺上的陳景潤開始癡癡地站在那裡,不知該說什麼。 廈門大學的李文清老師本來也屬文靜之輩,他比陳景潤更急,眼看陳景潤的論文宣讀炸鍋已成定局,他終於按捺不住了,自告奮勇地走上講臺,對參加會議的代表解釋,他的這個學生怯場,主要是不善言辭,人們的目光流露出疑惑和失望。陳景潤則像是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怯生生地站在一旁,正等待著懲罰。李文清老師忙對陳景潤的論文作了補充介紹。這一切,全落在端坐在下面的華羅庚的目光裡。 李文清老師講完,人們仍感到不甚滿足。一個魁梧的身影在眾人的目光中健步移上臺去,喔,是華羅庚,這位中國數學界堪稱泰斗的大人物,頗有風度地向大家笑了笑,接著,闡述了陳景潤這篇論文的意義和不凡之處,充分評價了陳景潤所取得的成果。一錘定音,當人們盼望已久的掌聲終於響起來的時候,臉色蒼白的陳景潤才長長地吐了一口氣。 對於陳景潤的這篇論文,1956年8月24日的《人民日報》在報道這次大會時,特別指出:「從大學畢業才三年的陳景潤,在兩年的業餘時間裡,閱讀了華羅庚的大部分著作,他提出的一篇關於『他利問題』的論文,對華羅庚的研究成果有了一些推進。」這個評價客觀且不乏冷靜,陳景潤的成果終於得到了公認。 貌不驚人的陳景潤在宣讀論文時出了「洋相」,但他那銳利的進取精神,卻使華羅庚深深地感動了。他愛惜人才完全出自於自己的一顆真摯之心。華羅庚是江蘇金壇人,家境貧寒,又身患殘疾,沒有上過大學,精湛的數學造詣和深厚的數學功底全靠自己自學的。當初,只在金壇初中任會計兼庶務,幸有唐培經、熊慶來、楊武之、鄭洞蓀、葉企蓀等人對他的獎掖和幫助,把他調到清華大學工作,並給予無私的幫助和逐步的提攜,才使他成為中國數學界的一代宗師。以己推人,華羅庚把期望寄託在僅此見過一面的陳景潤身上。慧眼識英才,不得不佩服華羅庚的遠見卓識和寬廣的胸襟。他心裡思忖著,廈門大學條件雖然不錯,但遠離北京,消息相對閉塞,適合科研方面攻關的陳景潤,在他身邊,必定會有更大的成就。他絲毫沒有把陳景潤的木訥和不善言辭等弱點放在心上,也不介意陳景潤的怪僻。心胸坦蕩的善良老人,曾經對他的弟子們說過:「當然我們不鼓勵那種不埋頭苦幹專作嘶鳴的科學工作者,但我們應當注意到科學研究在深入而又深入的時候,而出現的『怪僻』、『偏激』、『健忘』、『似癡若愚』,不對具體的人進行具體的分析是不合乎辯證法的。鳴之而通其意,正是我們熱心於科學事業的職責,也正是伯樂之所以為伯樂。」伯樂們提攜了華羅庚,而今,時代莊重地把伯樂的重任賦予這位數學大師,他沒有讓人們失望。 陳景潤載譽回到廈門大學,受到了校黨委的熱情鼓勵,銳氣正盛的他,並沒有松一口氣,而是一鼓作氣,在數論上的三角和估計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不久,他的第二篇論文《關於三角和的一個不等式》,呱然落地,刊登在1957年第1期《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上。 華羅庚極力推薦陳景潤到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工作,數學所主動和廈大協商,得到了廈大黨委、王亞南校長和數學系的全力支持。1957年9月,陳景潤正式調到北京,進入全國最高研究機構,揭開了他生命史上坎坷而最輝煌的一頁。華羅庚的引薦和提攜之情,陳景潤是永遠銘記心中的,對待這位恩師,他尊敬有加,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謝謝華老師,謝謝華老師。」不善言辭的他,覺得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不負老師的一片厚望。進京以後,陳景潤仍然保持那種孤雁獨翔式的科研方式,他習慣於一個人獨處,習慣於單槍匹馬去叩響科學的殿堂。華羅庚充分理解陳景潤這種難以移易的獨特個性,他身為研究所所長,給了陳景潤充分的自由天地。對於這一切,陳景潤感激不盡。因此,「文革」大劫,「四人幫」中的重要人物遲群,曾專程叩開了陳景潤那間只有六平方米的小屋,神秘兮兮地要陳景潤揭發所謂的華羅庚剽竊陳景潤研究成果問題,陳景潤毫不含糊地站在真理的立場上,予以實事求是的回答:沒有此事。「四人幫」的陰謀化為泡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