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元璋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二、改組軍隊 扼守長城固國防 洪武二十年,隨著遼東平定,江山一統;同時,對少數民族的分化治理也取得一定成效。國泰民安,似乎可以高枕無憂了!然而,由於帝國規模的擴大,軍事形勢的發展,國防和國都問題也就愈顯突出。 基於自然環境的限制,從遼東到廣東,沿海幾千里的海岸線的暴露,時時都處於被倭寇侵掠的危險境地;長城以外是蒙古的勢力,元帝北走沙漠,仍有強大軍力,如不在險要處屯兵,則鐵騎奔馳,黃河以北便不可守。可是若把邊塞重兵軍權託付諸將,又怕尾大不掉,擁兵自重,造成藩鎮割據,如以重兵直隸中央,則國都必須扼駐國防前線,才能收統轄指揮的功效。東南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又必然是全國的軍事中心。國都如建設在東南,依附經濟中心,則北邊空虛,無法堵住蒙古人的入侵;若建在北方與軍事中心合一,則糧食軍需仍需靠東南大量供給,勞民傷財,極不划算。 能不能找到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呢?通過對歷史的比較借鑒,朱元璋找到了一個確實可行的折衷辦法:建都于東南財富之區,封子弟於北邊國防據點和全國軍略重地。以此確保江山永固,社稷安定。 明初定都應天,主要是經濟原因。第一是江浙富庶,「財富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第二是吳王時代所奠定的宮闕,不忍放棄;若忍痛割愛,必然又是一番勞費。第三是從屬將士大都是江淮子弟,不願離鄉別土。洪武元年攻取汴梁後,朱元璋曾親往視察,覺其雖位置適中,但無險可守,四面受敵,還不如應天。但為了西北的軍事進攻,必須有一個軍餉和軍力的補充基地,遂仿古代兩京制,八月以應天為南京,開封(汴梁)為北京。 次年八月陝西平定,北方全入版圖,形勢改變,帝都問題再度提出。朱元璋力排眾議:據南京形勝之地,虎踞龍盤,足以立國。且臨濠前臨長江後倚淮水,地勢險要,運輸方便。遂決定以臨濠為中都,動兵修築城池宮闕,從洪武二年九月到八年四月,經劉基堅決反對,才不得不放棄了建都的打算。洪武十一年才改南京為京師,正式定都。 京都雖然確定,朱元璋並未放棄遷都西北的雄心,選定的地點仍是長安和洛陽。洪武二十四年八月,特派皇子巡視西北,比較兩地形勝。太子回朝後,晉獻陝西地圖,提出自己的意見主張。不料第二年四月,太子薨逝,遷都大事遂至擱淺。這時朱元璋已65歲,從此不再輕談遷都之事。 分封諸王的制度,決定於洪武二年的四月初頒發《皇明祖訓》的時候。三年四月封皇二子到十子為親王。但是親王就藩,實際在洪武十一年定鼎京師之後,第二子秦王建國西安,三子晉王建國太原;十三年,四子燕王建國北平;十四年五子周王建國開封,六子楚王出藩武昌……以後其他幼王逐一成年,先後就國,星羅棋佈,分駐全國各軍事要地,形成了可靠堅實的國防網絡。 就軍事形勢而論,諸王國的建立可劃為前方線和後方線。第一線意在防止蒙古入侵,憑藉天然險要,沿長城線散佈,建立軍事據點,有塞王之稱。前線又可分外內二線:外線東度榆關,跨遼東,南制朝鮮,北聯開原,控扼東北諸夷,以廣寧為中心,建遼國;經漁陽廬龍,出喜峰口,切斷蒙古南侵之路,以大寧為中心,建甯國;北平天險為元朝故都,建燕國;出居庸,敝雁門,以谷王駐宣府,代王駐大同;逾河而西,北保寧夏,倚賀蘭山,以慶王守寧夏;又西控河西走廓,扃嘉峪,護西域諸國,建肅國。從開原到瓜州,聯成一氣。內線為太原的晉國和西安的秦國。後方諸名城則有開封周王,武昌楚王,青州齊王,長沙潭王,兗州魯王,成都蜀王,荊州湘王等。 諸王允許在封地建立王府,設置官屬。親王僅比皇帝低一等,公侯大臣都得俯首稱臣,不得均禮;但沒有土地,不得干預民政。官府以外,悉歸朝廷管治。 年俸一萬石。有設置護衛的特權,少者3000人,多者達9000人。平時守鎮兵由常選指揮統領,護衛兵從王調度;遇有軍情危急時,並皆從王調度。然而守鎮兵的調發,除禦寶文書外,還必需藩王令旨,二者缺一不可。這裡,親王實際成了地方守軍的監視人,是皇帝在地方的軍權代表,嚴防地方守軍輕舉妄動犯上作亂。塞王每年秋天都要勒兵巡邊,把蒙古部族趕得遠遠的,叫肅清沙漠。尤以晉燕二王多次將兵出塞,築城屯田,屢立戰功。 南征北伐,江山一統,靠的是軍隊;鞏固國防,江山永固,還得要靠軍隊。軍隊是立國之本,是皇權利益的根本保證。朱元璋非常重視軍隊的建設,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整的軍事制度。 朱元璋在攻克集慶以後,與劉基一起研究比較了古代各種軍事制度的優劣,確立了民軍一體的衛所制。 朱元璋的兵力來源有四種:一是從征人員,即郭子興舊部;一是歸降的士兵;一是因罪被貶的謫軍,也叫恩軍;一是垛集,也叫徵兵,即按人口比例,五丁或三丁出一軍。為了維持兵員的穩定,軍人都是世襲的。 軍人有特殊的社會身份,有與戶籍匠籍相平行的軍籍隸屬於兵部。民有一丁為軍,可優免一丁徭役以為優恤。軍士到衛所報到時,由家族治裝。日常生活概由政府就屯糧支給,按月發放。馬軍月米二石,步軍總旗為一石五鬥,小旗一石二鬥,步軍一石。恩軍家四口以上一石,三口以下六鬥,無家口的四鬥,衣服歲給等都由政府供給。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