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七二


  這次北征,是朱棣五次出塞中戰果最大的一次。但官書以至於野史,均于戰果語焉不詳。天子親征,舉國企望,朱棣更欲以此留美名於後世,一出塞便急於勒銘刻石。如果朱棣北征戰果可觀,一定會詳述以誇示天下。不幸的是,北征戰果寥寥。模棱的數字,茫然的記載,顯系史官有意掩飾之。談遷說:「上不勝丘福之忿,慷慨臨戎,出塞千里。觀其走可汗,敗太師,所俘斬史不著其數,則鹵獲亦甚微矣。異時馮勝、藍玉之功,于衛、霍有加焉。文皇躬秉黃鉞,未曾當其百一,故屢駕而未已也。」

  還有,在獲得這種擄獲甚微的勝利之後,明軍班師途中曾兩次受到韃靼人的追擊,這也說明韃靼所遭的挫折並不嚴重,還有還手之力。

  明軍此次的勝利,說來也有幾分僥倖。明軍北出,正值韃靼內部分裂,相互廝殺之後。《實錄》載:「本雅失裡聞大軍出塞,甚恐,欲同阿魯台西走。阿魯台不從,眾遂亂,互相賊殺。本雅失裡已西奔,阿魯台東奔,餘部落亦離散。」與之相對照,明朝北征的軍隊則有五十萬之多,「大閱時,軍陣東西綿亙數十裡,師徒甚盛。戈甲旗旄,輝耀蔽日,鐵騎騰躍,鉦鼓鍧震。」雙方形勢如此,更加暗淡了明軍勝利的光彩。

  再有,此役並未將韃靼阿魯台制服。永樂九年十二月,阿魯台確實「遣使來款」了。但是:

  阿魯台遣使納款,且請得部署女直吐蕃諸部。

  阿魯台歸款,請得役屬吐番諸部,求朝廷刻金作誓詞,磨其金酒中,飲諸酋長以盟。

  這些記載雖然說是「納款」是「乞」、「請」,但乞請的內容卻不一般。當時,女直、吐蕃諸部均向明朝稱臣,其官員亦為朝廷所任命。阿魯台要求部署女直、吐蕃諸部,對明朝無異於蠻橫要挾。明朝雖未答應他的要求,但對阿魯台的無理態度亦無可奈何。另外,前文已述,朱棣北征瓦剌路經韃靼境內,作為接受朝廷封號的和甯王阿魯台,竟然稱疾不朝見朱棣。這些都說明明廷的武力並未使阿魯台誠心臣服,阿魯台有恃無恐。

  第二次北征,永樂十二月征瓦剌。

  金幼孜:《北征後錄》:

  六月初七日,次忽蘭忽失溫,賊首答裡巴同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掃境來戰……未交鋒,火銃竊發,精銳者複奮發向前力戰,無不一當百。寇大敗,人馬死傷者無算,寇皆號而往,宵遁至土剌河。

  《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五:

  六月甲辰,駐蹕雙泉海,即撒裡怯兒之地。前鋒都督劉江等兵至康哈裡孩,遇虜與戰,斬虜數十人馳報。

  戊申,駐蹕忽闌忽失溫。是日,虜寇答裡巴、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等率眾逆我師……上麾安遠侯柳升等發神機銃炮,斃賊數百人,親率鐵騎擊之。虜敗而卻。武安侯鄭亨等追擊,亨中流矢退。甯陽侯陳懋、成山侯王通等率兵攻虜之右。虜不為動。都督朱崇、指揮呂興等直前薄虜,連發神機銃炮,寇死者無算。豐城侯李彬、都督譚青、馬聚攻其左。虜盡死鬥。聚被創,都指揮滿都力戰死。上遙見之,率鐵騎馳擊,虜大敗,殺其王子十余人,斬虜首數千級。餘眾敗走。大軍乘勝追之,至土剌河,生擒數個人。馬哈木、太平等脫身遠遁。會日暮未收兵……上曰:「……必盡殲乃已。」皇太孫對曰:「……請不須窮追,宜及時班師。」上從之。

  陳仁錫:《皇明世法錄》:

  六月,至撒裡卻兒地。馬哈木及虜酋太平把禿孛羅等率眾逆戰,上麾諸將擊敗之,虜死數百人,追至土剌河,複大敗之,殺其酋長十余人。馬哈木北遁去,遂班師還。

  宋端儀:《立齋閑錄》卷三:

  六月初,至忽蘭忽失溫。答裡巴等掃境來拒,可三萬餘人。須臾再戰,皆退卻,寇大敗,人馬死傷無算。遁至(土)剌河。後遇寇則擊走之。

  王世貞:《弇州史料前集》卷十四:

  十二年北征……虜奮來戰。上麾安遠侯柳升等以神機炮斃賊數百人。上率鐵騎乘之,虜敗卻。武安侯鄭亨追擊之,中流矢退。甯陽侯陳懋、成山侯王通率兵攻其右,不動。豐城侯李彬、都督譚青、馬聚攻其左、虜盡死鬥,被創,都指揮滿都力戰死。上遙見之,率鐵騎馳擊,虜大敗,殺其王子十余人,斬首千余級,餘眾俱走。大軍乘勝追擊之……蓋是時雖勝,所殺傷相當,幾危而複攻,班師之令所以急下也。

  這一仗,明軍以「五十萬眾」征討「掃境」不過「可三萬餘人」的瓦剌,其勢相懸。然而明軍打得十分艱苦,雙方「殺傷相當」,如果不是「班師之令」「急下」,其勝負將不知何如。但是,明軍的班師詔卻恬然曰:「兵刃才交,如摧枯朽。」李時勉所上之《平胡頌》更是張皇其詞:「師至撒裡卻兒之地,虜來迎戰,追至土剌河。虜酋悉眾來拒,我師奮擊,又大敗之。狼奔豕駭,錯莫失措。棄弓捐矢,號呼奔竄。」但涉及到具體戰果,也只得含糊其詞:「遂殺其名王以下數十人,斬馘甚眾,餘虜遁去。」明軍於八月初一日還師至北京,閏九月就有「馬哈木欲掠甘肅」的消息,亦可證瓦剌的實力並未受到多少損失,也並未因此役而斂戈。這次征瓦剌與上次征韃靼同樣未能達到預期目的。

  不僅如此,這兩次北征還使明朝「軍馬儲蓄十喪八九」,「內外俱疲」,損失是巨大的。

  第三次北征,永樂二十年征韃靼。

  《明太宗實錄》卷二百五十:

  八月辛醜,以班師,……頒詔天下……以七月四日師抵闊欒海之北,醜虜阿魯台聞風震懾,棄其輜重牛羊馬駝逃命遠遁。遂移兵剿捕其党兀良哈之寇,東行至屈裂兒河,遇寇迎敵,親率前鋒摧敗之。抵其巢穴,殺首賊數十人,斬馘其餘黨無算,獲其部落人口,焚其輜重,盡收其孳畜,綏撫降附,即日班師。

  王世貞:《弇州史料前集》卷四:

  上北征阿魯台,次殺胡原。阿魯台與家屬北遁。大兵盡收其牛羊駝馬,焚其輜重。移師征兀良哈。至屈裂河,虜數萬驅牛馬車輛西奔,陷大澤中,倉猝逆戰。上率前鋒,中之,斬首數百,追奔至河……寇數百人突而右走,盡獲之。又麾兵繞出其左三十餘裡。神機弩伏林中邀之。寇遂大潰,死傷不可勝計,追奔三十餘裡,抵其巢穴,斬首數十餘,生獲其党伯兒克等,盡收其人口牛羊馬駝,焚其輜重、兵器,其餘黨未降者赦之。複追獲其男女千餘。尋兩敗其追兵。諸將搗其別部者複大敗之,斬首數千級,盡收其人口孳畜。按,是舉最為得志,而阿魯台竟遁去,未伏誅也。

  陳仁錫:《皇明世法錄》卷十六:

  三月,阿魯台寇興和,殺守將王煥,上乃出師次雞嗚山,虜聞之夜遁……七月,次殺胡原。前鋒獲虜諜者言,阿魯台棄其駝馬牛羊輜重於闊泊海之側,與家屬遠遁。乃盡燔其輜重,收所棄孳畜,班師還。詔諸將曰:「所以翼阿魯台為逆者,兀良哈之寇也。當還師擊之。上麾兵追擊斬首數百級,餘眾潰走。複追抵其巢穴,擒斬虜酋數十人,盡收其牛羊駝馬十余萬而還。

  此次戰役的親歷者禮部郎中孫原貞記載當時情況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