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趙匡胤 | 上頁 下頁
六一


  石守信立起,向柴榮又拱了下手,說道:「自去年秋末,小弟在襄陽遇見趙匡胤大哥,趙大哥托我帶一封信回京,尋訪柴大哥。小弟到京後,詢問了多人,沒有人知道。後來遇上鼎革,亂了一個多月。後來遇到張兄,才知道柴大哥已被任為節度使、駐守澶州,因此小弟便隻身來澶州投書,卻不料柴大哥已出巡軍務,得二個月始回,小弟只好仍回汴京。最近估計柴大哥應請回來了,所以再次前來投書,張、趙二兄和匡義弟聞知,也想同來。所以便結伴而行,不料趙大哥倒先到了此地,小弟投書晚了,真正汗顏之極。不知趙大哥怎麼倒先到了澶州?」

  匡胤便說:「在商州遇到道人苗訓,他指引我到穆陵關,才得與大哥相會。倒是難為石兄弟,往來奔波,實在辛苦。」

  柴榮便問石守信,那書信何在?石守信連忙從懷內掏出呈下。

  柴榮拆閱以後,見匡胤在信中流露出說不盡的思念情緒,不由心中大悅。揚著信說道:「這信情誼深厚,手足之情,流露滿紙,真可感人肺腑,百讀不厭。不是這封信來遲了,而是二弟感動上天,所以讓他比信先到了。」說畢,把信珍藏入懷,哈哈大笑。大家聽後也自歡喜不盡。

  柴榮即命擺酒,與諸位接風。

  席間,匡胤趁空問匡義家中情況,匡義告訴他:「父母安寧,嫂嫂賢淑,皇上大赦,二老已經放心,只是思念大哥之心日盛,因得知大哥有信給柴殿下,所以讓小弟隨石兄來,通個信息,以便尋找大哥。」

  匡胤聽了,才放下心來。又想柴榮不日將要進京,也便不急於派人回京報信了。

  柴榮過去飽嘗患難,如今當了皇帝義子,春風得意,郭威對他又極喜愛,視若親生,想著將來江山,不免有自己之份,應當結交一批天下英雄,積存自己的實力,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幹一番事業。當年的秦王李世民不就是擁有一大批心腹豪傑嗎?想到這裡,他環視大家一圈,見個個英雄出眾,心中喜歡,便滿斟了一杯酒,站起舉杯道:「諸位請滿飲此杯,郭榮有話相告。」

  大家見了,一齊立起,各自舉杯,一飲而盡。

  柴榮說道:「如今國運鼎興,世際昌明,各位賢弟俱胸懷文韜武略,壯志思飛,我輩當攜手共進,一展經天緯地之才。過去雖曾聯盟結義,但先後不一,齒序不明,愚兄想趁此次天假以聚會之機,重新結義,拜告天地,郊桃園之心,學管鮑之行,不問生死,共圖患難。不知眾位賢弟意下如何?」

  眾人聽了,哪有不從之理,都一致表示贊同。柴榮當即吩咐侍從,備下香案,命典禮官朗讀祭文,昭告天地,眾兄弟俱各下拜,海誓山盟。拜畢,依年齡定了齒序:柴榮居長,趙匡胤第二,鄭恩第三,石守信第四,張光翰第五,趙顏徽第六,趙匡義第七。

  雖只有七人,但卻是一次龍虎英雄的盛會。在南北分割,群雄裂疆,到處烽煙,槍林劍樹之中,這七人中有三人後來當了皇帝,其他四人也都成為舉世聞名的英雄戰將。他們的聚義,不僅於個人,而且對整個中國的局勢發展,都起著很重要的影響。這中間,年齡居長又有皇子身份的柴榮,自然地成為一個核心。

  由於柴娘娘病體尚未完全康復,郭威也沒有下旨宣柴榮進京,所以趙匡胤一行英雄,整日在澶州帥府閑住,談文論武。

  一日,早飯過後,趙匡胤忽然有個念頭,向眾位兄弟說:「諸位賢弟,咱們整日在府內,也覺得煩悶,趁今日天氣晴朗,何不到黃河灘上打獵一番,一來散心,二來練習騎射,三來打些野味,回來做點新鮮菜肴下酒,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柴榮軍務繁忙,常在在府,這裡趙匡胤便是老大。況且這話又說到大家心窩裡了,誰還能有不同意見。於是大家帶了弓箭器械,領了十餘個親兵,一行人上馬,徑出北門,沿黃河北行,走了二十餘裡,已遠離黃河渡口,這裡人煙稀少,灌木雜草叢生,大家便在草灘上,縱馬奔馳,尋找獵物。

  由於天氣炎熱,野物大都躲入蔭涼處或空洞裡,所以,發現獵物甚少。大家正在焦急,忽聽鄭恩大喊:

  「二哥,二哥,看那驢毬入的,是什麼東西!」

  大家一看,原來是一隻野兔,箭離弦般地向北跑去。眾兄弟便一齊縱馬,風馳電掣地追趕過去。

  匡胤哪匹赤免胭脂馬,乃是千里名駒,追了一陣,便把鄭恩等人遠遠拉在後邊,可是卻仍未趕上那只野兔。不知追了多遠,前邊閃出一處村落,借著那樹木房屋的掩護,那兔兒卻不知藏到那兒去了。

  趙匡胤看那村落,西北一條土崗逶迤,東南小溪曲折,村中竹木茂盛,鳥聲啼囀,暗想道:不料這裡倒有如此佳妙去處。便策馬入村,走過一座小橋,只見花香撲鼻,疏籬茅舍之間,卻有叢叢刺梅花,正在盛放,給古樸的村景添上了不少靈秀之氣。跑了一身大汗的趙匡胤,見此美景,感覺渾身通泰,見那橋頭不遠有棵濃蔭遮天的老槐樹,便來到樹下,翻身下馬乘涼。

  猛然一陣琴聲錚錚,如高山流水,淙淙細泉,傳入耳鼓,令人神智一清。

  「真是個好去處,這彈琴的人決定不俗,既然到此,何不拜訪一番。」

  趙匡胤正在思想,後面幾個兄弟已經趕到,看見匡胤,一齊翻身下馬。

  鄭恩嚷道:「二哥,可拿住那東西了?快樂給樂子,帶回去洗剝,換換口味!」

  匡胤低聲喝道:「不許說話,那邊正有高人在彈琴啦。」

  大家側耳一聽,琴聲果然美妙不凡,令人心曠神怕。

  鄭恩道:「二哥原來是在聽弦子。」

  趙匡胤道:「這哪裡是弦子,這叫瑤瑟,是一種古琴,由上古流傳至今。可以隨彈奏者的心境,表現出情感。如三弟性情魯直,彈出來一定狂獷;如是剛烈的人彈它,聲音就顯得激越。我聽這琴聲,清徹悠長,柔而不弱,便可知彈者必然氣宇不凡,有深厚道德修養的高人隱士,所以在此細細品味。」鄭恩道:「聽琴聲就能知這人模樣、性情,樂子不信,咱們何不去看持他?」

  匡胤道:「我正有此意。今天說不定是遇上了個兔兒精,把咱們引到此處,得遇高人,必須拜見一下,方不虛此行。」

  說畢,吩咐從人在此看守馬匹,自己帶了眾兄弟,循琴聲走去。卻見幾間茅屋,圍繞竹籬。籬內種植奇花異草,石凳上擺著盆景,清雅幽致。籬外兩棵合歡樹,纓花盛放,香氣撲鼻。大家見此情景,先自心頭肅然。

  趙匡胤上前輕輕扣門,不一時,琴聲嘎然而止,由茅舍內走出一個小童,面目清秀,衣著樸素卻不開門,隔籬含笑問道:「眾位何來,有何貴幹?」趙匡胤道:「俺姓趙,乃東京人氏,特來拜見先生,敬煩通報。」童兒道:「諸位稍候。」說畢,轉身回室內去了。不多時,童兒走出室內,打開大門,側身讓匡胤入內。匡胤等剛進入門內,只見那茅舍中早已走出一個人來。大家看時,只見那人身穿一襲儒衫,面如冠玉,目似朗星,年齡約在三十餘歲,步履穩重,舉止康酒,飄飄然有出塵之概。

  只見那人遠遠將手一拱,說道:「不知諸位貴客光臨村野,未能遠迎,有多怠慢,且請到草堂奉茶。」

  幾人進入草堂,只見那室內中間幾案上,放著一張瑤瑟,兩壁圖書滿架。東側窗下則是一張書案,案頭一盆蘭草,葉子青翠欲滴,窗明几淨,托襯得室內生機昂然。真是「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大家落坐,童子獻上茶來,匡胤首先拱手開言道:「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那先生欠身答道:「敝人姓趙名普。因世情荒亂,胸無大志,故遠離塵囂,在這尋得一片幽靜之地,耕讀自樂。不期得遇諸位,不勝榮幸之至!諸位清茶。」

  匡胤等端起茶杯,只覺得一股清香撲鼻,入口微甜,別具一格。正尋思著是什麼香茗,只見那趙普含笑向匡胤拱手為禮道:「尊駕莫非姓趙,諱匡胤的趙公子嗎?」

  兄弟六人聽了,一齊吃驚,難道趙普竟是會掐會算的神仙不曾!匡胤不由起身一拱,說道:「正是,不知先生何以知道賤名?」

  趙普道:「在下認識一位友人苗光義,從他處聞得公子大名,說及公子種種事蹟,實為當世英雄,決非久居池中之物,不久公子當來澶州帥府,讓我留意,並形容了公子相貌。适才看到諸位行藏,知是打獵而來,於是在下便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說畢,哈哈一笑。眾人方始明白。惟有那趙匡胤,心中「咯登」一跳,暗想,那苗訓確是一個不尋常人,竟能事先告知趙普,讓其知道我的情況,難道他真有未卜先知之能,算定我會來此的嗎?以後再遇到此人,一定要拉他到大哥帳下效力,將來征戰,卻也少不得這樣的謀略之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