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賡傳 | 上頁 下頁 |
三 |
|
陳賡在《報告》中也提到這事:從家裡「逃出來當兵,下了3個月操就去打仗。當2年兵後,一身生瘡,糊裡糊塗,家裡也找不到我。」 那時湘軍的二等兵月餉是5元5角,但軍官克扣,長期不發。1917年後,湘軍曾積欠士兵軍餉長達23個月,當兵的每月只能拿到5角零用錢;部隊終日長途跋涉,行軍打仗,士兵體質極差,生病的人很多,「少爺」出身的陳賡也不例外。有一次,陳賡所在部隊打了敗仗,退到郴州,他長了一身瘡,病倒在床。他的同連士兵回到湘鄉告知家裡,家裡就來部隊找他,他仍然堅持不回。 1918年,皖系軍閥張敬堯與湘軍經過數月大戰進入湖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人民造成空前浩劫。據說醴陵地區經南來北往的軍閥部隊拉鋸戰後,全縣「僅遺二十八人,此二十八人每對人雲:『我們妻離子散,零丁孤苦,並不想活。』」報紙披露:「株洲一鎮,商戶數千家,同遭浩劫,攸縣黃土嶺一役,被奸而死者,致于女屍滿山,殺人之多,動輒數萬」,「嶽州、寶慶各處,大半燒殘,十室九空,不忍目睹。」……湖南全省怨聲載道,湘軍終於集結力量,在1920年6月將張敬堯趕出了湖南。但湘軍內部又起衝突,爭奪地盤,戰事不斷。 陳賡生活在軍閥部隊的最底層,親眼目睹了連年混戰給人民大眾帶來的災禍,又深刻體驗了軍隊中打罵士兵的痛苦。當了上士後,連長經常要他造軍餉冊子,使他看到軍官弄虛作假、克扣士兵、貪污腐化的情況,引起心中強烈不滿;同時又看到軍閥們為擴充實力、爭奪地盤,不惜勾結帝國主義,引狼入室……深感在這樣的軍隊裡,不能實現自己的愛國思想,更談不到完成「富國強兵」的夙願了。追隨他投軍的三弟陳尊三在軍中病死,使他對湘軍徹底絕望了。感到在這種禍國殃民的軍隊中當兵,簡直是恥辱,於是產生了離開湘軍的思想。 陳賡在《自傳》中提到了這個問題:「目睹連年戰爭慘狀,戰場遺屍遍野,民家則十室十空。對軍閥戰爭深表懷疑,遂萌退志。」 他在《報告》中,也談到了那時的思想變化:「打敗仗後,我思想改變不願當兵了。因為,一、軍閥混戰,為了什麼?二、當兵究竟為誰而死?三、當兵沒有出路。同時,看到五四學運膨脹……積極想去進學校。」 這裡要講講何謂「當兵沒有出路」這個問題,在軍閥部隊中,凡屬行伍出身的人,都不能被提升為軍官。部隊裡軍官缺額,都得由軍官學校出來的學生補充。部隊到了廣東省韶關,陳賡想去投考講武堂,可是講武堂有規定,士兵一律不能報考。這對於一個在「五四運動」影響下,求知欲極為強烈的陳賡,自然是個嚴重的打擊。加之其他原因,陳賡就想離開舊軍隊了。 1921年7月,湖北省發生宜武兵變,鄂軍團長夏鬥寅等,密謀趁機驅逐湖北省督軍王占元。湖南省督軍趙恒惕以「援鄂自治」為藉口出兵進攻鄂南,在打到武昌附近時,受到敵軍痛擊慘敗,陳賡所在團傷亡過半。 戰場上的失敗,激化了湘軍內部的矛盾:日本士官學校出身的「士官系」與保定軍官學校出身的「保定系」結成聯盟,極力排斥「行伍系」的軍官。陳賡的團長曾君聘,就是個行伍出身的人,自然遭到排斥。他就設法謀得粵漢鐵路湘局局長的職務,離開了湘軍。1921年秋,曾君聘前往上任時,是陳賡護送他到長沙的。曾君聘瞭解陳賡也想離開軍隊的心願後,就給陳賡在鐵路局安排了個辦事員的差事,月薪60元,比在軍隊拿的上士軍餉高出了許多倍,使陳賡有能力在工作之餘去完成繼續學習的心願。 陳賡的童年是幸福的,而不幸的是從少年到青年這段時間。但這段艱難困苦的生活,給他提供了鍛煉及認識生活的機會。人長大了,思想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邁開大步向前走。 三、光明之路 陳賡在《報告》中說:「我所以富有愛國思想,因受黃克強(黃興)影響。」 前面說過,那時的湖南省是各路軍閥角逐的戰場,你爭我奪,硝煙四起。反映在思想戰線上,湖南也是個激烈爭鬥的場所。兩軍對壘,各顯神通。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譚嗣同為首的維新派,和當地的封建地主階級的衛道者,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鬥。1900年唐才常自立軍起義失敗後,維新派被殺了百餘人。但是求進步的烈火並未因此熄滅,各地的反清起義此起彼伏,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形成了波瀾壯闊的雄偉氣勢,而黃興(字克強)就是這個偉大運動的代表人物。自然會對朝氣蓬勃的陳賡這一輩湖南青年產生積極影響。 為此,陳賡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報考中學和到各種補習學校讀書,如饑似渴地學習,使自己的知識有了長足的進步,其中英語也學得不錯。解放戰爭中,他曾回憶這段學習生活說:自己在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被留校任第二期入伍生連連長。那時才22歲,個子矮。而學員大都比他長得高,很多人還比他年紀大,並且都有較好的學歷,看不大起他。他知道後,作了充分準備,第一天上台講課一句話不說,用英文把講義寫了一黑板,叫學員解釋,大家都傻了眼,從此再也不敢輕看這位年輕的連長了。這個故事就是他在長沙英語學得好的明證。 時代在迅猛地向前發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馬列主義思想和俄國十月革命經驗的迅速傳播,使革命形勢有了很大發展。同年,長沙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湖南支部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從此,湖南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學生運動及各方的工作,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中共組織還創辦了青年圖書館、自修大學等,組織青年進行學習;還經常舉辦講演會、學習會、討論會等活動,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培養黨團幹部。 長沙的這些進步組織及其活動,像香花吸引蜜蜂一樣,緊緊吸引著年輕有強烈求知欲的陳賡。1922年他進入毛澤東創辦的自修大學學習,聆聽了一些著名革命家的講課和演說,和革命團體有了密切的接觸,看到了《新青年》等革命書報,讀到了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文章,並具體得到了湖南著名共產黨人何叔衡、郭亮、姜夢周等人的幫助,使他的思想產生了飛躍,使懷有黃興救國救民思想的陳賡,看到了更為光明的前景,開始懂得了中國革命的必由之路。 《我的自傳》中寫道:「民國十年離開行伍,複又插考中學,受『五四』思潮之激勵,願獻身革命,乃於1922年加入S.Y(社會主義青年團),從事反帝運動。」同年1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介紹人是易禮容。從此,這位舊時代地主家庭的叛逆,成為了一個自覺的革命者,走上了為人民解放而奮鬥的光明大道。後來,陳賡曾和人們談起入黨事時,愛說:「第一年有黨,第二年有我。」其實,這話應該是「第一年就有我」的。他在軍事工程學院曾和張衍說:「我的黨齡應該是與黨同齡。1921年我就在湖南黨的小組工作,提出入黨請求,可當時党的負責人說,陳賡是出生于地主家庭,是個大少爺,應該多考驗一個時期再說,就這樣才批准我1922年入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