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趙匡胤 | 上頁 下頁
六五


  抑抑鬱鬱,忐忑不安,他帶著詔書回晉王府。

  一群人在等待消息,聽到這個情況,趙匡胤雙眉緊鎖。

  鄭恩大喊大叫:「樂子跟二哥前往,殺他一陣,死在疆場,也算忠義雙全!」

  其他諸位兄弟,一齊犯了愁。唯有苗訓把手擺了擺。

  「不要犯愁!王樸高見,這三千人馬,解了萬歲的疑慮,為趙公子開拓了坦途!」趙匡胤忍不住了,「苗先生,在這裡坐而論道容易,帶三千兵去打高行周,這實在是杯水車薪!」

  苗訓仍然笑嘻嘻地解釋:「從面相上看,我只知道趙公子時來運轉,該大展神威了,但我想不出解開主公疑慮的辦法,王軍師想出了這金蟬脫殼之計,所以我說他高明。兵法說:『置於死地而後生』,漢高祖戰項羽,以弱勝強,淝水之戰,以少勝多。高行周騎虎難下,並無鬥志,趙公子兵雖三千,正義之師可以不斷擴充。出奇制勝,正是良將本色,這才顯趙公子大將之才。天假良機于趙公子,高行周只不過是趙公子升騰的第一塊墊腳石而已,諸位何必犯愁!」

  鄭恩仍然大吼:「我隨二哥前去,若拿不了高行周,回來我打斷你的腿筋!」

  苗訓說道:「我在這裡恭候,若拿了高行周,回來得請我喝慶功酒;若拿不了高行周,你就只能栽在潼關,還能回來打我的腿筋!」說罷哈哈大笑。

  他的自信,給大家解除了不小疑慮。趙匡胤心裡也活動了許多。心想:高家槍法,天下無敵,在他手下戰敗,不辱英名;戰死沙場,也後世傳名;若能取勝,更是奇跡,貪生怕死,臨陣而懼,算什麼英雄!想到這裡,他感到有股難抑制的衝動:

  「大哥,快去挑選人馬,小弟明日就要啟程,那高行周就是三頭六臂,小弟也要與他拼一死活,決一高低!」

  柴榮聽了大喜,即刻到教場點了三千精壯人馬,交給了趙匡胤。平常憑著一條根千里獨行;而今,看麾下也是黑壓壓一片,趙匡胤也覺得威風。他把人馬點齊紮定,便回家向父母告別。

  一聽說趙匡胤腰帶三千人馬去潼關戰高行周,杜夫人一聲不響,怔在座上,淚如泉湧;趙弘殷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心裡翻騰:好一個郭威,你要借高行周之手來殺我的兒子,也太狠毒了吧!想起匡胤自幼聰明,氣豪膽壯,雖然淘氣,卻事親至孝,而今明明是受了自己的連累,使他英才難展,想著想著,不覺潸然淚下。

  趙匡胤見此情況,「撲通」一下雙膝跪倒,說道:「二老大人在上,孩兒忤逆不孝,使二老擔驚受怕,肝腸寸斷,無以為計,還望二老多多保重,以使不孝兒少一點疚歉之愧!」說罷竟也飲泣起來。

  趙弘殷見狀,止住悲哀問:「你此去如何打算?」

  「拼死疆場,誓與高行周決一高低!」

  趙弘殷搖搖頭:「你哪裡是那高家父子的對手!論武藝不占上風;帷幄運籌,在高行周面前你只是個小兒。只憑這血氣之勇,你焉有取勝的道理!」

  「兒即使戰死沙場,一是為國盡忠,二可洗雪聖上對父親的無端猜忌,又是以命盡孝;三可不負晉王重托為朋友言而有信,又是捨生取義,一舉而忠、孝、義三全,孩兒義無返顧!」

  趙弘殷把頭點了幾點,心想:兒子真長大了!對趙匡胤疼愛之情更比往日不同,他想了想,說道:

  「香兒所說也是。雖然,人仍以建功立業為本,虛名尚在其次。待為父與你修書一封,務要與戰前送與你高伯父;如果真的擺開戰場,不勝則逃,不要呆頭呆腦,以死全節。如今天下並不太平,風雲變換無定,你可亡命天涯,以待時日,東山再起,這是為父的至囑,你千萬不可意氣用事,如何?」

  「謹遵父命!」趙匡胤給雙親又叩了一個頭,從地下爬起。趙弘殷隨即到書房修書去了。

  聽了他父子的一番對話,杜氏夫人漸漸平息下來。他拉匡胤坐於自己身旁,看了又看,為兒子擦乾發淚痕,語重心長地再三叮嚀:

  「我兒,你父親所言,極有道理。此去能勝則勝,不勝則走。留得青山在,不伯沒柴燒。敗于高行周,理所當然,世人不會譏笑,聖上也無由指責你父,你如能如此處置,為娘也就放心了。你記住了沒有?」

  「母親放心,孩兒記住了。」

  趙弘殷把信寫好,封上,把它遞給了趙匡胤,交待說:「此信要機密保存,除高行周之外,不得與第二人觀看,包括你自己在內。」

  趙匡胤說:「孩兒謹記。因軍務在身,不敢久留,就此告別!」他向雙親行禮辭別,來到自己房內,只見妻子賀金蟬跪在佛龕前,口中念念有詞,正在為自己禱告。趙匡胤將賀氏拉起,賀氏喊了聲:「夫君!」撲倒在趙匡胤懷中,哭泣起來。

  趙匡胤抱著妻子,千言萬語,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只有唏噓而已。少頃,他替妻子抹去眼淚,交待說:

  「不要總是哭,我此去不知何時回來,堂前二老已經年邁,還望你辛勤照料,我就感激不盡了!」

  賀氏點著頭,「嗯,嗯」而已。

  別了妻子,趙匡胤來到弟弟匡義房中,拉住弟弟的手,說道:「為兄此去,吉凶難蔔,家中二老,就仗兄弟行孝了;再一個,此去我如若喪在高行周之手,你嫂嫂年輕,不可誤她終身,這話我剛才不好出口,你可傳我的意思,讓她重新嫁人……」

  趙匡義也不勝其情,緊緊拉住哥哥的手:「兄弟一切照辦,哥哥放心。但願此去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早日凱旋!」

  兄弟二人又一塊來到上堂,匡胤再一次向二老跪拜之後,揮淚而別。

  趙匡胤下午回到晉王府,柴榮設宴餞行。這次酒宴與往日的大不相同——送行的諸兄弟,表面的歡笑中掩飾著憂戚;辭行的趙匡胤,在依然的豪氣裡伴隨著壯烈。平日動輒就哇哇啦啦怪叫一通的鄭恩,此時竟一言不發,只是悶頭狂飲,早早地就喝了個酩酊大醉。

  第二天,趙匡胤辭別眾人,領了那三千人馬,正欲發炮起營,忽見柴榮派了曹彬飛馬趕來,傳達柴榮命令,暫緩出兵,集合的三千人馬,仍各回原駐地待命。

  原來是久病不愈的皇后柴娘娘,于昨夜駕崩,國家遭了大喪,按規矩應守喪一月,在這期間全國停止一切娛樂和征伐,所以阻止匡胤出兵。匡胤只好解散兵丁回府,換了素服,詣晉王府弔唁慰問。

  直至一個月過去,匡胤才又集合隊伍,發炮起營,出了汴京,向潼關進發。

  大軍路過烏玉嶺,收了董龍、董虎兄弟二人,並得了他們的八幹嘍兵,合在一處,浩浩蕩蕩西進。

  第十九章 向朋友借頭

  趙匡胤率領三幹精兵去討伐高行周,路上又收了董龍、董虎的八千嘍兵,合起來超過一萬,頓時聲勢壯大數倍,大軍浩浩蕩蕩往潼關進發。

  一日,正行之間,嚮導官來報:「主爺,前面有一座大山,極為險峻,山上好像有兵把守,請主爺定奪。」

  匡胤道:「此山叫什麼名字?」

  「主爺,此山俗名娘娘山,實乃崤山的支脈。平日多有草寇出沒。」

  匡胤問:「可知山上有多少寇兵,大王是何等人物?」

  嚮導官卻說不知,匡胤便叫尋幾個土著鄉民來問。

  那些百姓道:「此山有三位大王,領有數千嘍兵。這夥強人倒不打家動舍、殺人放火,只是向過往客商抽貨物過山稅,向附近百姓按年收保護費,大王姓什麼不清楚,只知道大王號威山大王,二大王是巡山大王,三大王號揩油大王。」

  匡胤一聽,猛然醒悟,那揩油大王不就是自家二舅杜二公嗎?當下遣去鄉民,便下令在山下安營。他把鄭恩和董氏兄弟叫來,說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