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
八三 |
|
還有一次是在蘇門答臘「生擒偽王」蘇幹刺,鄭和至蘇門答臘封其酋長為國王。其先,王之父死于與鄰國花面王的戰事。某漁翁因率眾殺了花面王,為蘇門答臘王妻報了仇,而據有了王位,稱為老王。王子宰奴裡阿必丁年長,殺了老王奪回王位,從此與老王之弟蘇幹刺累年爭戰不息。鄭和支持宰奴裡阿必丁,將蘇幹刺擒歸,在明朝人看來,明朝的皇帝是天子,四夷的君主是國王,各國之間發生的糾紛,天子朱棣都有調節裁處的責任,且看: 永樂元年八月癸醜,敕安南胡奃曰:朕君臨萬方,體天為治,一物失所,時予之辜。今占城與爾鄰壤,爾屢興兵侵其土地,殺其人民,剽掠財物,占城之人因爾荼毒。夫兩國土地,傳自先世,而主于天子,何得恃強踰越!為惡受禍,自古有明戒,然事已在赦前,茲不深究,自今宜保境安民,息兵修好,則兩國並受其福。爾其欽哉! 又如: 永樂十七年十月癸未,遣使諭暹羅國王三賴波磨刺紮的賴曰:朕祗膺天命,君主華夷,體天地好生之心以為治,一視同仁無間彼此。王能敬天事大修職貢,朕心所嘉,蓋非一日。比者,滿刺加國王亦思罕答兒沙嗣立,能繼乃父之志,躬率妻子,詣闕朝貢。其事大之誠與王無異。然聞王無故欲加之兵。夫兵者兇器,兩兵相鬥,勢必俱傷。故好兵非仁者之心。況滿刺加國王既已內屬,則為朝廷之臣。彼如有過,當申理朝廷,不務出此,而輒加兵,是不有朝廷矣。此必非王之意……輯睦鄰國,無相侵越,並受其福,豈有窮哉!王其留意焉。 鄭和的出使活動是始終伴隨著武力或以武力為後盾的。用鄭和的話說,就是「及臨外邦,其蠻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其寇兵之肆暴掠者,殄滅之。海道由是安寧,番人賴之安樂」。鄭和的出使,為朱棣爭得了天朝大國的榮譽,明人說:「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貢獻臣服,三世五世,不是過矣。」這正是朱棣要誇耀於國人的。因而,他們也稱讚鄭和「為天子光」。 由於鄭和打通了海路,維護了海上秩序,各國之間的貿易和交流也比以前更為繁榮。 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由是海道清寧,番人仰賴 推行天朝禮制體系是鄭和下西洋的核心使命,鄭和下西洋是明成祖為了按儒家理想建立天下格局的努力的重要措施。明成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以強大的實力為後盾的。通過鄭和下西洋和其他種種措施,結果是 (1)明代中國在世界各國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和位置,所謂「威德遐被,四方賓服」。 (2)明朝與周邊的眾多國家都建立、保持了朝貢貿易關係其伸延聯繫範圍之廣,超過以往歷代,使明朝成為努力拓展國際空間的空前的時代,所謂「遠邁漢唐」。 成祖「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迨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明成祖所要建立的天下秩序,是當時歷史的產物。他的思想觀念無法超出歷史的限制。我們不能用今天普遍承認的國家關係準則去要求他。也就是說,他的觀念與當今世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觀念立意是不同的。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明朝以其力量所及,為維護和平秩序,為保護商路通暢,為各國之間的和平交往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明朝不掠奪別國財物,不侵佔別國領土,堅持厚往薄來,著不僅使我們看到一個泱泱大國的風采,也使我們不能不讚歎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 鄭和得到了世界的廣泛尊敬。鄭和所到之處,很多遺址被精心保護,在印度尼西亞有三寶壟、三寶墩、三寶洞,在馬來西亞有三寶山、三寶井,在斯裡蘭卡鄭和所立的石碑還完好地保存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柬埔寨等國都有三寶廟。在非洲索馬裡布拉瓦地區還有一個鄭和村。 7.鄭和船隊後裔 鄭和航海,前後跨越20餘年,船隊人員達二萬多人,每次航行都要經過兩年多的時間,船員們在所到各地與當地百姓有廣泛的接觸,那麼是不是現在會在某個地方留下鄭和船隊的人員,因而現在還有他們的的後裔呢? 澳大利亞安亨地(AmhemLand)北部原住民的民歌中,記錄了一支叫作白吉尼(Baijini)的民族。他們比印度尼西亞人和歐洲人更早來到澳洲,而且與中國人有關。記憶中的白吉尼人有淺金黃色的皮膚,當地的原住民還說白吉尼人的女子漂亮極了,她們總是穿著彩色的袍子和褲子。白吉尼人種植水稻,用石塊樹皮蓋房子,用帶來的織布機織布,在大缸裡染紗。後來他們離開了安亨地。跟隨鄭和航海的費信,在《星槎勝覽》中記載寶船隊曾經到達吉裡地悶島(Timor)。這個島位於澳洲達爾文港北方400英里,所以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曾到過澳洲。 另外,《鄭和航海圖》上有一個叫「哈甫泥」的地方,這個地方被認為是南極洋的科爾圭蘭島(Kerqueland island),這說明鄭和船隊的分舵可能到達過南半球。 在非洲的東海岸,在肯尼亞沿海的群島上,有一種貝朱尼人(Bajuni)。他們的皮膚顏色淺,體形較瘦小,面目清秀。男性鬍子平順垂掛,女性頭髮中分,梳兩個辮子。 珮特島(Pate)上法茂族的一支,叫瓦上家人(Washanga),自認為是中國人的子孫,其祖先是發生船難後存活下來的中國水手。他們會砌城牆,擅長雕刻和精細木工。他們中間還流傳著當年馬林迪國王向中國皇帝贈送長頸鹿的故事。有人推斷他們是鄭和部下的後裔。2003年,中國新華社記者和肯尼亞濱海考古專家曾到那裡實地考察。見到了自稱中國人後裔的瓦尚家人。 歷史是如此撲朔迷離。他們真的是鄭和船隊的後裔嗎?這是個尚待解答的問題。 8.鄭和實現了環球航行嗎 2002年,英國退役軍官孟席斯(Gaven Menzies)出版了一布叫作《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的書。書中宣稱,他經過年十五年,遍歷一百二十個國家,通過精心考證得出結論:中國人鄭和率先實現了環球航海。這是一條爆炸性的新聞,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在短短三天之內,就有包括加拿大、日本在內的世界上二十六家電視臺對他進行採訪,世界各大出版商不惜高價向他購買這本書的版權。孟席斯租用了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演講廳,邀請學者、外交官、海軍軍官、出版商和記錄片製片人二百五十餘人發表他的研究結論,而實際出席的達到了七百多人。孟席斯的寫手勃諾米也被出版商和電影公司的查詢包圍,他說:「幾乎可以說,不管(結論)是否正確,這也是一個偉大的冒險故事。孟席斯是一個非常英式的偏執怪人,象他這樣的人通常就是找出真相的人。」他又說:「許多學者思想僵化,只想保護自己,對他們來說,孟席斯是一名門外漢,他們會像狼群那樣圍著他不放。」 孟席斯是首先通過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發現的一幅古地圖開始研究的,他的長期海上航行經歷,給了他很大幫助。他不僅閱讀了大量的史料,而且結合星象學、地圖學、古代文物和人類學進行研究。孟席斯表示,他的研究態度很嚴肅,希望還歷史以本來面目。他還說:「瞭解鄭和越多,越驚歎鄭和歷史的分量。」他推斷,中國船隊不僅到過非洲海岸,而且到過南美洲和澳大利亞,並進入了加勒比海和科蒂茲海。 他提出了在加勒比海發現的9艘中國古代沉船殘骸的有力證據。如果孟席斯的結論成立,它將改寫世界航海史,改寫世界地理大發現的歷史。他還說:「鄭和實在是個了不起的航海家,他具有超群的領導能力。他在船隊前進的過程中,吸收了不少沿途的能工巧匠為船隊服務,其中包括基督教徒、阿拉伯人、通曉各種語言的翻譯。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跨國船隊。」「而且在我的考證中,鄭和的航海根本帶著和平的願望,並非一些史籍中所說,是『耀兵異邦』。鄭和在近二十年的七次出海航行中,除了幾次針對海盜的防衛作戰外,沒有證據顯示,船隊對沿途居民實施主動進攻,更無史料顯示,鄭和的船隊意圖征服異邦。這與以後西方的航海家征服性侵略性的遠征性質根本不同。」 事實不幸被這位寫手言中。許多學者像一群狼一樣圍著這個門外漢孟席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