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七九


  ◎第五章 天下共享太平之福

  一、「郡縣交阯」——一招失算

  明太祖朱元璋起自艱難,明初的國力也還有限,他雖控制了中土,但連北元也未能臣服,因此他還不太敢以主宰世界的天子自居。洪武元年,朱元璋頒給安南的詔書說:「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無有遠近,一視同仁。故中國奠安,四方得所,非有意於臣服之也。」就是這種態度。朱元璋還多次告誡子孫臣工:

  海外蠻夷之國有為中國患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

  他又在《皇明祖訓》中做了明確的規定: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朱元璋還規定了「不征國」:朝鮮、日本、大小琉球、占城、安南、暹羅、蘇門答臘、爪哇、白花、浡泥、西洋、湓亨、三弗齊國等。當然,朱元璋所說「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云云是封建的大國主義的理論,但他提出的安定邊徼,慎動干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則是正確的。

  朱棣的對待中外關係的態度,與朱元璋相比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時雖然有靖難之役的破壞,但畢竟明朝已經建立了三四十年,基礎鞏固,有了相當的實力。與洪武時期相比,蒙古衰落,東北、西北地區得到了更有力的控制。這些都為朱棣的好大喜功性格的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永樂時期出兵安南,派鄭和下西洋就是朱棣處理中外關係的典型事件。

  安南,秦時為象郡,漢時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初為安南都尉府,宋以後歷朝都接受冊封立安南王。明初,陳氏受明朝冊封為安南國王。

  其時,安南大權為其國相黎季犛掌握。洪武二十一年,國王陳煒被黎季犛殺害。立陳日焜主國事,而一切皆決于黎氏父子。建文元年,黎季犛又殺日焜旋大殺陳氏宗族而自立。他更姓名為胡一元,其子為胡奃,自稱出自帝舜裔胡公之後,立國號為大虞,年號元聖。不久季犛自稱太上皇,傳位於胡奃。

  永樂元年,胡奃遣使賀朱棣即位,詭稱,「臣陳氏之甥,為眾所推,權理國事」,然「名分未正,難以率下」,他請求「錫臣封爵,使廢國更興,荒夷有統」。且發誓說,「奉命效職貢,有死無二」。明廷不知內情,派遣行人楊勃等赴安南廉察。同年十一月丁卯,明廷遣使往封胡奃為安南國王。朱棣說:「覆載之中,皆朕赤子,立之司牧,惟順民情。」胡奃則上表退還所侵佔的廣西思明之地表示恭順。但一年之後,原安南國王之孫陳天平(一作「添平」)繞道老撾,逃至南京,向明廷報告了實情。陳氏的故臣也來告急,請明朝出兵討伐黎氏。朱棣說:黎氏「試主篡位,暴虐國人,而臣民共為蒙蔽,是一國皆罪人也」。胡氏得知,忙派人請求迎陳天平歸國複位。

  永樂四年,明朝派兵五十人護送陳天平,但黎氏卻伏兵殺了陳天平,並殺明使。朱棣大怒說:「朕為萬國王,蠢爾蠻夷,乃為不道以戕其主、奪其國。朕不正其罪,如天道何?」其時安南實為當地一小霸主。它向南侵略占城(今越南南方),向北侵佔廣西思明府的祿州、西平州、永平寨。占城、思明紛紛向朝廷告愬。此外,黎氏還侵雲南寧遠州七寨;殺土官猛慢,「虜其女,徵其銀」;「威逼近邊土官,致其駭散」。黎氏不甘心僅封為王,他要做「大虞」皇帝,同時他們還「毀中國儒教,謂孟子為盜儒,程朱為剽竊」。這些都為朱棣所不能容忍。

  永樂四年七月,朱棣以成國公朱能為大將軍,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張輔為左右副將軍,分別統「兩畿、荊、湖、閩、浙、廣西兵出廣西憑祥」,統「巴蜀、建昌、雲貴兵出雲南蒙自」,進討安南,以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大理寺卿轉餉,朱棣親臨龍江祃祭誓師。此役明軍兵力達八十萬,比朱棣親征蒙古還要多出許多。可以說是舉國動員了。朱棣說:「夫安南之人,皆吾赤子。今其勢如在倒懸,汝往當如救焚拯溺。」又戒眾將「毋養亂,毋玩寇,毋毀廬墓,毋害稼穡,毋姿妄取貨財,毋掠人妻女,毋殺戮降附者」,並稱「罪人既得,即擇陳氏子孫之賢者立之,使撫治一方,然後還師,告成宗廟,揚功名於無窮」。如此說來,這豈不可以稱作仁義之師了嗎?而且,朱棣的話,就興滅繼絕的封建禮法來說未嘗為無理。因而安南人民「延頸跂足以待王師之至」,明朝軍士「皆歡呼用命」。五年五月,明軍大勝,黎氏父子均被俘虜,都督柳升等將其「獻俘闕下」。

  但問題並未完結,關鍵在下一步如何處理。

  朱棣下詔訪求陳氏子孫,據張輔報告說,當地耆老—千一百二十餘人詣軍門言:「陳氏為黎賊殺盡,無可繼者。安南本中國地,乞仍入職方,同內郡。」對此,各書記載大體相同。同年六月,明廷竟因之下詔,改安南為交阯,設立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按察分司,並設立府州縣等機構,儼然為內郡。朱棣忘卻了祖訓中「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話,也忘了安南被朱元璋列為「不征」之國。從此,明軍便陷入泥潭,難以自拔。

  明廷規定陳氏宗族被殺害者贈官,居官者仍其舊,又詔訪明經博學、賢良方正等各種人才送京擢用。同時「中朝所置吏,務以寬厚輯新造」。然而,「蠻人自以非類,數相驚恐」。永樂六年,陳氏故官簡定反,立國號大越,紀元興慶,諸縣響應。明守軍戰敗,朝廷派沐晟率師征討,再敗。不得已,又派張輔再次往征。簡定同時使用政治手段,爭取大越政權的合法化。他自己做太上皇,陳季擴做皇帝,而且遣使自稱前安南王孫,請求封爵,被張輔拒絕。陳季擴等兵敗乞降,朱棣詔受其為交阯布政使。但其心實未降,明廷隨即又派張輔、沐晟再次率兵征討。直到永樂十二年,陳季擴才「兵敗服誅」。明朝先後以張輔、豐城侯李彬出鎮交阯。

  朱棣曾經說過「非利安南土地人民」,但他卻派出中官馬騏等到交趾採辦,「大索境內珍寶」,把內地的弊政漫延至交阯,致使「人情騷動,桀黠者故煽之,大軍甫還,即並起為亂」。有的「自署官爵,殺將使,焚廬舍」,有的「皆自稱王」,此起彼伏,官軍無法控制,朝廷派榮昌伯陳智帶兵助剿,到永樂十九年才「賊悉破滅」,但原陳季擴手下的一個金吾將軍黎利仍未拿獲。黎利曾一度歸附,而又自稱平定王,置官署。在明軍的追剿下他逃入老撾,被迫「求撫」,而心實未降。這時適逢朱棣死,仁宗即位,大赦天下,黎利乘機再起。洪熙、宣德兩朝不斷派兵征討,並下詔「大赦交阯罪人」,招撫黎利等人,「停採辦金銀香貨」,但迄無成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