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張良 | 上頁 下頁
四三


  張良開宗明義。

  「項伯雖與我有交情,結成姻親,但畢竟是西楚司馬。」

  劉邦的原意是要慎重,不可輕往,說了半截,忽而轉道,「對了,子房莫非要效鴻門之項伯,前去救他?」

  「這尚是其一。」張良又說,「還有一層,就是要摸一摸楚軍的內情,方能因敵應對。」

  劉邦自然贊同:「項伯厚道,有恩於漢,必要設法救他。子房差人前往,不妨傳我意願,使他來歸,必當重報。如暫不願來,也須相約,破敵之時,有個接應的辦法,免得亂軍之中,覆巢之下,有所閃失。」

  遣派之人仍是姬康。傍晚時出漢營,臨明時分即返,來去極快。張良正在睡夢之中,便被喚醒。

  「轉述漢王及軍師的意願後,項將軍猶豫不決,只發了一句感慨:天意不可違。」姬康不敘往來情景,只揀要緊的報知。

  項伯的心情,張良能體會出來:既為楚民,當下相背,必不忍心。這也符合他的稟性。但這一句感慨意味深長,怕是對西楚的不救已經看破。

  「我見項將軍不能決斷,便將漢王營中的一塊通牌留下:早晚來時,會方便些。」

  姬康見張良獨自沉思,又補了一句。

  姬康不愧跟隨張良多年,相機行事,十分得力,連張良也不得不嘉許:「這倒是補了我的疏忽。不過,要知會各營,項將軍來時,務要善為款待,及時相報。」

  張良又詢問楚軍營中的情形。姬康一一稟報,楚軍人心已散,厭戰失望者十有八九,惶惶不可終日,不少人已在私下設法逃遁。

  知道了這些,張良心中便有了底數,頓生一計:既要兵戰,又要心戰,兩下相攻,楚軍必敗無疑。

  韓信的兵戰,第一場攻勢即獲小勝。布的是「品」字陣形,孔熙居左,陳賀居右,韓信居中,劉邦在後,由周勃衛護。佈置已定、韓信自引中軍前攻,項羽立即迎擊。韓信佯敗而退,項羽揮軍追擊;孔熙、陳賀突然從兩翼夾擊,項羽急忙後撤,韓信複又回攻。楚軍在三面夾攻之下,大敗而回,仍築壁壘,藉以堅守。

  韓信並不作長圍久困的打算。儘管楚軍糧秣匱乏,力不能支,韓信仍要急速攻打,力圖從速將其聚殲。入夜時分,頻繁調動人馬,該下城堡四周,漢軍如潮湧動,城寨外圍,河流對岸,漢軍的炬火、簧火燃燒得滿天透亮。

  而楚營之中,燈火昏暗,寒風颯颯,刁鬥鳴鳴,一片垂暮景象。

  就在這角鳴風響之中,傳來陣陣歌聲,長短高低,淒清宛轉,如位如訴,恍若鶴唳九幕,鴻鳴四野:

  寒月深冬兮,四野風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愴。
  最苦戍邊兮,日夜彷惶,披堅執銳兮,孤立山崗。
  雖有田園兮,誰與之守,鄰家酒熱兮,誰與之嘗?
  白髮倚門兮,望穿秋水,稚子憶念兮,淚斷肝腸。
  終日在外兮,何時反省?妻子何堪兮,獨宿空房。

  一旦交兵兮,蹈刃而死,骨肉為泥兮,衰草遝茫。
  魂魄幽幽兮,不知所往,壯士寥寥兮,付之荒唐。
  勿守空營兮,糧道已絕,指日擒羽兮,玉石皆傷。
  漢王有德兮,降卒優撫,備好酒食兮,送還故鄉。
  當此永夜兮,急速反省,及早散楚兮,免死殊方。
  我歌豈誕兮,天遣告汝,汝豈知命兮,無謂渺茫。

  時在楚漢五年十二月,正值深冬,淮北之地,寒風呼嘯,雪飛冰凝。四方楚歌,此伏彼起,訴說征戰苦辛,唱盡思鄉情韻。項羽營裡,楚軍士卒於啼饑號寒之中,這一首首熟悉的歌聲,刺肝腸,痛肺腑,引發無限鄉愁。一連數日,夜夜如此,楚營士卒,三三兩兩,結伴而逃,或有為官的,一呼百應,整批溜走,就連跟隨項羽多年的大將季布、鐘離昧也不告而別。項伯也于夜深之時,手持姬康留下的通牌來投漢營。大將既失,士卒更是一哄而起作鳥獸之散。項羽身邊所剩,將不過虞子期、桓楚,士卒不過千人。整個楚軍大營,十萬餘眾,在這陣陣楚歌之中土崩瓦解。

  這四面楚歌正是張良的攻心之術。英布營中,本多楚人。張良盡選能歌善曲之兵,分到各軍之中,教漢兵學唱楚國歌曲,專待夜深人靜之時,居於高坡之上,對著楚軍大營,高歌不止,無句不哀,無聲不慘,致使楚兵軍心渙散,棄甲而逸。

  楚軍的土崩瓦解,為漢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機會。項羽虎帳之內,虞姬刎頸而死,其兄虞子期自殺隨去。項羽撫屍痛哭一陣,吩咐左右將兄妹二人分別埋葬,然後跨上烏騅馬,率領所餘殘兵,乘著天色未明,突圍而去。

  韓信急令灌嬰率五千輕騎窮迫不舍,苦苦纏鬥,直至烏江邊上。項羽身後所從,盡剩二十八騎。

  俄頃,漢兵從四面圍來。項羽自度難以脫身,引兵登上山岡,擺成圓陣,對眾人道:「我自江東起兵,今已八年,身經七十余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得為天下霸主。今日被困於此,非我不能戰,實乃天要亡我。我已自決一死,但請諸位看我突圍,斬將,砍旗,必定三戰三勝!」

  言畢,項羽率卒,旋分旋合,左右飄忽,左手持戟,右手仗劍,或劈或刺,往來奔突,如入無人之境,斬殺漢兵數百人。殺至江邊,適有烏江亭長劃一只小舟,前來相迎,請項羽上船,渡江過去:「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足可獨立稱王。願大王急渡!」

  項羽聽了,並不理會,慨然大笑:「天要亡我,何必過江!回想當年,江東八千子弟,隨我渡江西征,今無一生還。我心中何不愧哉!有何顏面再見江東父老!」

  說罷,將烏騅馬贈於亭長,遂拔劍自刎,血灑烏江之濱(今安徽和縣東北四十裡江岸之烏江浦)。時年僅三十一歲!

  項羽自刎。自楚僅元年八月漢王起兵還定三秦,至垓下會戰止,前後歷時四年五個月的楚漢之爭,遂告結束。與之相伴隨的是楚國的迅速解體。在楚漢相爭之際,中原北方早已為韓信逐次平定。中原以南以至江南故地,原在西楚霸王卵翼之下,漢王劉邦統軍與項羽決戰之際,成皋、榮陽以西,關中地區,乃至漢中、巴蜀,均由蕭何治理得欣欣向榮。當年蜂起天下的群雄,早已次遞削平。於今,楚國一破,整個天下都已握在漢王劉邦掌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