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莊子 | 上頁 下頁
三一


  6

  《大宗師》以義名篇。「大宗師」的「大」就是老子的「強為之名曰大」的「大」。大在這裡指道。

  「宗」就是老子說的「為萬物之宗」的「宗」,即萬物的主宰。「師」就是天地萬物所效法。所以,《大宗師》是莊子對老子道的思想的發揮,寫了真人體悟道的境界,其主旨是講道是萬事萬物的主宰。

  本篇的內容比較多,主要有:首先描述古之真人是什麼樣的:忘懷於物;淡情寡欲;不計生死,隨物而變,應時而行;天人合一。接下來寫了死生有命,日夜由天,人不能有所干預,在人任由天道支配,把人生,毀譽看破,無所謂得失,安順於生死。然後是莊子關於道的簡略而全面的描述。第四部分寫了體道的過程。後面還有的部分寫了「坐忘」和體道方法,等等。

  在莊子看來,只有真人才能真正認識道。道的性質是:「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太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意思是:道是客觀存在的,又是無為無形的;可以心傳而不可以口授,可以領悟而不可以認識;自己為本,自己為根。沒有天地之前,從遠古以來就存在了;使鬼神變成了神靈,產生天地;它在太極之上不算高,在太極之下不算低,在天地形成之前產生不算久,年代比上古長也不算老。

  緊接著又寫了道的作用:狶韋氏(狶韋氏:傳說中的古代帝王。)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鬥(維鬥:北極星。)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意思就是:狶韋氏若得了道,用它開闢天地;伏戲氏若得了道,用來合陰陽元氣;維鬥得了道,就能永遠不弄錯星位;太陽和月亮得了道,就能始終運行而不停止總之,道在天地萬物形成之前產生,自己為自身的根和本,它不依賴於其他任何事物而客觀存在。而且,道的作用是非常巨大和神奇的,它能使任何得到它的人或物做成任何事情,哪怕那是看起來非常艱難的事情。

  就因為道生天地萬物,主宰一切,所以它是萬物的「大宗師」,也就是「天道」,而天道的體現者是「古之真人」。在文章中對古之真人的描繪是:看破生死,生而不歡,死而不憂,睡著了不做夢,醒來時無憂慮,登高山不害怕,入水中身不濕,入火中不覺熱,嚴肅時像秋天,溫和時像春天,喜怒和四時相通,與外界事物協調一致,又隨之變化無窮,與人相處很融洽而又不結幫成夥,性格堅定而又沒有棱角;胸懷空虛恬淡而不浮華總之,他達到了與自然融為一體、與天道合一的境界,這是莊子所標榜和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其實這只能是一種幻想,企圖使自己置身於當時混亂、昏暗的社會之外。

  7

  《應帝王》以義名篇。「應帝王」,回答關於帝王治理天下的問題。帝王,是指不去自任帝王而統治天下。本篇主要是莊子關於社會政治的理論,其主旨在於要施行無為的政治,回復到原始社會的渾沌狀態。

  本篇一共分成七節。第一節描繪了理想的統治者純真質樸,不用巧智。第二節裡,莊子主張統治者不要主觀行事,強作妄為,而要「正而後行」(意思為:先是正己而後才能推行敦化),讓人們順其自然。第三節仍然講的是順乎自然的種種方法。第四節講明王治理天下時,對天下百姓施加影響而又不露痕跡。第五節通過神巫給壺子看相的故事,說明測知人的生死壽夭的不可信與失敗,英明統治者應該虛己無為。第六節講統治者不要濫用才能智力與技巧,而要虛心若鏡。第七節通過渾沌的故事說明了統治者若是強作妄為就會引起的不良結果。

  在本篇中通過陽子居與老聃的對話,表達了莊子無為而治的社會政治觀點。故事寫道:陽子居(陽子居:人名,即指楊朱,道家學派的人物,先秦古書中多稱他為楊子或陽生、陽子居。楊朱,魏國人,主張為我。)見老聃,說:「在這裡有一個人,他聰敏強悍,對事物看得透徹明白,學習道勤奮不知疲倦。像這樣的人,可以和賢明的聖王相比嗎?」

  老聃說:「以這樣的人跟聖人相比,就像胥吏不斷變更治事為技藝所累,操勞形體擾亂心神一樣,況且虎和豹因為皮毛的花紋而招來獵人,猿猴因為敏捷,狗因為會捉狐狸才招來被系上繩索,像這三種動物也可以和賢明的聖王相比嗎?」

  陽子居驚恐地說:「請問到底什麼叫做明王之治?」

  老聃說:「明王治理天下,功德覆蓋天下,好像不歸自己;化育萬物而人民並不感到依賴他;得到功勞而不去稱舉表白,使人各得其所,而自己卻站在不可識測的境地,與虛無之道同遊。」

  在文章的最後,莊子通過渾沌的寓言故事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治理社會的有為之害和無為之好。

  南海之帝為倏(虛設的神名。),北海之帝為忽(忽:虛設的神名。),中央之帝為渾沌(渾沌:虛設的神名。)。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譯文: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倏和忽時常在渾沌的地方見面,渾沌款待他們特別好。倏和忽就共同商量如何來報答渾沌的美德,說:「人們都有七竅用以看、聽、吃喝、呼吸,惟獨渾沌是沒有的,我們試著給他鑿成七竅吧。

  「於是,他們一天鑿成一竅,鑿到第七天渾沌就死了。

  通過這個故事,說明了治理社會有為不如無為,批判了有為的法治政治,宣揚了順應自然的無為政治。

  本篇的主旨是無為的政治主張,繼承了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批判了各家各派的政治觀點,也反映了沒落階級雖憤慨但卻無能為力的狀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