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元璋 | 上頁 下頁 |
一三 |
|
至正二十一年正月,小明王封朱元璋為吳國公。 友諒吃了敗仗,不服輸,時常在邊境挑起事端,七月間又派部將張定邊從朱元璋手中奪下安慶。虎口拔牙,龍嘴覓食,這還了得!朱元璋怒火萬丈,急忙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溯江西伐。龍驤巨艦上高高豎起一面大旗:「弔民伐罪,納順招降。」 友諒為人忌賢妒能,自殺徐壽輝後,部將多有不服,不少壽輝舊部紛紛投奔朱元璋。原來李扒頭的部下勇將雙刀趙又被朱元璋使反間計殺了,其他將官兔死狐悲,不肯出力死戰。朱元璋審勢度時,算准陳友諒將帥不合,軍心離散,不失時機地向陳軍發起猛攻,一鼓攻下安慶江州,守將丁普郎傅友德全軍歸附。友諒狼狽逃往武昌。朱元璋乘勝直取南康、建昌、饒、蘄、黃、廣濟等州縣,盡有江西大部和湖北東南邊境。 陳友諒經過連續兩次失敗,民心離散,軍力銳減,地盤也不斷縮小;朱元璋經過兩次大的勝利,士氣大振,軍力大長,版圖日見擴大。兩下裡此消彼漲,優勢逐漸轉移到朱元璋一方,朱元璋逐漸取得了對陳友諒的軍事均勢,完全可以與其一較高下一決雌雄了。 當江南陳朱兩軍血戰正酣的時候,江北的軍事局面卻發生了極不利於朱元璋的變化,使朱元璋幾乎不得不直接面對元軍進攻的危險。這時紅軍接連失敗,形勢危急。元朝大將察罕貼木兒收復關隴、平定山東,招降紅軍丞相花馬王田豐,軍威極盛。——幾年來山東在宋朝大帥毛貴治理下,禮賢下士,開闢田土,治績斐然。原屯住濠州的趙均用和彭早住駐軍淮泗一帶,早住病死,均用北上與毛貴合併。二人互相猜疑,彼此難容,均用借機殺了毛貴,毛貴的部將又尋機殺了均用。殺來殺去,兩下裡軍力銳減,給了察罕貼木兒可乘之機。——山東一失,不止小明王都城安豐不保,連朱元璋的應天大本營也直接暴露在元軍的攻擊下,失去屏障,岌岌可危。這幾年多虧小明王紅軍拚死抵住元朝大軍,朱元璋才求得了五六年相對和平安寧的環境,一心一意地致力於生產建設和經濟發展,並積極擴軍備戰,取得了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等一系列重大勝利。 看來大事不好,朱元璋想方設法拉攏元軍。兩次派代表去會見察罕,送上重禮和親筆信,要求長期通好,各保平安。朱元璋此舉的真意:一是穩住元軍,抓緊時機全力平定陳友諒,避免兩線作戰和腹背受敵;二是元軍相對強大,憑朱元璋現有的軍事實力,還不足以與其抗衡,仍然需要爭取一段相當長的和平發展機會;第三,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朱元璋有意奉行一種妥協投降戰略的試探。你有情我有意,察罕貼木兒也派了他的戶部尚書張昶帶了禦酒和任命朱元璋為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的宣命詔書,於至正二十二年十二月來到應天。然而這禦酒燒心,難喝;詔書燙手,難接。若喝了這禦酒,就等於公開投降元軍,與紅軍為敵,這樣一來朱元璋將不得不三面受敵,極易招致各路紅軍的攻擊,應天不保,大事去矣;若不接這詔書,則等於「抗旨不遵」,天廷震怒,必派大軍進剿,朱元璋又哪裡招架得住! 正在左右為難時,喜從天降:察罕已被田豐刺殺,其子擴廓貼木兒繼為統帥。不久又有情況探報,擴廓正與另一元朝大將孛羅貼木兒爭搶地盤,打得正是火熱,哪裡還顧得上帝國的興亡和朱元璋這個彈丸之地;再加上甯海人葉兌上書力陳投降之不可與霸業之可成的道理,並具體闡述了其戰略構想與實施步驟,更加堅定了朱元璋的戰鬥信心。朱元璋權衡利弊,還是拒絕了元朝的封賞,繼續做他的吳國公。 葉兌強調:朱元璋「今之規模,宜北絕孛察罕,南並張九四,撫溫台,取閩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廣,進則越兩淮以北征,退則畫長江而自守」。對張士誠,「今欲攻之,莫若聲言掩取杭州湖秀,而大軍直搗平江」。並親為籌劃上下之策:「城固難以驟拔,則以銷城法困之」,圍而不攻,待其自亂,「平江既下,巢穴已傾,杭越必歸,餘郡解體,此上計也」:「一軍攻平江,斷其糧道,一軍攻杭州,斷其援兵,紹興必拔」,「紹興既拔,杭城勢孤,湖秀風靡,然後進攻平江,犁其心腹,江北餘孽,隨而瓦解,此次計也」。對於方國珍,則「可脅之而從也。事宜速,不宜緩。宜諭之後,更置官吏,拘其舟艦,收其兵權,以消未然之變,三郡可不勞而定」。至於「福建本浙江一道,兵脆城陋,兩浙既平,必圖歸附,下之一辯士力耳」。否則可「大兵自溫州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克。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勢已震,然後進取兩廣,猶反掌也」。從戰略構想到戰術運用無不精闢獨到,看得遠,想得細。朱元璋不由大為折服,有心留用。然葉兌堅辭不受。後來朱元璋奪取天下的戰略進程和戰術實施,莫不與此相同。 小明王從稱帝以後,實際上只是一個傀儡,凡事都由劉福通自作主張。幾年來,紅軍雖然聲勢浩大,佔領了大片國土;但因紅軍組織鬆散,各自為政,號令不一,加上狹隘的小農意識,軍紀不振,人數雖多,戰鬥力並不強。這時大部紅軍已被察罕貼木兒和孛羅貼木兒兩支地主軍打垮了,僅剩下山東的一部軍力翼護著小明王的帝都安豐,到益都被擴廓貼木兒包圍以後,劉福通親率大軍往救,結果慘敗而回。益都陷落,安豐成為一座孤城。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的大將呂珍乘機圍攻安豐。城內糧盡彈絕,外面的援助也運不進去,城裡出現了人吃人,甚至吃腐屍和人油炸泥丸子的慘景。 軍情緊急,劉太保不得不派人請求朱元璋發兵解圍。 兵發與不發,城救與不救,又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若發兵往救,陳友諒在背後早已虎視耽耽,萬一乘虛進攻,便進退無據;如若不救,萬一安豐失守,應天將失去一面堅強的屏障,從軍事觀點看,又不能不救。 對此,朱元璋與他的謀士們存在分歧。劉基就堅決主張按兵不動,不如讓其廝殺,借呂珍之刀殺了小明王,落得省心;如果救出小明王,如何安置也是問題——名義上還是皇帝,三宮六院什麼的總得像模像樣,勞民傷財不說,還容易樹大招風,引火燒身,——元順帝不會允許另外一個與他並行的皇帝安安穩穩地存在下去,他會調集全力去消滅他的,實在得不償失。 但是朱元璋仍然固執己見,安豐不能不救!遂親自統兵赴救。劉太保簇擁小明王趁月黑風高,大雨傾盆突圍而出,劉福通在突圍中被殺。元璋擺設金鑾玉扇,迎小明王暫住滁州,臨時創造宮殿,把皇宮左右宦侍都換成自己人,供養極豐防護極嚴。小明王名為皇帝,此時實際上已是俘虜,完全受朱元璋的脅制。 怎麼說,朱元璋也是救駕有功。三月十四日,小明王內降制書,封贈朱元璋祖宗三代。 正當朱元璋出兵安豐的時候,陳友諒果然趁機進攻,以大兵包圍洪都,佔領吉安、臨江、無為等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