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元璋 | 上頁 下頁
一二


  能不能仿效古人的做法,開荒屯田,自給自足;以兵養戰,以戰養兵呢?至正十八年二月,朱元璋任命康茂才為營田使,專門負責修築河堤,興建水利基礎工程,恢復農田生產,供給軍事需要;同時分派諸將在各處墾荒屯田,立下規矩,用生產量的多少來決定賞罰。讓武官「開墾荒田,以為己業」,為文官「撥典職田,召佃耕種,送納子粒,以代俸祿」。要求大小將帥「宜督軍士,及時開墾,以收地利」。至正十八年十一月又設立管領民兵萬戶府,下令抽點農村壯丁,編為「民兵」,且耕且戰,使「民無坐食之弊,國無不練之兵」。這樣軍民合一,全民皆兵,不斷保證了兵源質量和兵員補給,同時也加強了生產力的發展,保證了軍事給養的可靠供應。

  除了直接屯墾外,朱元璋還令儒士、官吏勸課農桑,「各安其生」。並立茶鹽課,製錢法,開鐵冶,定魚稅,以增加財政收入;同時注意開支節流,儘量減少財政支出。這樣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人民富足,軍需庫存充盈,遂於至正二十年閏五月,正式下令取消寨糧,使百姓從這項沉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不久,又指示部屬,凡是征派稅糧、軍需、差役等,均「務從寬減」,並多次下令蠲免稅糧、徭役。對工商稅的徵收,也「斟酌元制,去其弊政」,較過去減輕許多。

  真正地與民休養生息,得到了老百姓的熱烈擁護。

  經過數年的努力,朱元璋轄區內的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至正十八年,吳禎守江陰時即專賴屯田以給軍餉。朱元璋的兵力也隨之不斷壯大。這就為削平群雄,推翻元朝統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良好的政治形象。

  在掃清了應天外圍之敵後,元璋把目光轉向浙東穀倉。他採取如下策略:先取皖南諸縣,鞏固後方基礎;再由徽州進取建德路,改為嚴州府,先頭部隊東達浦江,構成側面包圍婺州的形勢。至正十八年十二月,朱元璋親率十萬大軍進擊婺州。「石抹宜孫遣將率車師由松溪來援,太祖曰:「道狹,車戰適取敗耳。』命胡德濟迎戰于梅花門,大破之」。婺州遂降,石抹厚孫被俘。改婺州為寧越府,置中書浙東行省。於省門外豎兩面大紅旗,上寫:「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兩旁立兩個木牌,寫上:「九天日月開黃道,宋國江山複寶圖。」仍然奉尊小明王的旗號。

  婺州既下,朱元璋馬上分兵掠取浙東諸地。第二年五月,小明王命朱元璋為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八月,元將察罕貼木兒攻陷汴梁,劉福通奉小明王退保安豐。元璋的浙東軍先後佔領諸暨和衢州處州,應天東南被孤立的元朝據點,逐漸為元璋所吞併。這時朱元璋的領土已擴大到:東北兩面與張士誠為鄰;西與陳友諒相近;東南與方國珍相接,南鄰陳有定。四鄰之敵,強弱不等,心懷各異:張士誠最富,陳友諒最強;方國珍陳有定志在保土割據,並無遠大企圖。因之,元璋的軍事計劃又重新作了調整:對東南以守為攻,對西北以攻為守。比較起來:士誠顧慮多,疑心重,友諒野心大,欲望高;一個保守性強,一個進取心大。以此在東西兩面的攻勢又分先後緩急。對士誠以守為攻,扼住江陰常州長興等幾個據點,使其不能越西一步;對友諒則以攻為守,攻其必救,使其軍力分散,然後各個擊破。

  至正二十年正月初一,元璋親自寫了一副春聯貼在中書行省大門旁:「六龍時遇千官覲,五虎功成上將封。」其春風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朱元璋時年33歲。

  二、鄱陽決戰 生死存亡奠大局

  至正二十年五月,陳友諒派軍攻下太平,大軍進駐採石,以為克日即可佔領應天;使部將謀殺壽輝,譖稱帝王,國號漢,改年號大義。陳友諒派人與張士誠相約,東西兩面同時夾攻朱元璋,自帶水陸大軍從江州順流東下。水軍大艦名為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江海鼇等,共一百多艘,戰舸幾百條,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直奔應天而來。朱元璋面臨著嚴重的軍事威脅。

  陳友諒原是徐壽輝的部將,沔陽人,世代打魚為生,在縣衙裡當過貼書,因不願久居人下,投了紅軍。

  又因戰功顯赫升任領兵元帥,懷著一肚子野心,沒法施展。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謀殺壽輝不成,出奔黃州。黃州正是友諒的防區,友諒使個計策殺了文俊,奪過軍隊自稱平章,向東侵佔安慶池州南昌諸地,和朱元璋接境。從此成為朱元璋的軍事強敵與心頭大患。

  兩下時起戰事,互有勝負。

  消息傳到應天,「應天大震」。「諸將議先複大平以牽之」。甚至有人主張降為上。

  朱元璋沉住氣,獨與劉基在臥室內密商:降與逃都不是辦法,只有拚死抵抗。抵抗有兩種戰略:一種是兩線同時作戰,東西兼顧,兵力一分,必敗無疑;一種是迅速集中優勢兵力,「斷其一指」,反身再打另一線——這還是兩線作戰,不過區別輕重緩急。關鍵的問題是力爭主動。第一種是被動防守,等敵人來攻;第二種是主動出擊,以攻為守,具有威懾作用。

  主動出擊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何時出擊,二是向誰出擊,三是怎樣出擊。如前所述,經過對東西兩線敵人的綜合分析比較,朱元璋決定集中一切兵力,一舉打敗陳友諒,造成對張士誠的強大軍事威懾,使其不敢輕舉妄動,東面威脅自然而解。

  陳友諒野心勃勃,貪婪成性,只要投出誘餌,不怕他不上鉤。康茂才與陳友諒有舊,茂才的老門房也侍候過陳友諒。於是,朱元璋要康茂才指使老門房偷偷跑到友諒軍中,帶著茂才的親筆信,信中告訴了許多軍事情報,並許以裡應外合,勸友諒兵分三路直取應天。友諒求勝心切,不防有詐。陳問老門房:康將軍現在何處?回說現守東橋;問是石橋還是木橋,答是木橋。友諒大喜,當即約定親率大軍進逼東橋,以喊「老康」作為聯絡信號。

  看來陳友諒毫不懷疑地吞下了投向他的誘餌,朱元璋暗暗高興。他一面調胡大海進取廣信,直搗友諒的老窩;一面按其進攻路線,設下埋伏,並把江東木橋改為石橋,布下天羅地網嚴陣以待。

  朱元璋親自坐鎮山頂指揮進退,規定了聯絡進攻等軍事信號:發現敵人,準備戰鬥,舉紅旗;伏兵出擊舉黃旗。友諒按約定驅指大軍趕到江東橋,一看是大石橋,情知不妙;連聲高叫「老康」!「老康」!

  卻無人答應。只見漫山遍野黃旗招展,四周伏兵齊聲呐喊,向陳軍發起猛攻。這一仗全殲陳軍主力,殺死淹死陳軍不計其數,單俘虜就有兩萬多。朱元璋趁勢收復太平,再下安慶,攻取信州袁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