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六五


  在與西域的和平往還中,朱棣也有較其父高明之處。朱元璋曾遣使諭別失八裡曰:「受天命為天下大君者,上奉天道,一視同仁,使巨細諸國,殊方異類之民,鹹躋乎仁壽。而友邦遠國,順天事大,以保國安民……王其益堅事大之誠,通好往來,使命不絕,豈不保封國于悠久乎?」

  朱元璋認為「西方回回商人入中國互市,邊吏未嘗阻絕」,「由是爾諸國商人獲厚利,疆場無憂。是我中國有大惠于爾諸國也」。這種片面的傲慢的態度,遠不如朱棣的「以不治治夷狄」,「但有來者,推誠待之」。朱元璋聽說西域產一馬甚異,就派使者索取。其酋長靳惜,不得已,乃陰傷其足來獻。圖小利以失人心,不足效法。朱棣則強調「懷柔遠人,厚往薄來」,優給賞賜,隆禮過之,雖然浪費不貲,但頗收籠絡人心之效。永樂四年十月丁未,回回結牙思進玉碗。朱棣不受,命禮部賜鈔遣回,謂尚書鄭賜說,「此物今府庫有之,但朕自不用」。「虜貪而譎,朕受之,必應厚賚之。將有奇異於此者,繼踵而至矣,何益國事哉」。朱棣並非輕視玉碗,也不是吝惜賞賜。他能從國家利益著眼,是值得贊許的。

  §五、對青海、西藏地區的經營與管理

  西寧河州、洮州、岷州等地,眾「番族」「聚族」聚居,明人均稱西番。洪武四年設河州衛,同年置洮州、岷州軍民千戶所,十一年立岷州衛,十二年立洮州衛。洪武六年立西寧衛。朱元璋說,「洮州西番門戶,築城戍守,扼其咽喉」。「西控番戎、東蔽湟、隴,漢唐以來備邊要地」,「棄之不守」,「豈良策哉」。明代西番還包括西藏地區。明朝在這些地區設立了朵甘都司和烏斯藏都司,以加強控制管理。

  在政治招諭和軍事征服之外,朱元璋父子還利用貿易和宗教作為手段進行籠絡。貿易已詳前文,此談宗教。明朝法律對僧道限制甚嚴,民間不准私行剃度為僧,僧人需進行通經考試。但對於番僧優禮隆厚,實欲借其力以穩定「番族」。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丙寅,立西寧僧綱司,以僧三剌為都綱。河州衛漢僧綱司,以故元國師魏失剌監藏為都綱。河州衛番僧綱司,以僧月監藏為都綱。「蓋西番崇尚浮屠,故立之,俾主其教以綏來遠人」,「陰助王化」。

  朱棣即位後,曾派司禮少監侯顯僧智光赴西藏,番僧哈立麻也來到京師朝貢,朱棣派駙馬都尉前往迎接。朱棣對番僧的優禮,無以復加。「諸衛僧戒行精勤者,多授喇嘛、禪師、灌頂國師之號。有加大國師、西天佛子者,悉給以印誥,許之世襲,且令歲一朝貢。由是諸僧及諸衛土官輻京師」。朱棣甚至稱昆澤思巴、哈立麻為「尚師」,即「上師」,後又封他為「大寶法王」,給以極高的榮譽,賜予甚厚,所費不惜。後來番僧相繼來朝,昆澤思巴被封為「大乘法王」,黃教宗喀巴的弟子釋迦也失被封為「西天佛子」。許多來朝貢的番僧長期住在京師。陸容說:「蓋西番之俗,一有叛亂仇殺,一時未能遙制,彼以其法戒諭之,則磨金恬劍,頂經說誓,守信惟謹。蓋以馭夷之機在此,故供給雖雲過侈,然不煩兵甲芻糧之費,而陰屈群醜,所得多矣。」其策略是成功的,雖非創見,卻開有清一代利用宗教籠絡少數民族的先河。

  《明史》說:「迨成祖益封法王及大國師、西天佛子等,俾轉相化導以公尊中國。以故西陲宴然,終明無番寇之患。」

  同時,西番諸族不論大小皆許入貢,「西番之勢益分,其力益弱,西陲之患亦益寡」。

  這樣,朱元璋父子用軍事征討、宗教籠絡、入貢給賞等各種手段控制了西寧地區,從而保護了河西走廊並防止了蒙古勢力南下西藏。明朝在整個西域的控制加強和鞏固了,不僅阻止了韃靼、瓦剌向西域滲透的可能,明朝反得以西域之地扼制之。比如,帖木兒汗勾結元裔完者禿(本雅失裡)圖謀東進時,朝廷便得以及時瞭解,並有所準備。

  經營東北、經營西域的活動貫穿了朱棣的後半生。如果從更宏觀的角度,便可以看出朱棣對東北、西北地區的開發控制,不僅僅是以之形成對蒙古勢力的包圍,而且是為明朝的勢力在更大範圍內得到鞏固,其實,它是朱棣整個宏圖大業的一部分。這一點我們將在下文進一步談到。

  §六、開設貴州

  貴州布政使司的建立是明朝永樂時期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理的最大成績。

  洪武時在貴州地區只設貴州、思州、思南州等宣慰司,並設都指揮使鎮守其地。貴州宣慰使隸屬于四川,思州、思南宣慰使隸屬于湖廣,普安、鎮寧等州隸屬于雲南。著名的彝族女首領,水西人奢香,就是貴州宣慰使靄翠的妻子。她曾因不滿鎮守都督馬燁的暴政,到南京向朱元璋馬皇后告狀。後來馬燁被朝廷處死,奢香保證「世世戢諸羅(彝族),令不為亂」。「開赤水之道,通龍場之驛」,使西南一方得以安定。

  永樂初年,思州、思南兩地宣慰司首領相互仇殺,明成祖朱棣命鎮遠侯顧成前往平亂。禍亂平定後,明成祖朱棣下令改思州宣慰司為思州府,思南宣慰司為思南府,加強了對當地的行政管理。永樂十一年(1413年)二月,明成祖朱棣下令設立貴州等處承宣佈政使司,正式提升為省一級行政機構。貴州布政使司所轄六府、四州、一安撫司、十五衛。到永樂十四年(1416年)又在當地設立了貴州提刑按察司。於是貴州地區的行政管規格和理系統就與內地其他地區一樣了。貴州布政使司等行政機構的設置,被稱為開設貴州,這一舉措大大促進了貴州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安定了西南邊疆。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經過他的努力經營,明朝永樂時期的版圖,按《明史》說是:

  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裡,南北一萬零九百四裡。

  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是溏」盡入版圖。

  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貢,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縻者,不在此數。嗚呼盛矣!

  此時的明朝,大致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雖不及元,但遠較清為廣大。清朝丟失了包括滿族發祥地的外興安嶺以北地區,是盡所周知的事實。

  §七、嚴密的防禦體系

  1.嚴關堅堡,且耕且戰

  朱元璋很注意北部地區的軍事工事的建設,洪武時關隘烽堠遍佈邊境,「自遼以西,數千里聲勢聯絡」,用以「限隔內外」,「讋服胡虜,撫輯邊氓」。

  永樂以後,由於大寧都司的內遷,宣府等地成為衝要,後來遷都北京,靠近邊境,朱棣更重視北部邊防工事的建設。其主要設施有屯堡、壕塹、墩台。

  據《山西通志》載:

  土堡相度地宜,依山據險而為之,各堡積矢石備器械,官有廨宇,士有營舍,而倉廒草場鹹備焉。語曰,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勢便也。

  塹窖多鑿於近垣,以阻侵軼,鑿地橫垣曰塹,間鑿間否,形如品字,有隆有伏,互相倚伏曰窖。蓋城堡所以能禦患者,以有塹窖為恃也。

  烽墩多設於邊境,以時偵望……相地形高聳足以眺遠者,築立墩台,設軍戍守。一旦有警,晝則鳴炮,夜則烽火,庶警報易以飛傳,兵馬便於召集。

  永樂時期所修大體類此。

  水樂二年十二月庚午,宣府總兵官武安侯鄭亨等奏,修築宣府諸處屯堡成。先有敕諭亨等於宣府、萬全、懷安諸處簡軍馬,堅壘壁,謹烽堠,慎防禦之務。每數堡擇一堡為高城深壕,城多置門,其中開井積水,以聚數堡之人馬輜重糧餉。晝夜瞭望,寇至夜則舉火,晝則舉炮為信。以軍士堅守之,附近屯堡軍亦皆移入其中。亨等經營規劃,至是始備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