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北大之父蔡元培 | 上頁 下頁
一一二


  第七章 好政府主義(1922)

  1

  1922年的中國呵,湊巧碰上了一個兵禍不絕的災年。剛剛聯手趕走段祺瑞的直奉兩大軍閥集團,又翻臉拉開了一場血戰。而南方的鐵腕將軍陳炯明,也突然將反叛的炮口對準了非常大總統府。就是在這樣一個充滿殺戮和硝煙的時代,一個以歐美派留學生為首的文人集團,一個本世紀第一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領袖群體,卻帶著三分好奇,七分書生的憧憬,走出了書齋,面向武人專制的強權政治,莊嚴地發表了他們組閣的政治宣言。一幕中世紀沒有演完的悲劇,就這樣降臨了。

  故事還得從那位梁士詒說起,其實直奉之間的爭鬥早在靳雲鵬組閣時就已經種下。靳雲鵬是張作霖的兒女親家,當時張作霖一提議曹錕就默認了,而吳佩孚卻暗藏不滿。吳佩孚在直皖戰爭勝利後有點飄飄然了,公開宣稱奉軍參戰是投機取巧。而張作霖更不把這位昔日的師長放在眼裡,為了緩和矛盾,他又主動和曹錕結為兒女親家。去年12月,張作霖見靳雲鵬這個內閣總理做不下去了,就親自進京扶持親日派官僚梁士詒組閣。還暗中與皖系重修舊好,指使梁士詒內閣赦免了一批列為戰犯的安福系人物,任命了著名的親日派曹汝霖為實業專使。梁士詒上臺後,完全看張作霖的眼色行事,在山東問題上秘密與日本談判,決定借款贖回膠濟鐵路,最後由中日合作管理。吳佩孚認為這是賣國行為,先向梁士詒發起了「電報戰」,這位秀才在報紙上叫駡不停,矛頭直指隱在背後的張作霖。最有名的是他在1月10日的一份通電,儼然以民族英雄自居。

  如有以梁士詒借日款及共管(膠濟)鐵路為是者,則其人甘為梁氏之
  謀主,即屬全國之公敵,凡我國人,當共棄之。佩孚為民請命,敢效前驅。


  緊接著,吳佩孚又糾集六省軍閥電請徐世昌罷免梁士詒。嚇得這位膽小的國務總理,連忙託病請假遁走天津。然後在4月3日,直系各軍閥借給吳祝壽為名,雲集洛陽,決定對張作霖直接開戰。4月17日,吳佩孚自任總司令,設大本營於保定,兵分三路出擊。25日,他又率直系各將領宣佈了張作霖的十大罪狀,發出了動手的信號。與此同時,奉軍也陸續開進了山海關。曹錕開始還想息事寧人,充當和事佬。但最後為了維護直系集團的利益,也明確地答覆了張作霖「究竟是部下親還是親戚親」的問題。他在給吳佩孚的電報中說:「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親戚雖親,不如自己親。你要怎麼辦,我就怎麼辦。」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終於爆發。直軍方面由於有馮玉祥的支援,加上奉軍十六師的倒戈,終於奪取了戰爭的全線勝利。曹錕和吳佩孚開始控制了北方的政權。

  兩人又都做起統一中國的美夢。吳佩孚先接受了眾議院議長吳景濂提出的「恢復法統」的倡議,他認為恢復1917年張勳復辟時解散的舊國會,趕走段祺瑞的傀儡總統徐世昌,迎接黎元洪複位,對自己最有利。這樣既能使國會和總統成為手中的擺設,又能從輿論上迫使南方政府失去存在的根據。於是他回保定後,就召開了各種會議討論「恢復法統」。他自以為得計,其實又弄巧成拙了。因為曹錕原來是想打敗奉系後一步登上總統寶座的,但由於吳佩孚玩弄這套權術,反而推遲了他當總統的日期。吳佩孚不得不向曹錕再三解釋,才勉強同意他聯名發出通電,徵求各方對時局的意見。結果除奉系、皖系軍閥外,其他各省軍閥都抱著對「恢復法統的不同理解而表示贊成。6月2日,他們兩人又領銜通電「恭請黎大總統複職」。黎元洪回到東廠胡同後,吳佩孚繼續呼風喚雨,指使直系軍閥們發出了勸孫中山下野和歡迎西南軍閥北上的呼叫。

  而真正的革命者卻始終是孤獨的。南方的非常大總統孫中山一心想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可借手中沒有黨軍,只能寄希望于陳炯明。為了北伐,他好不容易調集起四萬部隊,設大本營于桂林,發動了聲勢浩大的第二次護法戰爭。面對強大的直系軍閥,他也不得已派出密使,頻繁地出入手段祺瑞和張作霖的官邸,結成了反直的三角同盟。可是他萬萬沒有料到,就在北伐軍誓師韶關,兵分三路進攻江西,並接連攻克贛南多座城市時,陳炯明也和吳佩孚達成了密的,並開始調集五十余營粵軍從粵桂邊境移師廣州。為了穩定廣州局勢,孫中山應廖仲愷之請,於6月1日趕回廣州。當他在觀音山巡視時,發現陳炯明果然有謀叛佈置,就在省城演說時公開警告道:「誰要叛逆,我就派飛機擲彈炸死他。」可是他並沒有採取果斷的措施,他有點過於自信自己的威望了,他認為至少陳炯明的部下是不願反抗他的。

  而陳炯明也接到吳佩孚的密電,催他早日動手。說:「彼已將徐世昌逼走,請即履行條件倒孫,如再延不遵辦,彼即宣佈廢除前約。」陳炯明終於橫下心,先拘禁了廖仲愷,下達了對總統府的總攻擊令。

  孫中山是炮轟前得到消息緊急轉移的。遠處已隱隱傳來叛軍進攻的號音,宋慶齡怕同行不便催他快走,他卻還想向叛軍曉明大義制止叛亂。孫中山的左右見情勢不容再猶豫了,就強挽起他的手臂離開了總統府。夜已經深了。街上一團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但總統府四周已佈滿了叛軍的崗哨。孫中山化裝成醫生,從容自若地穿過封鎖線,登上停泊在白鵝潭的楚豫艦。而宋慶齡是冒著密集的炮火,在衛士隊長和副官的護衛下,于第二天才沖出重圍與丈夫會合的。

  6月17日這天,孫中山登上永豐艦,親自率領六艦軍艦,以密集的炮火教訓了陳炯明一頓。他曾手書密令要江面前線的李烈鈞、許崇智迅速回粵平亂。而回師的部隊終因遭到直系和陳炯明叛軍的前後夾擊,經過一番苦戰,被迫分成東西兩路,在8月份撤退到福建和江西。而孫中山就這樣一直孤守在黃埔海面,以艱苦奮戰五十多個晝夜的最後失敗,宣告了第二次護法戰爭的結束。這是他一生中最慘重的失敗,他確實有些想不通,清朝政府曾用重金購買他的頭,卻沒有成功,而自己一手培植起來的黨羽,竟會在關鍵時刻把槍口對準了自己。當他乘俄國「皇后號」郵船回到上海時,已是炎熱的夏天。他慘痛地發表了《對外宣言》和《致海外同志書》等文告,他不愧是一位愈挫愈奮的革命領袖。他不止一次地對汪精衛、張繼和蔣介石說,第一次護法活動的失敗,使他認識到南北軍閥如一丘之貉。而這次的失敗,又使他認識到革命隊伍內部也可能產生新軍閥。他開始尋找新的同盟者,開始關注十月革命,思考起以俄為師的新策略。

  2

  1922年的蔡元培沒有想到,這是他真正主長北大的最後一個年頭了。他因足疾年初就住進了醫院,而欠餉和經費不足又像瘟疫纏住了他疲憊不堪的身心。由於軍閥混戰,北京政府的預算光軍費就占去了一半以上,而教育經費只占七十五分之一。就是這點可憐的經費,也常因被侵佔而不能如數撥付。蔡元培一回國就發現,他的北大已寸步難行。不光建築無費、購書無費、置辦儀器及一切校務行政無費,連教授的薪水又開始拖欠了。身為北大校長和學界泰斗,他只能不斷地領銜向北京政府抗議。他還乘當時關稅增加,德國承認賠款,各國庚子賠款的退還等有利時機,與北京教育界及各校學生組織,發起了一個全國性的教育獨立運動。在北京高師召開大會,發表宣言,提出了教育經費、教育基金、教育制度應急謀獨立的三大主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