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趙匡胤 | 上頁 下頁 |
六四 |
|
鄭恩上前一把拉住:「妙算先生,樂子在商州會你之後,時時都想著你,今日有緣,樂子也樂也!」 趙匡胤等也一齊拱手致意,苗訓一一答禮。柴榮說了聲:「請!」兩人並列,眾人隨後,陪苗訓來到書房,又一一介紹之後,大家就坐。柴榮說道: 「苗道長高雅之士,在下久聞大名,諸家兄弟也都盛讚不置,今來敝舍,定有指教。」 苗訓說:「貧道乃山村野夫,斗膽妄言,言而有中,算是碰上了運氣。近聞晉王兄弟相聚,皆為豪傑之屬。深感殿下慧眼識英雄,貧道雖身在草莽,也為殿下的睿智感到振奮。因此特來相就,以效犬馬。」 「先生能屈降玉趾,柴榮得以朝夕請教,實乃萬幸!」柴榮顯得十分激動。」 趙匡胤這時欠身離座。兩手一拱:「苗先生,匡胤以往多蒙關照,說趙某到穆陵關必可與兄長相會,果然不謬,趙某深為感激!」 「哪裡!……」 苗訓話剛出口,鄭恩卻把話截了過去: 「苗先生說話多處靈驗,唯這一次藥稔卻濕了,你說過俺二哥返回京城之日,定有一番作為,什麼飛紅飛黃的,如今聖上不喜歡二哥,俺二哥就在這裡跟大哥當差,這可有什麼作為!」 苗訓微微一笑:「大將軍八面威風,趙公子有大將之風,施展在即,怎能說他沒有什麼作為!」 柴榮就將他極力推薦,而聖上仍不用匡胤的情況說了一遍:「聖上對我歷來言聽計從,這次對二弟不知為什麼如此拒絕?」 「事出有因。」苗訓眼觀四路,耳聞八方,遊走江湖,見多識廣,他對事理的通達,在於他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接觸中獲得的消息,和對這些消息的敏捷判斷。趙匡胤受冷落的事他早已知道了。因此說起來就鞭辟入理,頭頭是道。 「事出有因呐!當今聖上和趙公子父親趙弘殷大人,當初都是大周的重臣和名將,另有一個有名的就是高行周;當時趙大人為禁軍飛捷都指揮使,他主內,管著京師禁衛軍,當時郭元帥和高行周領兵在外,高行周和趙公子父親還是結拜兄弟,他們關係自然近一些。聖上登極,許多舊臣都用了,趙大人卻閑休在家,當今聖上對此怎能不心存芥蒂?由於這種隔膜,累及了趙公子,不是殿下的面子,趙公子恐怕就要有其它不測了!」 「啊!」柴榮和趙匡胤幾乎同時驚呼起來,苗訓幾句話就撥亮了他們心中的明燈:「原來如此!」 「那麼,這疙瘩怎麼能解得開呢?」柴榮問。 「難得解開,我父親還憋著一口悶氣呢!兩個老人家之間的事,還都在心裡,這鈴沒有人能去解!」趙匡胤說。 大家都只點點頭,連趙普也感到事情難辦。 「有人能解!」苗訓哈哈一笑。 「真的?」趙匡胤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當然!」 「誰?」 「高行周。」 「高行周?」許多人更大惑不解了。唯有趙普把桌子一拍:「妙,絕妙!」 苗訓接著說:「我看趙仁兄已經看出門道了。這個解鈴人就是高行周。前朝舊臣特別是有實力的舊臣的舉動,常是新主的心病,這高行周當初曾在滑州與聖上陳兵作對,後雖拔營而去,仍然重兵在握,他如果出兵扶漢,高家軍的厲害聖上是知道的。以高行周的脾氣,他決不會來附就。一個休閒在家的趙大人聖上還心存疑慮,一個擁有重兵良將,且有過敵對行動的高行周,這豈不是聖上的最大心病!加上北有虎視眈眈的劉崇,南有窺視中原的南唐。這幾個釘子不拔,聖上的心病不去:所謂『天下太平、良將無用;天下紛爭、良將逞勇』。高行周如果有點什麼不安分的動作,那就就是解猛將受難之『鈴』的行動嗎!這個解鈴人該上場了!」 鄭恩聽得有點不耐煩了:「平時樂子都稱你是靈口先生,不想今天講起話,卻這麼的不靈,說了半天,樂子也是不懂……」柴榮喝道:「你懂什麼!苗先生高見,世人莫及,柴榮明白了!」 趙匡胤也頻頻點頭,連稱「高見,高見!」 鄭恩把眼睛瞪得老大,他還不明白苗訓到底說了些什麼。 柴榮喜之不盡,吩咐排宴。這幾位發代英雄、謀士,以柴榮為核心,歡聚一堂,相見恨晚,宴會氣氛顯得格外熱烈。 柴榮和眾家兄弟盛情挽留,苗訓就住進了柴府。匡胤又趁機問了韓素梅失蹤之事。苗訓只是微笑,說日後自有重逢之機,卻不肯多講。匡胤也只好作罷,聽天由命而已。 九九重陽節就要到了,各路諸侯都派差官上表恭賀。晉王覽表,恰恰不見潼關高行周的賀表。柴榮派出的差官也返京報告,潼關高行周整日操練兵馬,囤積糧草,完全是一副作戰的姿態。柴榮心裡由稱讚而吃驚:這苗道人果真料事如神!一日,郭威駕設早朝,百官朝賀畢,郭威問道:「欣逢重陽,各路諸侯均有表章朝賀,唯有那潼關高行周沒有表來,這是為何?」 晉王柴榮出班啟奏,他說:「高行周無表祝賀倒在其次,臣兒探得:高家父子近時以來,招兵買馬、囤集糧草,儼然臨戰狀態,聲言要復辟大漢,叛逆之情已露,請主上早做定奪!不見高行周賀表,郭威怒氣不息;而今聽說高行周意圖謀反,郭威由怒而懼。郭威軍旅一生,沒有怕的人,唯有這高行周,是他最大的剋星,滑州一戰,他早嘗過高家軍的厲害,他若興兵前來,朝中無人是他的對手。想著想著,郭威感到不寒而慄了。 他強打精神,問道:「那高行周如若舉兵反叛,眾卿可有何良策?」 武將們都知道高氏父子的厲害,沒人答話,倒是宰相李谷出班啟奏,他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自古皆然,聖上當選派大將,即日點兵,加緊操練,以防不測。」 柴榮奏道:「若等高行周出兵東來,其他方面如劉崇等起兵響應,趁機而起,我將多方受敵,那時局面就困難了。不如主動出兵,乘其尚未結成聯盟,各個擊破,以攻為守,這才是萬全之策。 郭威贊許地點點頭,又問:「那麼,誰可為將呢?」 班下一時鴉雀無聲。武將們不是怯陣,而是要戰勝高行周,眼下還沒有這個人。當初的戰將王峻、史顏超都敗在高氏父子手下,而今能比王、史的人是誰呢?郭威心裡清楚,文武百官心裡也清楚。一個高行周,這個巨大的障礙,巨大的心腹之患,成了今日朝議的一個巨大的難題。 「誰可為將?」郭威又問了一句。 看著冷了場,無人響應,柴榮站了出來, 「臣兒保舉一人,定能馬到成功!」 「你說的可是趙匡胤?」 「正是,趙匡胤乃當今之豪傑,舉世之英雄,刀槍精通,弓馬嫺熟、忠勇信義、膽略過人,實為大將之材,堪負重任,若派他為將,定然能降服高行周。 周王郭威微微一笑:「我不是說他的本領如何,你可知道,他父親趙弘殷與高行周乃是結拜兄弟,高行周是他的義叔嗎?上次你推薦他,我所以沒用,原因就在於此;而今高行周蠢蠢欲動,如果再得到趙匡胤,那豈不是如虎添翼,如果趙匡胤與高行周互相默契,裡應外合。豈不為害更甚!正是看在你們是至交的份上,我才允許他留在你府,但是,對此人你要千萬留心呀!」 柴榮心裡暗暗吃驚;那苗訓的分析,真是木入木三分,這其中的彎彎早被他點破了。因為有思想準備,柴榮應對起來就十分從容。 「父王,高、趙乃是私交,伐高乃是公務,況趙匡胤和高家往來甚少,倒是和兒臣交誼甚厚。不管論公論私,趙匡胤決不會舍此就彼,此事兒臣願以身相保。」 這一番話很有說服力,郭威似有沉思,一時沒有回答,這時班中閃出王樸:「陛下,殿下所薦趙匡胤,微臣也有所聞,果然名不虛傳。主上如慮趙匡胤事我朝不忠,正可以借高行周之手除去他,我也不落拒賢誅忠之名;如果趙匡胤真能戰敗高行周,我大周就可得一良將;如慮有變,可只給趙匡胤三千人馬,刻日出京,此實為一舉幾得之上策。不過依臣所見,趙匡胤父母、妻子都現住京師,趙匡胤絕不會反投高行周之理,臣樸也願以生命作保,願主上無疑。」 柴榮、王朴都是郭威極為相信的人,王樸出了「只給三千人馬」的絕招,消除了周主的疑慮,郭威聽了點頭稱是,說道;「如此,就依卿所奏。」當時使令寫了詔書,命晉王柴榮安排。 拿著詔書,柴榮是既喜又懼:喜的是郭威終於松了口,啟用了趙匡胤;懼的是只撥三千人馬,面對高行周幾萬大軍,不啻以卵擊石。王朴在父王面前給他幫了腔,保舉趙匡胤,他很感謝;可王樸卻提了這麼個餿主意,給他和趙匡胤出了這麼大的難題。他歷來尊敬的軍師,這次卻使他大為惱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