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冰心傳 | 上頁 下頁 |
五七 |
|
作品中的那個「白袷臨風,天然瘦消」的詩人,簡直就象拆白黨,專會用幾句歪詩討取闊女人的歡心,然後跟在女人後面,以打秋風為業。 這是冰心生平第一次,對她所熟悉的本階層的一群人物,作出的一定程度的諷刺和譴責。 繼這篇小說完成之後不久,冰心又在同一年的11月28日,完成了另一篇描寫勞動人民生活和表現勞動人民思想感情的短篇小說《冬兒姑娘》。 這篇作品的女主人公冬兒,是個被丈夫遺棄了的砸石工人的女兒,從八九歲的小小年紀,就做賣雞子、賣柿子、賣花生等的小販,用自己辛苦勞動的汗水,養活母親和自己。 她的形象,與幾年前冰心刻畫的勞動婦女形象——比如那位奶娘的女兒、忠順的六一姐(《六一姐》);比如那位無父無母的孤兒、逆來順受的翠兒(《最後的安息》)——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冬兒是一個敢做敢為的姑娘,絕不逆來順受,也絕不謙卑忠順,她只是憑著自己的勤勞,自己的力氣,用誠實的勞動,為母親和自己換一口飯吃。她不信神,也不信邪,既敢與大兵粗聲大氣地講理,也敢砸了香頭的牌位。一個赤貧如洗的女孩子,在那樣的亂世裡頭,竟然能夠用抗爭作武器,在社會上站住了腳。 這篇小說完全是用第一人稱的「我」,用敘述的口吻,來描述冬兒姑娘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的,而這個「我」的身份,就是冬兒姑娘的母親。聽她講述冬兒故事的人,是她服侍的女主人(當「我」向她的女主人講述關於她的女兒的故事的時候,這位第一人稱的「我」,已經從一個砸石工人變成大戶人家的女傭人了)。 冰心賦予了冬兒姑娘勇敢堅強的性格,她對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不再抱著從前那種悲天憫人的態度了,而是對象冬兒姑娘這樣的勞動者,表現出來的某些自發的反抗行動,表示了歎喟和讚賞。 作品中的這個姑娘雖然長相不佳,「傻大黑粗的,眼梢有點往上吊著」,但是她的敢作敢為,敢說敢罵,光明正大,「明人不做暗事」的開朗性格,卻讓讀者非常同情和喜愛。 除去上述的小說之外,冰心在這一時期,還寫作了一篇關於教會問題的小說《相片》。冰心在這篇小說裡,第一次含蓄地指出了教會人士的偽善。這篇小說的女主角,是一位住在中國、上了年紀的美國人施女士,她是一所教會學校的老師。初來中國的時候,正值她的青春年華,有一張美麗的橢圓形的臉龐,一頭淡黃色的秀髮,又常穿一件玫瑰色的衣裳,使她成了這所教會學校裡的外國女教員中,最美麗的一個。但不知是為了什麼,她並沒有嫁給愛慕她的同胞畢牧師。光陰似流水一樣地流逝,她的一頭淺黃色的秀髮,顏色逐漸地變成了灰白。畢牧師也早就有了一位年輕活潑的太太。老之將至的施女士,只得寂寞地搬出教會學校的小樓,移居到了校外的一條小胡同裡,種點花,養只狗,逛逛廟會,多數的時光則是一個人坐在房間裡,默默地望著牆壁或爐火。 一個中國小姑娘王淑貞的出現,改變了施女士這種寂寞的生活情調。王淑貞是一個前清老秀才的遺孤,她的父親王先生,生前曾經當過施女士的官話老師。小淑貞的母親去世後不久,父親王先生也跟著去世,無父無母的小淑貞,從此便來到了施女士的身邊,成了施女士的養女。 王淑貞長得非常瘦小,蒼白,但卻能夠十分溫柔、安詳地陪伴著施女士。尤其是當施女士生病的時候,她更是十分細緻、周到地加以看護和伺候。施女士願意這個小女孩,永遠呆在自己的身邊,追隨著自己,解除她的寂寞,安慰她的晚年。有時,施女士也會忽然想到,這個小女孩總有一天會長大,那時,假如她要結婚呢?每逢想到這裡,施女士就會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怖,一種無法再次忍受的冷寂之感,立刻會襲上她的心頭,使她的全身都打起寒戰。不過淑貞尚小,人也非常老實,這種事情仿佛還是極其遙遠的將來才能發生的,她仍然安靜地陪伴著施女士。 時光不知不覺地過去,淑貞終於長大了。施女士為了永遠把她拴在自己的身邊,就把這個中國姑娘帶到了美國新英格蘭的一個小鎮上。這是施女士出生的地方。 正是在施女士故鄉的老宅裡,王淑貞同住在這裡的兩個中國人——神學院的李牧師和他的兒子李天錫邂逅相遇了。後者是一位熱愛美術的青年,但是因為沒有錢,只能在神學院裡聽講。他是一個典型的中國青年,有理想,有教養,愛祖國,愛藝術,溫文爾雅。在這異國的偏僻小城裡,只有中國姑娘王淑貞能夠理解他。 而當施女士終於在她的養女王淑貞的身上,看到了愛情到來的跡象,尤其是看到了王淑貞的一張相片,在這張相片上:「背景是一棵大橡樹,老幹上滿綴著繁碎的嫩芽,下面是青草地,淑貞正俯著身子,打開一個野餐的匣子,卷著袖,是個猛抬頭的樣子,滿臉的嬌羞,滿臉的笑,驚喜的笑,含情的笑,眼波流動,整齊的露著雪白的細牙,這笑的神情是施女士十年來所絕未見過的!」 做為一名信仰宗教的教師,此時的施女士,卻表現出了極端的自私。她害怕孤獨,害怕王淑貞會離開自己。她並不顧及養女本人的意願,就擅自決定,立即帶領這位動了愛情的姑娘,遠離開她的戀人李天錫,返回中國去。難道一個信奉宗教的教師,就應該這樣踐踏別人的感情嗎。 1934年的年初,冰心發表了《新年試筆》一文。她在這篇文章裡,寫出了她幻想中的理想國的形象: 大地上處處都是光明,看不見一絲雲影。山上沒有一片焦黃的葉;一眼望去盡是參天的松柏,樹上隨意的亂生著紫羅蘭,雛菊,蒲公英。松徑中,石縫中,飛濺著急流的泉水。江河裡也看不見黃泥,也不飄浮著爛紙和瓜皮;只有朝靄下的輕煙,濛濛的籠罩著這浩浩的流水。江河兩旁是沃野千里,阡陌縱橫,整齊的灰瓦的農舍,家家開著後窗,男耕女織,歌聲相聞。 城市象個花園,大樹的濃蔭護著雜花。整潔的道路上,看不見一個狂的男人,妖的女人,和污穢的孩子。上學的,上工的,個個挺著胸走,容光煥發,用著掩不住的微笑,互相招呼,似乎人人都彼此認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