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張居正 | 上頁 下頁
二一六


  張居正已是渾身燥熱,嗓子幹得冒煙,卻又想不到喝水。李太后看著他的窘態,忽然有了一種很大的滿足感,說道:「駱賓王的《討武望文》,罵武則天『入門見嫉,狐媚偏能惑主。』這是窮酸文人的讕言!狐媚是女人的本錢,天底下沒有不吃魚的貓兒,也沒有不喜歡狐媚女子的男人。張先生你想一想,皇帝身邊美眷如雲,後宮嬪妃盡是佳麗,你若不狐媚,又怎能技壓群芳而獲寵?不能獲寵,作為一個女人,你豈不要把一盞青燈

  守到白頭?當然,狐媚只能作為獲寵的手段,若要固寵,還得端莊賢淑。所以說,狐媚與端莊,乃是一個女人的兩面,二者不可偏廢。」

  這一番奇論,張居正聞所未聞。不過也讓他就此找到了李太后當年在後宮脫穎而出的理由。他覺得眼前這位年不過三十的美麗太后不但可敬,而且可愛,不免由衷讚歎:

  「太后真乃巾幗英雄!」

  誰知李太后不領情,把嘴一噘,譏道:「張先生,你這一評價,咱就俗了。」

  「啊?」

  「想當英雄的女人,那還叫女人嗎?女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要能夠博得男人的歡心。」

  張居正的心怦然一動,他看到李太后眼光中有某種企盼,便小聲言道:

  「太后作為一個女人,也許寂寞了一些。」

  「是啊,」李太后的心思被勾動,只見她眼眶中溢出晶瑩的淚花,感歎道,「作為女人,咱有七情六欲,但作為太后,咱又不能不把這些七情六欲扼制下去。」

  「太後母儀天下……」

  張居正本想說一句安慰的話,出口又覺得不像,便打住了。這時,只聽得門外有一聲輕輕的咳嗽。

  「誰呀?」

  「是咱。」

  馮保的聲音,他出去喊人,本用不了這長時間。但他看出李太后有單獨與張居正多呆一會兒的意思,就在外頭磨蹭了半天。

  「人帶來了嗎?」李太后問。

  馮保隔著門答:「帶來了。」

  「進來吧。」

  門被推開,馮保一讓身子,讓一個穿戴入時的年輕女子打前走了進來,張居正注目一看,不禁大吃一驚,來者不是別人,正是他寵愛的玉娘。

  「怎麼會是你?」張居正情不自禁站起身來。

  玉娘也看到了張居正,但來不及打招呼,只見馮保指著李太后對她言道:

  「這是慈聖皇太后。」

  玉娘趕緊跪下磕頭,李太后緊盯著她看了好一會兒,才吩咐賜座,然後笑著問張居正:

  「張先生,沒想到吧?」

  「臣……」張居正臉色燥紅,不知說什麼好。

  卻說在前幾日的一次閒聊中,李太后從馮保口中得知張居正寵上了一位叫玉娘的小女子,她頓覺好奇。在她的印象中,張居正是一個不苟言笑的正人君子,沒有想到他也會花前月下情意綿綿。今天上午到了大隆福寺後,與張居正談話時,她突然靈機一動,想把玉娘找到這裡來見上一面,於是在中午用膳時偷偷吩咐馮保派人去辦這件事。

  乍一見玉娘,李太后驚歎她的美貌,看她走幾步路兒,嫋嫋娜娜,卻沒有輕薄之態,又問了她幾句閒話,無非身世籍貫之類,玉娘也不怯場,大大方方應對無誤,心中對她已是產生了幾分好感。看到張居正在一旁局促不安,李太后笑道:

  「張先生,聽說你身邊多了一位玉娘,咱就想看看是何等的一個標緻人兒,所以今天就讓馮公公去積香廬把她請了來。」

  張居正一聽李太后什麼都知道,心裡頭有些緊張,不安地答道:「臣行為不檢點,有失大臣風範。」

  「先生不必自劾,」李太后以少有的親熱語氣說道,「咱這個太后不是呆板之人,前些時,看到張先生為國事如此操勞,咱還尋思著,在宮裡頭選一個才貌雙全的宮女賜給張先生,讓她好好兒的侍候你。誰知宮女還沒選出來,這位玉娘倒捷足先登了。這是好事,你不要自責。」

  「謝太后。」張居正心存感激。

  「玉娘,你過來。」李太后忽然喊道。

  玉娘起身走到李太后跟前,李太后拿起她的手摸了摸,又看了看她的一雙撲閃閃的杏眼,白皙圓潤的下巴頦兒,歎道:

  「看你這副長相,也是個有福的人,跟著張先生,不致敗他的運。」

  「多謝太后誇獎。」玉娘蹲了個萬福。

  李太后朝張居正瞥了一眼,又對玉娘說:「咱若不是太后,肯定就要起你的醋意兒,玉娘,從今天起,你就算從我身邊選拔的宮女,好好服侍張先生,不可耍嬌使性子,你記住了。」

  「奴婢記住了。」玉娘羞澀地一笑。

  「記住了就好,沒事兒的時候,咱會宣你進宮拉拉嗑子的。」李太后說著,又問,「聽說你很會唱曲兒?」

  「奴婢學過幾支。」玉娘謙虛地答。

  「現在,你給咱唱一支吧。」

  「不知太后要聽什麼?」

  「你這妮子,正是懷春的年齡,你就揀懷春的曲子唱一支吧,張先生,你說可好?」

  「臣聽太后的。」

  說話間,馮保讓人將玉娘隨身帶來的琵琶拿進來,玉娘略一沉思,就撚指彈唱起來:

  念多情,拋不掉他的情意兒厚,
  清晨起悶悠悠,桃紅紗帳掛金鉤。
  孤孤單單無陪伴。
  懶對菱花怕梳頭。
  熱撲撲的離別恨,把奴的魂勾。
  誰能夠把情留、把情留?
  背地裡,奴的淚雙流。
  奴是一顆實落心,
  生生教你溫存透。
  溫存透、溫存透,
  可恨奴家無來由,
  夢赴陽臺把佳期湊,
  醒來卻是孤孤單單在繡樓,
  看天邊,殘月如鉤……

  玉娘唱的是《嶺兒調》,淒切哀婉。唱著唱著,她已是淚流滿面。馮保在一旁觀察,只見張居正眼瞼低垂,負疚之情已在臉上顯露。而李太后受到的感染更深,幾顆晶瑩的淚珠,正滾動在她的發燙的臉頰上。

  張居正③金縷曲·第十回 傷太爺承差闖大禍討見識禦史得奇聞

  長江沖出西陵峽口,從宜昌至嘉魚一段稱作荊江。除了這一條從西南流來的荊江,還有一條從西北流來的漢江。兩條江猶如穿越千山萬壑的兩條巨龍,進入楚地之後,便一下子把圍追堵截的大山甩在身後,撲向坦蕩蕩的千里沃野,在重重稻浪與疊疊荷花之間,作大氣磅礴的逍遙遊。「楚地闊無邊,蒼茫萬頃連」,杜甫船出南津關,不免生出這樣的浩歎,而放置這蒼茫萬頃的沃野,便是素有魚米之鄉稱謂的江漢平原。江陵城坐落在江漢平原的腹心,荊江邊上。據南朝劉宋時代盛宏之先生所著的《荊州記》所載,江陵城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名江陵。」楚國當年的國都紀南城,距現在這座江陵城不過二十餘裡。楚成王在荊江邊上建了一座華麗恢弘的江渚宮和通往紀南城的官船碼頭,便是江陵城最早的建築。從那以後,歷代

  王朝在這裡或建都立國,或封王置府,江陵城因此成了天下名城。它東連吳會,南極瀟湘,北據漢沔,西通巴蜀,居江漢之間,為四集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把天下分為十三州而治,其中就有一個荊州,府治設在江陵,因此江陵城又叫荊州城,一城二名,沿襲至今。歷經漢唐,江陵城已成了長江中游最大的政治經濟中心。與長安、洛陽、開封、益州、南京、揚州、蘇州、杭州、大同等並列為中國十大商業都會。史稱「江左大鎮,莫過荊、揚」,這荊州城漢唐時的規模在揚州之上,成為中國南方湖廣地面上第一大都邑。每逢一次朝代更替,便不可避免地要進行一場戰爭,荊州城也是屢建屢毀。到了明代的嘉靖年間,荊州城的規模雖然比盛唐時期要小一些,常住人口仍有十幾萬。須知那時江南第一繁華地的留都南京,常住人口也不過二十萬左右。荊州城東西長,南北短,呈不規則橢圓型。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密匝匝兒擠了上千家店鋪。東門外的江津口,就是當年楚成王修建官船碼頭的地方,如今成了長江最繁華的港埠之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